1 頁 (共 1 頁)

【正與廢核格鬥中的德國】

發表於 : 週五 4月 05, 2013 12:02 pm
GordonRamsay
【正與廢核格鬥中的德國】感謝網友提供翻譯稿
作者: 川口マーン惠美

  2011年6月30日德國決定脫離核能(廢核)的一幕,如同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的柏林圍牆倒塌一樣。無論執政黨或在野黨,全國國民大家團結一心以德國為榮。長期的鬥爭終於畫上了休止符,各人的心中都悲喜交集。大家都展出了幸福、得意的清爽表情。

  所謂德國人就是對邏輯正確有強烈追求的民族。對德國而言,就廢核這件事邏輯上是正確無誤的。如果用再生能源替代的話,就更加的正確。為此,自己被世界孤立也沒關係,不管面臨怎樣的困難,只要是正確的就無論如何也要達成,這份熱情與自信讓德國國民心醉。

  這也是不無道理的。回頭過來看,德國的反核運動已有相當長的歷史。1986年車諾比爾事故發生後,反核的趨勢急速高漲。事故時隨風飄來的放射性物質,落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牧草地上,牛隻食用牧草後產出的牛奶就被污染了。整個德國的母親們都陷入了恐慌,並且把核能電廠的恐怖銘記在心。之後的25年間,他們從未有一刻會忘記這個事件。 反核已紮根為國民活動,只要一有事發生就會有人出來示威。

  因為有著這樣的氛圍基礎,大家都對廢核的決定感動而同意了。但關於廢核所需要的大量資金,當時的政府並沒有明確說明。譬如說:推展再生能源的話會讓電價急劇上漲、必須建立備轉的發電廠,或者是不得不建設好幾條供德國北電南送的高壓輸配電線路,德國政府當時幾乎都沒有談到。

  然而另一方,「一定可以做到」這種玫瑰色(比喻充滿希望的)想法充斥於整個社會。表明擔心的人們,則被當成是遭到電力公司收買的團體而被無視了。對德國的人民來說,「首冠世界的環境國──德國」的魅力太大了。對再生能源技術的投資可以在未來產業取得領先,如果再脫離對天然氣生產國的依賴,就意味著永久能源供應的實現。國民很高興地相信所有的樂觀估計,一瞬間,讓悲觀看法說不出口的氛圍就形成了。當時的德國人常形同指責般地向我說:「明明會發生大事故,為什麼你們不廢核?」。

  然而,感動激情無法長時間持續,就和德國統一時一樣。如同在解放的邊檢站挽著手,淚流滿面的東西德人們,瞬間就從陶醉中醒來一般,慶祝著成功廢核的人們,現在整個臉都綠了。冷静德國人時常自畫自贊地橫衝直撞,然後又一下子清醒過來,感動激情等彷彿不存在了一樣。

  德國人清醒過來了的理由與統一的時候相同,就是國民所要面對的經濟負擔。2012年10月,隔年要加算進電價的補助金金額公告了。根據這份公告,每度電原是3.59 分歐元的補助金,在2013年調漲為5.27 分歐元。受到這個調漲的影響,11月20日各電力公司將自1月起調漲的電價通告了用戸。雖然德國的電價隨著電力公司不同而有相當的差距,但平均漲幅也達到12%。以平均4人的家庭而言,125歐元+19%消費稅,一年間約多負擔1萬6千日元 (1歐元換算為110日元)。

  對電力公司來說,漲價是補助金上漲後要立即進行的,雖然應該沒有乘機漲價,但這些內容並不透明。對我們消費者來說,也不知道哪些才是真的。但是,對於大量消耗電力的大企業,卻是被免除或大幅減輕了這部分的負擔。理由是不希望大企業因此失去國際競爭力,但補助金只由一般家庭與中小企業負擔這個事實,讓國民越來越感到不公平。

  德國基於2000年立法的再生能源法,既有巨大的太陽能公園,也有在田園角落樹立一座風車的農家,這些設備所發的電力,則保障全額收購20年。但是為了推動再生能源,收購的價格當然比市價來得高。其差價就靠加算進電價的補助金來補助。也就是電力的購買制度,與基於需求與供應的市場原理是完全不同的次元,是依靠國民的負擔來運作的。

現在的德國,在全國太陽普照的午後,收購的太陽能發電量就會大幅上升,相反的市場上的電力價格因供給過剩而暴跌。就算不是這樣,高額收購價與市場價格的差距也還在擴大。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裝設的太陽能板還會不斷地增加。收購制度終究免不了崩壞吧。

風力發電供應過剩的問題則更為深刻。德國北部終年有風吹著,與太陽能發電相比,在經濟上的效率更高。相較太陽能發電幾乎吃掉全部補助金的一半,但供電還占不到全國電力的4%,風力發電利用另一半補助金,就生產的7.6%的電力(2011年)。這是世界第一的供給率。

  但,問題出在輸送電線路不完備,德國北部的電力無法全部送到中部與南部的工業地區。因而在風力較強的日子只能將風車停止,實際來看2011年有45天,2012年也有68天,大幅限制了發電量。2011年風力的損失為1200億度,這是相當於火力電廠10部機組的發電量。

  輸電線建設停滯的原因,首先是線路無法決定。原本德國各州的權利很大,跨越州界的計畫由於利害衝突往往難以定案。更別說像這種大型計畫,要獲得建設許可常要花上數年的時間。除此之外,居民們的反對也在高漲。廢核後馬上進行民意調查的結果,80%的國民回答:「輸電線通過自己街上是不得不接受的。」,但計畫具體化之後又是另外一回事了。40年來反核能示威遊行的人們,現在開始為反對建設輸電線而示威遊行。

在12月4日,18公里長可以輸送大量電力的耐熱輸送電線建設完成。一般電纜只能耐熱不到80℃,若是通過大量電流, 溫度升高後就會鬆弛垂下。新的電纜能耐熱至210℃,可以輸送大量的電流。無論如何,大規模主要輸送線(德國最近稱之為輸電高速道路)是緊急的必要事項,現在已計畫要建設3條線。

  此外,海上風力發電可以說是廢核成功的生命線,但所要面對的,仍有技術上的問題、環境問題、或者是技術上可行但價格過高等,種種問題的阻礙。無法獲利就沒有企業投資、國家也沒有財源、如果靠補助金的話,電價就漲得更高,因而計畫難以進展。

  到了現在,終於開始有人說:利用再生能源作為大量電力供應,光靠德國是不可能的。雖然可以從鄰國輸入核能發電電力,但這對德國人的自尊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因此,雖然有聽說有在考慮在非洲沙漠用太陽能發電輸送到歐洲等的遠大計畫,但不管哪個都還要花上100年的時間。現在,德國的玫瑰色想法的風潮已經退去,過去對核電的恐懼,正在轉換成對沒有極限地漲價的恐懼。

  德國的悲願「廢核」,在車諾比爾事故後,歷經長達25年的議論終於達成。就算這樣,現在要實現廢核的難度,仍然超乎了人們的想像。看到這種情況,我覺得在福島事故才過去2年的現在,就要日本做出什麼決定實在是太勉強了。是不是應該要真摯傾聽專家們的意見,讓人民的議論得出進一步的結論呢。

譯自日本原子力学会誌2013年2月號 川口マーン惠美「脱原発と格闘するドイツ」

川口.馬恩.惠美
作家
1956年大阪出生
現居住於德國斯圖加特
日本大學藝術學部音樂學科鋼琴科畢業
斯圖加特國立音樂大學大學院鋼琴科畢業
日本能源會議發起人之一
2011年4月起於拓殖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擔任客座教授

Re: 【正與廢核格鬥中的德國】

發表於 : 週五 4月 05, 2013 12:53 pm
woodatwan
http://news.ftv.com.tw/NewsContent.aspx ... 13228P11M1


‘’台電董事長黃重球,拜會國民黨團幹部,透露驚人訊息,由於台電以經濟持續成長,以及其他燃料價格較高估算,核四即使運轉,還是要漲電價,環保團體更透露,台電昨天跟他們進行溝通時,透露會價格會漲7成,但台電發出新聞稿澄清,是環保團體自己的估算。‘’(節錄)

Re: 【正與廢核格鬥中的德國】

發表於 : 週五 4月 05, 2013 7:28 pm
ariantseng
很多事情需要國族意識來推動,雖然有時會因過熱產生危險,

但在與他國爭鬥中,這是不可或缺的,

可惜這是一個連總統都搞不清自己是哪一國人的地方,

沉淪是可預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