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大雅老仙ㄟ
V3
V3
文章: 33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07, 2011 9:13 pm
擁有感謝: 28 次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大雅老仙ㄟ »

早期,一般人都認為臺灣只有臺灣人和外省人二個族群,到民國60年代末期,臺灣政治逐漸走入民主化與本土化後,才有人把臺灣人刻意分為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三個不同族群,這種說法是否正確,頗耐人尋味。
如果真要細分的話,在清代更細分為泉州人、漳州人、廣東客、福建客(漚客)、潮汕人、生番、熟番……等,何止三個族群。但是日治之後,臺灣只有本島人與日本人之分。光復後,國府沿用日治習慣,也只分為臺灣人與外省人,直到民國60年代末期,臺灣才有人強調四大族群的說法。
臺灣的閩南人和客家人其實很難下定義。如果以語言來區分,1905日本人統計:閩、客人口比例是85%比15%;如果以唐山原鄉的母語來分,閩、客人口約各佔一半,因為很多福建的客語地區移民被歸類為福(佬)人。
現在很多客家人批評閩南人口多,有大沙文主義,其實客家人成為少數,是被閩南化的結果。依祖籍地統計,客家人口數並不比閩南人少,只是大多數客家人,已經被閩南化到連自己都不知道是客家人,才會讓客家人感覺是委曲的少數族群。

閩、客分類法是錯誤的
日本人於1926年做住民祖籍之調查,把福建籍登記為「福」,廣東籍登記為「廣」,結果是83%比15%,原住民2%。那時候「福」被認定為閩南人,「廣」被認定為客家人,其實這樣認定法是錯誤的。因為來自福建省的詔安、南靖、平和、永定、上杭、武平、長汀、寧化、清流、連城等縣的人,雖然行政區域隸屬福建,但他們多數是講客語的。而廣東省的潮汕地區都是講閩南話,卻登記為「廣」,後人一直沿用那次的統計資料,以做為閩南人和客家人的區隔。
臺灣在十六世紀以前的無主時代,是閩南人活動的地方,其中以顏思齊、鄭芝龍等海盜最為活躍,他們不斷的與平埔族互動,使閩南話成為臺灣南部的通用語。之後的荷蘭人,大量引進閩南人來臺耕種,以及後來鄭成功帶來約二萬多閩南人,因此閩南話就成為臺灣的通用語。
康熙22年,施琅打敗鄭氏王朝,臺灣歸清朝統治,為數眾多的唐山人蜂擁來臺,他們在原鄉不管是講什麼方言,來到臺灣後,就使用臺灣通用語的閩南語。很多客家人後裔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原因就是這樣被閩南化所造成的。
在清代,臺灣無數次的分類械鬥中,閩、客械鬥並不算次數最多,反而是漳、泉拚、頂下郊拚及字姓拚更多,可見閩、客在臺灣歷史上,並沒有嚴重的心結,而代表閩、客心結的義民廟,猜想是後人在某個角度上把它擴大解釋的結果。

臺灣是族群大融爐
在唐山的閩、客人來到臺灣後,不但互相融合,而且又與平埔族融入在族群大熔爐中,成為今天的臺灣漢人,使眾多的原住民(平埔族)消失得無影無蹤。可是近2-30年來,大家強調閩南、客家是不同族群之後,閩、客心結就真的逐漸浮現,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在各層級選舉時,閩南、客家投票的對象截然不同,這是有心族群刻意分化臺灣人的結果,這是令人遺憾的事。
閩南人自稱祖先是來自中原的河洛(黃河、洛水),客家人更是說,祖先是純種中原漢人,二者都強調自己是中原漢人。直到上世紀末期,醫學的遺學基因研究成果指出,閩南或客家都是南蠻的越族人,到今天還有人自稱是純種中原漢人,那就會讓人笑破肚皮。
遺傳基因學家林媽利教授統計閩南與客家人HLA基因的頻率,與國際資料庫裡亞洲各個族群的資料比對,算出不同族群間的基因距離,再得出不同族群的親緣關係,結果閩南人與客家人在血緣上幾乎一致,同屬東南亞洲人種,和北方漢人及北亞洲人在遺傳基因則有相當距離,證明了閩、客是同一族群。
林教授是利用卡恩的研究成果的技術;西元1987年美國遺傳學家卡恩(Rebecca Cann)利用現代人mtDNA不同的突變,將現代人分別歸類為不同的母系血緣系統,比對國際資料庫的mtDNA序列,即可推測族群的來源及遷移過程。
其實,族群(Ethnic groups)是指一個民族中的各次層族群單位,那麼客家人與閩南人是否應視為不同族群,筆者未敢苟同。一般說來,對一個族群的觀察,脫離不了體質與文化特徵,所謂體質是包括膚色、髮色、高矮……等,文化特徵包括有語言、服飾、髮式、宗教、風俗習慣、民族性……等等,但是我們所看到的閩南人和客家人,這些族群分類條件都極為一致,應視為同一族群。

閩、客都是漢化的越族人
近2-30年來,臺灣的閩南人與客家人,或多或少都處於某種程度的緊張狀態,這是否與政治上有某種的關連性,值得大家來探討。林媽利教授說,閩、客都是漢化的越族人,其實我們從他們的族譜、文化、信仰……之相似,不難發現他們確實是同一族群,也許是漢化的先後與地區支族略有不同,才會造成方言有些差異。
林媽利教授,與日本紅十字會血液中心、東京大學人類遺傳學研究所合作研究,以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做為研究基本材料,結果發現:閩、客人都是古代越族漢化的同一人種。
近年來,臺灣一直強調四大族群,筆者猜測這可能是有某一族群刻意分化臺灣人閩、客心結的結果,這是值得國人來省思(最近又出現五大族群之說)。
事實上,如果以血緣來劃分,臺灣住民只能分為臺灣漢人、外省第一代漢人及原住民三大族群,因為第二代外省人已經融入臺灣漢人血緣的族群中(芋仔蕃薯),他們已不再是外省人。
我們從林媽利教授的研究顯示,閩南人與客家人在唐山原鄉本來就已經是同一族群,東渡來臺後,二個族群不但相互融合,又與臺灣島上的平埔族混血成為臺灣漢人。長久以來,臺灣有一句「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諺語,其實並不完全正確,應該說是「有唐山公有唐山媽,有平埔公有平埔媽」的說法才合乎史實。

中原漢文化與越海文化
不僅林媽利的研究認為閩、客都是漢化的越族人,西元1992年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也有發表類似的研究報告,他們指出中國「中原漢文化」發展自北方黃土高原,可能更早時期,中國南方另有一個獨立於中原文化之外的「越海文化」。因為早期南方無文字,所以在中國的歷史記載中,除了西元前500年的吳越之爭外,對於南方的記述幾乎沒有,原因是南方被中原漢人鄙視為「南蠻」之地,不值得一提,也可能因長江之隔,江北人和江南人互動不多,有文字的江北人記載歷史時,就少有提到江南人。
閩、客族群都屬「南蠻」的越族人,可是有客家學者一再強調客家人是純種漢人,是來自北方的漢人五次南遷的後裔,這種論說曾為廣大客家人所推崇。我們在臺灣所看到的客家人墳墓,仍然寫著中原的姓氏郡望,與閩南人的寫原鄉縣邑截然不同,足以說明遷徙到臺灣的客家人,仍然相信他們是純種漢人。
其實,客家人是中原純種漢人的說法,近幾十年來紛紛被科學研究者、人類學者、遺傳基因學者所推翻,證明那是不合科學不合邏輯的說法。例如福建社科院研究員謝重光(客籍)指出「客家」是一個文化概念,而不是一個民系概念,他又說,客家人是純種漢人是沒有根據的,也無助於說明客家民系和客家精神的形成。
中國學者趙桐茂從各群體免疫球蛋白的異型體的出現頻率拿來做比較,發現客家人與閩南人跟華南的其他少數民族血緣較近,與中原漢人反而較遠。趙氏的研究有中國74個群體,他發現客家人與閩南人只有約20%是中原漢人血緣,有80%是南方少數民族血緣。

SARS只感染越族群
至於臺灣漢人,因為東渡來臺與平埔族再混血,漢人血緣再度被稀釋,其漢人血緣遠低於唐山漢人。臺灣在西元2003年春季SARS大流行,全臺灣有680個正確病例,經過各種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原住民一個也沒被感染到,後來獲得血液學及遺傳基因專家分析結果,死亡或嚴重呼窘困症狀者都是HLA-B46族群,也就是越族群。
我們再從臺灣漢人的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G-6-PD deficiency))的突變體發現,竹苗地區的客家人與臺灣原住民的賽夏族特別高,達到約9~10%左右,所以上世紀60年代在竹苗地區所爆發的所謂「蠶豆症」怪病,被稱之為客家病。後來繼續追蹤發現,其他地區的客家人並無此現象,也和各地閩南人一樣只約3%左右,與華南地區的人大約相同,但是臺灣的第一代華北人和中國大陸華北人都是接近0%。從這個數據顯示,賽夏族和竹苗客家人有密切的血緣關係。

閩、客族群文化上無差異
事實上,只要我們留意去觀察下列幾點閩、客人之間的文化異同點,並不難發現閩、客人本來就是同一族群,林瑪利教授的研究報告更有一種「證據確鑿」的作用。
1、族譜同源:從臺灣漢人的族譜中,可以發現同一祖先的後代,有的是住在閩南地區講閩南話的閩南人,有的是住在客家地區講客家話的客家人,這是閩、客同一族群的鐵證。
2、語言相似:閩、客人的語言雖有差異,但它的詞根、韻母、韻尾或文法等幾乎是相同。而閩、客人語言之所以有發音差異,是因漢化的年代不同,其實,閩南語晚期才有的文讀音就很接近客語。
3、二次葬習俗:閩、客人都有二次葬習俗(事實上長江以南的各族群都有),現在我們仍可在福建各地山區找到古代的懸棺或骨甕窟,而在長江以北的中原人(其實中原也沒有純種漢人)並沒有這種二次葬習俗。
4、唐山人概念:據史書記載,閩、粵人在秦漢時期已開始漢化,到唐高宗年間
的陳元光開發漳州,五代的王審知建立閩國,促使閩、粵越族人加速漢化。他們漢化後,不願意再當南蠻番人,都以當高文化水平的唐人為榮,千百年來他們無論走到哪裡(東南亞為主)都自稱是唐人或唐山人。
5、祖靈崇拜的敬神祭鬼文化:閩、客人都是敬神祭鬼的族群,其歲時習俗,民
間信仰及婚喪喜慶都極為相近,與其他省份的人相比,確有很大差異。華北人的大節慶(五月節、中秋節)是強調漢人魂,閩、粵人的大節慶(清明節、普度節)是強調祖靈崇拜。
6、遷徙風氣:客家人多分佈在閩、粵、贛交界山區,地瘠民困,他們都會順著
汀江、九龍江、梅江、韓江往較富庶的沿海地區遷徙,他們來到這地區就講當地的閩南話,而在閩語區與客語區之間的過渡地帶,他們所講的就是摻雜閩南語的變種客家話,例如「詔安客語」、「南靖客語」、「饒平客語」….等等,遷到臺灣以後,很多人就稱這種客家人為「奧客au3 kheh4」。

結 語
我們從以上幾點足以說明閩、客本是同一族群,但偏偏有些人一再強調客家人有硬頸的個性、婦女不纏足以及耕讀之家的精神,來說明客家人與閩南人的不同,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因為那些所謂客家人特性,只要在艱難地區的任何一種族群都會有相同的現象。
總之,依照閩、客血緣分析,閩、客都屬華南的同一越族群,可是很遺憾的是每次任何選舉,閩、客都有心結存在,相信這現象應該是被第三族群刻意分化的結果,那麼為何同一血緣的族群不能凝聚在一起?只有一個字可以解釋,那就是臺灣的閩、客都是「戇百姓gon7 pe4 sehN3」。
dtemer92
V1
V1
文章: 1096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11, 2009 8:33 pm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dtemer92 »

好棒的歷史課!!
大雅老仙ㄟ
V3
V3
文章: 33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07, 2011 9:13 pm
擁有感謝: 28 次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大雅老仙ㄟ »

因為我要知道這篇文章同業的想法與看法,特貼出來請同業批評指教。謝謝!
頭像
虎克
主任秘書
主任秘書
文章: 10143
註冊時間: 週三 7月 05, 2006 6:44 pm
來自: 海盜窩
表達感謝: 2 次
擁有感謝: 7 次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虎克 »

個人也認為,閩,客人在台灣,除了常講得語言不同外,
生活習性,和生活模式都很相同,甚至在客家鄉也常看到閩南人在其間。
在閩南村里,也藏有很多客家人,彼此融合在一起了,
所以很多政客刻意挑起族群分裂,實在不可取!
圖檔
頭像
經理001
CR
CR
文章: 618
註冊時間: 週一 7月 18, 2011 1:25 pm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經理001 »

大雅老仙ㄟ 寫:因為我要知道這篇文章同業的想法與看法,特貼出來請同業批評指教。謝謝!
謝謝 大雅老仙ㄟ 前輩對我們的指導

這討論主題將放置頭條位置.以供討論



經理001 代 經理會議室 執行 2013/03/04 17:20pm
頭像
金城武
V4
V4
文章: 4337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09, 2008 11:17 am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金城武 »

1,漢朝到三國是使用''河洛話''為官話,''河洛話''=黃''河洛''水一帶使用的話語

2,宋朝是使用客家話為官話,所以山東稱自己為''庵'',那是客家話自己ㄍ(+鼻音)--ㄞ-的延伸

3,在印尼有三四百萬人講客家話

那是官話為客家話的南宋末年,當陸秀夫,文天祥背帝昺從海南往南逃被蒙古人抓下

史書記載當時南海萬船齊發

結果南宋人有一部份人逃到印尼去了

4,花蓮吳清水前縣長是吳姓泰伯後第96代,吳伯雄是98代

有閩南人朋友吳講河洛話是第102代

應該說當朝官話規定時,就講當時的官話吧!

譬如我們 and 下一代都說清朝官話;滿州話(北京話)

5,另一朋友是韓國人上個月聚會時說過:韓國話跟河洛話竟然有部份相似
頭像
amaranth
R3
R3
文章: 362
註冊時間: 週四 6月 30, 2011 7:41 am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amaranth »

金城武 寫:1,漢朝到三國是使用''河洛話''為官話,''河洛話''=黃''河洛''水一帶使用的話語
2,宋朝是使用客家話為官話,所以山東稱自己為''庵'',那是客家話自己ㄍ(+鼻音)--ㄞ-的延伸
3,在印尼有三四百萬人講客家話
那是官話為客家話的南宋末年,當陸秀夫,文天祥背帝昺從海南往南逃被蒙古人抓下
史書記載當時南海萬船齊發
結果南宋人有一部份人逃到印尼去了
4,花蓮吳清水前縣長是吳姓泰伯後第96代,吳伯雄是98代
有閩南人朋友吳講河洛話是第102代
應該說當朝官話規定時,就講當時的官話吧!
譬如我們 and 下一代都說清朝官話;滿州話(北京話)
5,另一朋友是韓國人上個月聚會時說過:韓國話跟河洛話竟然有部份相似
1跟2有證據證實嗎?
應該只是文讀?保留部分古音而已吧,
要說就是官話就落入大閩南主義的陷阱了
大雅老仙ㄟ
V3
V3
文章: 33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07, 2011 9:13 pm
擁有感謝: 28 次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大雅老仙ㄟ »

金城武 寫:1,漢朝到三國是使用''河洛話''為官話,''河洛話''=黃''河洛''水一帶使用的話語

2,宋朝是使用客家話為官話,所以山東稱自己為''庵'',那是客家話自己ㄍ(+鼻音)--ㄞ-的延伸

3,在印尼有三四百萬人講客家話

那是官話為客家話的南宋末年,當陸秀夫,文天祥背帝昺從海南往南逃被蒙古人抓下

史書記載當時南海萬船齊發

結果南宋人有一部份人逃到印尼去了

4,花蓮吳清水前縣長是吳姓泰伯後第96代,吳伯雄是98代

有閩南人朋友吳講河洛話是第102代

應該說當朝官話規定時,就講當時的官話吧!

譬如我們 and 下一代都說清朝官話;滿州話(北京話)

5,另一朋友是韓國人上個月聚會時說過:韓國話跟河洛話竟然有部份相似

金城武大大談到某吳氏是泰伯第96代、98代、102代,純屬虛構,因漢人自古以來即有「禮不下庶人」的規定,除非是貴族士族始能修譜祭祖先。
直到明嘉靖15年(1536),禮部尚書夏言才上疏建議世宗皇帝允許臣民修族譜、建祠堂、謁祖先,從此一般庶民才知道是第幾代(從明嘉靖算起)。
所以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譜大多20代左右,您所說的96代或更多代,那是攀龍附鳳的虛構作品,例如姓劉的就接到劉邦、姓李的就接到李世民...等。
(請見《閩祟宗族社會》頁3-5,郭志超、林瑤棋,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2008.8.)
大雅老仙ㄟ
V3
V3
文章: 33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07, 2011 9:13 pm
擁有感謝: 28 次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大雅老仙ㄟ »

《閩祟宗族社會》是《閩南宗族社會》之誤,特此更正。
kcfc
V4
V4
文章: 4240
註冊時間: 週一 4月 28, 2008 9:11 pm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kcfc »

(GOODJOB) (GOODJOB)
解決我一直有的疑惑

為何我是20世??
13世 航(來)台 如何算的?
誰是第一世 的問題!
頭像
jy5358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42009
註冊時間: 週四 8月 07, 2008 5:22 pm
來自: 時間城
表達感謝: 134 次
擁有感謝: 51 次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jy5358 »

很有深度的探討,不過把時間拉長,南蠻和漢人也是有共同祖先,老仙有興趣可以查閱科學人雜誌,裏面有很多文章介紹人類兩次出非洲散佈至各大陸的路徑...
荒漠狂沙走萬里 孤寂天涯一人行
繁華落盡一場空 曲終人散皆是夢
頭像
jy5358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42009
註冊時間: 週四 8月 07, 2008 5:22 pm
來自: 時間城
表達感謝: 134 次
擁有感謝: 51 次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jy5358 »

kcfc 寫:(GOODJOB) (GOODJOB)
解決我一直有的疑惑

為何我是20世??
13世 航(來)台 如何算的?
誰是第一世 的問題!
據人類演化研究,現在所有人類可以追溯到一兩百萬年以前的一個共同祖先-超級亞當,四海皆兄弟其實是最正確的 (GOODJOB)
荒漠狂沙走萬里 孤寂天涯一人行
繁華落盡一場空 曲終人散皆是夢
大雅老仙ㄟ
V3
V3
文章: 33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07, 2011 9:13 pm
擁有感謝: 28 次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大雅老仙ㄟ »

jy5358 寫:
kcfc 寫:(GOODJOB) (GOODJOB)
解決我一直有的疑惑

為何我是20世??
13世 航(來)台 如何算的?
誰是第一世 的問題!
據人類演化研究,現在所有人類可以追溯到一兩百萬年以前的一個共同祖先-超級亞當,四海皆兄弟其實是最正確的 (GOODJOB)
1.從明嘉靖算起,20代左右是差不多,您是第13代,大約是在雍正、乾隆年間移民的。
2.幾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都是從非洲來。
3.幾十萬年前,人類經過中亞分蒙古北支,屬阿爾泰語系,例如華北人、蒙古、金遼、西伯利亞、朝鮮、日本...等。
4.另支蒙古南支屬漢藏語系,例如華南、西南、泰、緬...等。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9129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image »

jy5358 寫:很有深度的探討,不過把時間拉長,南蠻和漢人也是有共同祖先,老仙有興趣可以查閱科學人雜誌,裏面有很多文章介紹人類兩次出非洲散佈至各大陸的路徑...
既然如此 我們可不可以跟系出同源的美國人統一? (cheer)
droveye
V2
V2
文章: 2374
註冊時間: 週五 4月 04, 2008 10:19 pm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droveye »

image 寫:
jy5358 寫:很有深度的探討,不過把時間拉長,南蠻和漢人也是有共同祖先,老仙有興趣可以查閱科學人雜誌,裏面有很多文章介紹人類兩次出非洲散佈至各大陸的路徑...
既然如此 我們可不可以跟系出同源的美國人統一? (cheer)
台灣國際現況類似波多黎各,同屬領地,目前有51州建州運動在進行。
頭像
sucker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34161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16, 2008 11:04 pm
來自: 斯巴達
表達感謝: 1 次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sucker »

原來跟西施同血緣 (爽)
https://youtu.be/rVNbkeZbwHw

人生苦短 要督趁早 我督故我在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

我願化身石橋,受那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淋,只求她從橋上經過

真愛 無私 善良 寬恕 信心 希望
善待身邊的人 找到生命的意義
用積極樂觀又充滿正能量的心態
活在當下 開心面對未來的每一刻



瑞莎的瑞星韻律體操協會 https://risingstar-rg.tw/
歡迎大家捐款支持 (眼汪汪) (眼汪汪)
infiniti
CR
CR
文章: 822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01, 2006 10:36 am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infiniti »

不過根据另一派的說法(DNA study)
不管南方或北方的漢族, 父系是漢族基因標記為98%
但女方粒腺体研究, 母系漢族基因標記為40-50%
所以漢族可能在擴張時利用武力及文化的優勢(驅趕or通婚異族), 才有這種可能性.
最後由 infiniti 於 週二 3月 05, 2013 3:34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小兵
V1
V1
文章: 1614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3, 2006 4:11 pm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小兵 »

好棒
infiniti
CR
CR
文章: 822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01, 2006 10:36 am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infiniti »

還有一點
就是原閩南晉江流域, 原住民為畬族人
後來唐朝陳元光將軍將其擊敗, 驅趕或殺害原住民(尤其是男性)
在當地駐軍及建立殖民地, 形成閩南文化及閩南人
客家人也是漢人及畬族人通婚形成的
所以閩客來源背景差不多
Boogy
V1
V1
文章: 1864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6, 2008 9:02 pm
擁有感謝: 1 次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Boogy »

infiniti 寫:還有一點
就是原閩南晉江流域, 原住民為畬族人
後來唐朝陳元光將軍將其擊敗, 驅趕或殺害原住民(尤其是男性)
在當地駐軍及建立殖民地, 形成閩南文化及閩南人
客家人也是漢人及畬族人通婚形成的
所以閩客來源背景差不多
泉州 更早:
晉江: 是因 晉朝 , 東西晉時, 中原動亂, 八姓入閩, 遷居晉江流域, 故名為晉江,

漳州 較晚:
唐朝 陳元光將軍, 是入漳 ,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9129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image »

infiniti 寫:不過根据另一派的說法(DNA study)
不管南方或北方的漢族, 父系是漢族基因標記為98%
但女方粒腺体研究, 母系漢族基因標記為40-50%
所以漢族可能在擴張時利用武力及文化的優勢(驅趕or通婚異族), 才有這種可能性.
這怎麼驗的啊?
infiniti
CR
CR
文章: 822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01, 2006 10:36 am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infiniti »

Boogy 寫:
infiniti 寫:還有一點
就是原閩南晉江流域, 原住民為畬族人
後來唐朝陳元光將軍將其擊敗, 驅趕或殺害原住民(尤其是男性)
在當地駐軍及建立殖民地, 形成閩南文化及閩南人
客家人也是漢人及畬族人通婚形成的
所以閩客來源背景差不多
泉州 更早:
晉江: 是因 晉朝 , 東西晉時, 中原動亂, 八姓入閩, 遷居晉江流域, 故名為晉江,

漳州 較晚:
唐朝 陳元光將軍, 是入漳 ,
謝謝指正
不過在當時晉江流域也是漢人和畬人(越人的一支)混居
和早期台灣漢人與平埔族一樣
在漳州附近則以畬人為主體, 由於適合耕種
再加上畬人叛服無常, 所以唐朝才派人征服
最後由 infiniti 於 週二 3月 05, 2013 6:58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infiniti
CR
CR
文章: 822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01, 2006 10:36 am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infiniti »

image 寫:
infiniti 寫:不過根据另一派的說法(DNA study)
不管南方或北方的漢族, 父系是漢族基因標記為98%
但女方粒腺体研究, 母系漢族基因標記為40-50%
所以漢族可能在擴張時利用武力及文化的優勢(驅趕or通婚異族), 才有這種可能性.
這怎麼驗的啊?
在大陸天涯網站歷史版有討論, 好像是M03?這個marker
漢人是古羌人的一支, 和目前已知第二批出非洲的現代人(like 古羌人,伊朗,日爾曼人)在三,四萬年前在伊朗分道(一支向東形成羌人, 緬甸人及漢人等, 一支向西, 形成高加索人)
頭像
Cate
科主任級
科主任級
文章: 6297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05, 2007 7:25 pm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Cate »

大雅老仙ㄟ 寫: 結 語
我們從以上幾點足以說明閩、客本是同一族群,但偏偏有些人一再強調客家人有硬頸的個性、婦女不纏足以及耕讀之家的精神,來說明客家人與閩南人的不同,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因為那些所謂客家人特性,只要在艱難地區的任何一種族群都會有相同的現象。
總之,依照閩、客血緣分析,閩、客都屬華南的同一越族群,可是很遺憾的是每次任何選舉,閩、客都有心結存在,相信這現象應該是被第三族群刻意分化的結果,那麼為何同一血緣的族群不能凝聚在一起?只有一個字可以解釋,那就是臺灣的閩、客都是「戇百姓gon7 pe4 sehN3」。
我想族群不能單用血緣分析,而忽略群居的文化和生活習性。如是,韓國人不能自稱韓國人,日本不能自稱日本人,甚至美國的原住民也不能自稱印地安人,因為他們有著亞洲人的血緣。
現在很多人取越南和印尼新娘,難不成以後這些後代不能強調自己是閩南人、客家人,因為他的血液流著越南、印尼人的血了。
infiniti
CR
CR
文章: 822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01, 2006 10:36 am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infiniti »

目前閩南語有部份仍保有越人的語法
例如公雞(漢語)說成雞公, 乩童說成童乩
而越南話也是說乩這個字
所以閩南語是唐朝河洛話混越語, 不是單純的古漢語.
頭像
jy5358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42009
註冊時間: 週四 8月 07, 2008 5:22 pm
來自: 時間城
表達感謝: 134 次
擁有感謝: 51 次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jy5358 »

Cate 寫:
大雅老仙ㄟ 寫: 結 語
我們從以上幾點足以說明閩、客本是同一族群,但偏偏有些人一再強調客家人有硬頸的個性、婦女不纏足以及耕讀之家的精神,來說明客家人與閩南人的不同,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因為那些所謂客家人特性,只要在艱難地區的任何一種族群都會有相同的現象。
總之,依照閩、客血緣分析,閩、客都屬華南的同一越族群,可是很遺憾的是每次任何選舉,閩、客都有心結存在,相信這現象應該是被第三族群刻意分化的結果,那麼為何同一血緣的族群不能凝聚在一起?只有一個字可以解釋,那就是臺灣的閩、客都是「戇百姓gon7 pe4 sehN3」。
我想族群不能單用血緣分析,而忽略群居的文化和生活習性。如是,韓國人不能自稱韓國人,日本不能自稱日本人,甚至美國的原住民也不能自稱印地安人,因為他們有著亞洲人的血緣。
現在很多人取越南和印尼新娘,難不成以後這些後代不能強調自己是閩南人、客家人,因為他的血液流著越南、印尼人的血了。
說的好,不過個人覺得隨科技的進步,慢慢變成一個地球村,民族主義可能慢慢式微,文化差異變小,未來國家的型態可能類似現在歐盟旳形式.
荒漠狂沙走萬里 孤寂天涯一人行
繁華落盡一場空 曲終人散皆是夢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9129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image »

infiniti 寫:
image 寫:
infiniti 寫:不過根据另一派的說法(DNA study)
不管南方或北方的漢族, 父系是漢族基因標記為98%
但女方粒腺体研究, 母系漢族基因標記為40-50%
所以漢族可能在擴張時利用武力及文化的優勢(驅趕or通婚異族), 才有這種可能性.
這怎麼驗的啊?
在大陸天涯網站歷史版有討論, 好像是M03?這個marker
漢人是古羌人的一支, 和目前已知第二批出非洲的現代人(like 古羌人,伊朗,日爾曼人)在三,四萬年前在伊朗分道(一支向東形成羌人, 緬甸人及漢人等, 一支向西, 形成高加索人)
大陸的網站?....... (賊)
big T
V3
V3
文章: 3114
註冊時間: 週四 12月 14, 2006 2:43 pm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big T »

血緣和族群的研究
不管往前多少年
伸手抓住某個歷史時空
有空的話
想來弄篇文章沒太難

在現實生活
只有占人便宜族
和被人佔便宜族
TCM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708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08, 2007 12:36 am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TCM »

慈濟大學人類學教員陳叔倬,以及西拉雅文化研究者、西拉雅族人段洪坤,共同在《台灣社會研究季刊》上撰文《平埔血源和台灣國族血統論》,對林媽利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三點質疑:
1.數據前後矛盾。在人類組織抗原方面,林媽利所聲稱的台灣人體內單倍型來自原住民的比例從13%(2000-2001年)變到52%(2007年);在線粒體DNA方面,則是由26%(2006年)變到47%(2007年)。
2.歸類標準有選擇性。在林媽利的研究中,判定「原住民血統」時使用了「絕對寬鬆標準」,只要研究對象的母系血緣、父系血緣、組織抗原這三個基因系統中有一與原住民相同,則被歸類於「原住民血統」之列,但對「漢族血統」的判定卻相當嚴苛,必須三個基因系統都不含原住民基因才能納入漢族範疇。若用同一標準衡量原住民血統和漢族血統,則可得87%的台灣人有亞洲大陸血統,而85%的台灣人有原住民血統,但林媽利只選擇性公布了後者。
3.歸類方法不準確。如上所述,林媽利評判時的判定標準是「基因系統有無原住民基因」,而非「原住民基因比例是否比漢族高」,以提高「原住民血統」比例。但人類基因上萬,若依此「絕對寬鬆」標準,只要多檢測幾個基因系統,「原住民血統」的估算比例可以升到99.99%,但若按同一標準衡量「漢族血統」,估算比例達到99.99%的速度更快,所以全無意義。

林媽利後來撰文《再談85%帶原住民的基因》回應。

在陳叔倬、段洪坤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發表《台灣原住民祖源基因檢驗的理論與統計謬誤》一文對林媽利的回應中,他們指出林媽利選擇性迴避他們的質疑,卻花大量篇幅提出無關原文內容的問題,又指出文中並未回答兩人的問題,而林媽利僅質疑其動機是否有宣揚漢族血統論的政治意圖,要求林媽利正面回應。他們討論了追溯祖源基因檢測是否符合科學原理,指出「基因溯祖」方法不可能準確,並引用Brodwin、Bolnick等學者的警告,指出追溯祖源基因檢測本質上更有政治意圖。

除此以外,葉高華指出,在研究中,只要受試者自稱為平埔族人(無論是否真的有平埔族血統),林媽利就會將之置於平埔族樣本列中,而不需做進一步確認。
TCM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708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08, 2007 12:36 am

Re: ■轉載■家醫會訊225期「藝文櫥窗」 閩、客族群血緣的探討 大雅老仙ㄟ

文章 TCM »

台灣漢人的基因戰爭

撰文 ∣ 葉高華

  社會學者韋伯Max Weber曾經指出,血緣關係存在與否對於群體的形成並不重要。[1] 歷史學者 Eric Hobsbawm認為,民族 (國族) 是人工品、創造物、社會工程製品。[2] 政治學者 Benedict Anderson 更主張國族是想像出來的,「民族主義創造了先前並不存在的民族 (國族) 」。[3] 然而,一般民眾經常認為血緣、遺傳等原生特徵是構成族群或國族的基礎。在臺灣,民眾的國族認同又相當分歧,這導致統獨之爭無可避免地延燒到臺灣人的血統議題上。有些中國國族認同者強調兩岸民眾都是「炎黃子孫」、「血濃於水」。另一些臺灣國族認同者則強調多數臺灣漢人擁有原住民血統,不同於中國人。近年來,隨著遺傳科技突飛猛進,親子之間的血緣關係已能夠被準確地確認。於是,許多人開始寄望遺傳科技能夠為族群或國族找到科學上的根據。

  1996 年 4 月 6 日,在臺北醫學院舉辦的「原住民健康問題之現況及未來展望」研討會中,高雄醫學院的陳順勝醫師發表〈臺灣與西太平洋島嶼南島語族之健康關係〉。他重新計算臺大醫院李俊仁醫師發表的人類組織抗原 (HLA) 數據,得出「20-60% 臺灣漢人擁有原住民基因」的結論。[4]

  1996 年 11 月 16-17 日,陳順勝在「族群政治與政策研討會」中發表〈由醫學資料看臺灣族群融合〉,再次指出「20-60% 臺灣漢人擁有原住民基因」。日後在慈濟大學教授體質人類學的陳叔倬,當場發現陳順勝計算過程有誤。[5] 經過重新檢視之後,陳順勝修改數據,並在研討會論文集出版時將文章標題改為〈從人文與醫學資料看臺灣的族群〉。修正後的文章,取消「20-60% 臺灣漢人擁有原住民基因」的結論。[6] 往後,陳順勝未再提過這個論點。

  臺北馬偕醫院林媽利醫師對於人類組織抗原 (HLA) 的研究則發現,臺灣的福佬人與客家人只有 13% 具有原住民血統。她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Tissue Antigens》上。原文指出:

In this study, the finding that major haplotypes of the indigenous groups were found in 13% of the total ‘Taiwanese’ (Minnan and Hakka) HLA class I haplotypes suggests a low proportion of indigenous genes in the ‘Taiwanese’ gene pool.[7]

  直譯為:「在此研究中,13% 臺灣人 (閩南與客家) 的 HLA 第一類單倍型當中發現原住民的主要單倍型,顯示臺灣人的基因庫中含有低比例的原住民基因。」

  隨後,林媽利又以人類組織抗原 (HLA) 推論臺灣漢人的來源,並再次刊登於學術期刊《Tissue Antigens》上。原文指出:

In our previous study, we found that 13% of ‘‘Taiwanese’’ HLA-A, -B and –C three-locus haplotypes most likely originated from these mountain tribes and also from the Pazeh, who are a disappearing plains tribe. This suggests that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indigenous genes are present in the ‘‘Taiwanese’’ gene pool, although HLA data from the already extinct plains tribes (9 tribes) are not available, and so the degree of contribution of these tribes to the ‘‘Taiwanese’’ gene pool is at present unknown.[8]

  直譯為:「在我們先前的研究中,我們發現 13% 臺灣人的 HLA-A、-B、-C 單倍型來自高山原住民以及正在消失的巴宰平埔族。這顯示臺灣人的基因庫中只有小比例的原住民基因,然而已消失的 9 種平埔族 HLA 資料不可得,故其對於臺灣人基因庫的貢獻度,目前不得而知。」

  前揭文字顯示,在臺灣的平埔族當中,林媽利只蒐集到巴宰族的資料。她原以為另外 9 種平埔族 (並未指出是哪 9種) 已經消失。到了 2003 年,林媽利發現西拉雅族仍然存在,因此開始蒐集西拉雅族的樣本。

  從 2006 年開始,林媽利陸續公布西拉雅族的數據,可惜至今仍未有正式論文於學術期刊上刊出。在 2006 年 7 月國科會科學季「多樣性臺灣」特展專文〈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中,林媽利根據粒腺體 DNA推論:「現在的臺灣人有 26% 擁有來自原住民的母系血緣,亦即 2300 萬人口中約有 600 萬人是平埔嬤及高山嬤的後代;其他 74% 是來自福建,是唐山嬤的後代。」[9]

  2007 年 8 月 11 日,林媽利於《自由時報》刊登〈非原住民臺灣人的基因結構〉,再次公布未曾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數據。該文指出,經由檢驗 100 個臺灣漢人,「發現臺灣人的半套型基因有 48% 是來自福建,其他 52% 主要來自原住民」。所謂半套型基因,即為前述之人類組織抗原 (HLA) 單倍型。在粒腺體 DNA 方面,「臺灣人的母系血緣有 47% 屬於臺灣原住民及東南亞島嶼的族群,48% 屬於亞洲大陸,還有 5% 屬於日本的母系血緣」。在 Y 染色體方面,「這一百人中的五十八名男性,可歸類為 41% 的父系血緣來自臺灣原住民及東南亞島嶼族群,59% 的父系血緣來自亞洲大陸」。最後,林媽利總結道:「根據三個系統的分析,85% 的臺灣人是帶有臺灣原住民的血緣」。[10]

方法論的問題

  在慈濟大學教授體質人類學的陳叔倬,以及致力於西拉雅文化的西拉雅族人段洪坤,共同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平埔血源與台灣國族血統論〉,對林媽利的 2007 年新論點提出方法上的質疑。[11] 首先,他們質疑林媽利的數據前後矛盾。在人類組織抗原 (HLA) 方面,2000-2001 年的林媽利指出 13% 臺灣人的單倍型來自原住民;為何 2007 年的數據變成 52%?在粒腺體 DNA 方面,2006 年的林媽利指出臺灣人有 26% 擁有來自原住民的母系血緣;為何 2007 年的數據變成 47%?

  其次,在三個基因系統當中,只要有一個與原住民相同,就被林媽利歸類為原住民血統。然而,人類的基因有數萬個。只要分析更多基因,則任一基因系統與原住民相同的比例就會愈高。陳叔倬與段洪坤指出:「如此持續的進行更多的基因系統分析,可以得到99.99% 臺灣漢人都有原住民血統的結論。」第三,根據同樣的計算方式,只要有一個基因與亞洲大陸族群相同,也可歸類為亞洲大陸血統。如此一來,可得出 87% 臺灣人帶有亞洲大陸的血統。為何林媽利只選擇性地公布85% 臺灣人帶有臺灣原住民的血統呢?

  林媽利在回應陳叔倬與段洪坤的文章中,並未回答上述三個問題,而是質疑他們的動機。林媽利指出陳叔倬與中國復旦大學有合作關係,「他的為文攻擊臺灣的研究是不是為了配合中國復旦大學同事的論調?是不是有漢人血統論的政治意圖?」[12]

  陳叔倬與段洪坤再次回應:「林媽利醫師選擇迴避我們的質疑,卻花較多篇幅提出非關〈平埔血源與台灣國族血統論〉內容的問題。」他們要求林媽利正面回應他們的三個問題。此外,陳叔倬與段洪坤反批:「林媽利醫師單純認為屬於科學研究的祖源基因檢驗,其本質更存在著政治意圖。」他們引述人類學者 Brodwin 的警告:「利用特殊的遺傳指標排列、或 Y 染色體與粒線體 DNA 上獨特的變異來確認我們與祖先的關聯性,不僅僅是實驗室中的技術問題,更是一種政治問題:在我們社會中,誰會去進行檢驗?誰提供這種服務?給予遺傳數據意義者又是誰?這不僅僅是遺傳或是生物研究,同樣也是政治運動,因為這牽涉到個人與族群、種族、或國族群體意識之間的擁抱與背離。」[13]

各說各話

  林媽利並未再回應陳叔倬與段洪坤,而是將她過去關於臺灣人基因研究的文章與講稿集結成書:《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在序中,林媽利暗指陳叔倬與段洪坤是北方漢人血統論者,並宣稱要「堵住臺灣人的北方漢人血統論者的嘴巴」(頁11)。由於這本書是集結林媽利不同年代的作品,因此,同一本書當中出現許多不一致的結論。例如,頁 79 與頁 199 指出「臺灣人 13% 的基因是來自原住民」;頁 64 指出「臺灣人有 26% 擁有來自原住民的母系血緣」;頁 112 指出「85% 的臺灣人是帶有臺灣原住民的血緣」;頁 48 指出「原本推測臺灣人 85% 帶有原住民基因的結果,頻率可能需要再向上修正」。[14]

  2009 年,陳叔倬取得史丹福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分析了 172 個平埔族 (包括巴宰族、西拉雅族) 樣本、34 個居住在西拉雅吉貝耍部落 (位於臺南縣) 的漢人樣本、138 個臺南漢人樣本,並對照已發表的高山原住民基因數據與中國漢人基因數據。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平埔族樣本的認定,陳叔倬採取不同於林媽利的方式。在林媽利的研究中,只要受試者說他是平埔族,這個樣本就被放到平埔族中。因此,一個實際上沒有平埔族血統的受試者,可能藉由自我宣稱而成為平埔族樣本,並使其他沒有平埔族血統的樣本也被鑑定為平埔族。陳叔倬則結合日本時代的戶籍資料,確認受試者的家庭從 19 世紀末以來未曾與漢人通婚,才算是平埔族樣本。他的分析結果顯示,臺南漢人的基因較接近中國南方漢人,不同於平埔族。至於居住在吉貝耍部落的漢人,其父系血緣較接近臺南漢人與中國南方漢人;其母系血緣較接近吉貝耍的平埔族。[15]

  筆者盡可能回顧這場論戰的來龍去脈,是希望幫助讀者注意兩個要點。首先,同一位學者可以改變自己的論點,顯示這個議題至今仍未有定論。也就是說,遺傳科技至今並未能夠為臺灣的國族議題提供「科學」的證明。其次,不同學者之間可以互批對方有政治意圖,顯示這個議題已經不單純只是「科學」的研究。這是每個想要引述相關文獻的人,都應該謹記在心的。



內文註釋

[1] Weber, M. (1922 [1968]) Economy and Society. Guenther Roth and Claus Wittich (ed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 Hobsbawm, E. (1990) Nation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Anderson, B.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Revised Edition), London: Verso.

[4] 陳順勝 (1996) 臺灣與西太平洋島嶼南島語族之健康關係,收錄於《臺灣原住民健康問題與展望論文集》。臺北:臺北醫學院。

[5] 陳叔倬、段洪坤 (2008) 平埔血源與台灣國族血統論,《臺灣社會研究季刊》,72:137-173。

[6] 陳順勝 (1997) 從人文與醫學資料看臺灣的族群,收錄於施正鋒編《族群政治與政策》,臺北:前衛。頁265-301。

[7] Lin M, Chu CC, Lee HL, Chang SL, Ohashi J, Tokunaga K, Akaza T, Juji T (2000) Heterogeneity of Taiwan’s indigenous population: possible relation to prehistoric Mongoloid dispersals. Tissue Antigens 55:1–9.

[8] Lin M, Chu CC, Chang SL, Lee HL, Loo JH, Akaza T, Juji T, Ohashi J, Tokunaga K (2001) The origin of Minnan and Hakka, the so-called "Taiwanese", inferred by HLA study. Tissue Antigens 57:192-9.

[9] 林媽利 (2006) 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科學人特刊》,第4 號,頁122-127。

[10] 林媽利 (2007) 非原住民臺灣漢人的遺傳結構,《自由時報》言論廣場,2007 年8 月11 日。

[11] 陳叔倬、段洪坤 (2008) 平埔血源與台灣國族血統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2:137-173。

[12] 林媽利 (2009) 再談85%帶原住民的基因:回應陳叔倬、段洪坤的〈平埔血源與台灣國族血統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5:341-46。

[13] 陳叔倬、段洪坤 (2009) 台灣原住民祖源基因檢驗的理論與統計謬誤,《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6:347-356。

[14] 林媽利 (2010) 《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臺北:前衛。

[15] Chen, Shu-Juo (2009) How Han are Taiwanese Han? Genetic inference of Plains Indigenous ancestry among Taiwanese Ha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aiwan identity,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 of Stanford University.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