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 25-29.9 肉肉的活更久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YSL
V1
V1
文章: 1130
註冊時間: 週四 2月 05, 2009 12:47 pm

BMI 25-29.9 肉肉的活更久

文章 YSL »

美研究:BMI 25-29.9 肉肉的活更久

聯合新聞網 – 2013年1月3日 上午3:24

不同於標準體重最健康、長壽的理論,美國知名流行病學家凱瑟琳•佛萊戈發表研究結果說,體重略為超重(身體質量指數BMI 25至29.9)反而讓人活得更久。

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的報告指出,略為超重的人,其過早死亡率比符合體重標準的人減少6%,即使是輕度肥胖(BMI 30至34.9)的人,其過早死亡率,也較理想體重者減少5%。BMI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在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國衛生統計中心工作的佛萊戈,率領團隊分析約100項研究,得出上述研究結果。這項研究為迄今最大的一個,研究對象將近300萬人。

英國「獨立報」報導,體重過重的人更長壽,可能是因脂肪可保護心臟。此外,身體多存些脂肪,生病或是住院胃口變差時,較有體力對抗疾病。

此外,有體重過重和肥胖問題者,高血壓和糖尿病問題出現時,較能及早發現與早期治療,而某些過重的人反而較常運動,吃得比正常體重的人好,是他們較長壽的其他原因。

不過,這不意謂大家夥應該放棄減肥的新年新希望,或過年過節可肆無忌憚吃喝,因為嚴重肥胖,亦即BMI高於35的人,死亡率提高29%之多。

紐約時報報導,研究顯示,正常身體質量指數(18.5至24.9)的定義可能有待修正,因為它太瘦了。此外,脂肪多不見得是壞事,只要它不是囤積在肚子上。大腿或臀部累積脂肪,不見得不好。
(GOODJOB)
頭像
hjh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8909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05, 2008 11:39 am
來自: Taiwan Formosa
表達感謝: 3 次
擁有感謝: 20 次

Re: BMI 25-29.9 肉肉的活更久

文章 hjh »

有體重過重和肥胖問題者,高血壓和糖尿病問題出現時,較能及早發現與早期治療。
這句話聽起來怪怪的

也許要考慮用體脂肪計算
有些人比較重但是其實是有在健身增加了肌肉
純粹用BMI看似乎會有問題
pinging
R3
R3
文章: 390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24, 2008 12:13 pm

Re: BMI 25-29.9 肉肉的活更久

文章 pinging »

2012.7.11我寫在自由時報的文章:

基因有差 減重未必促進健康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近發起「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活動,並於今年1月宣布全台灣累計減重達1,100公噸。這麼積極推動減重計畫,前提假設是減肥必可促進健康。但是,最近卻有很多出乎意料之外的反證。

肥胖會引起很多問題,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所謂的「三高」與各種心血管疾病。1980到1990年代,卻開始有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者的預後竟然比較好。科學家用肥胖矛盾(obesity paradox)來描述這怪象,也有人稱之為逆流行病學(reverse epidemiology)。

2008年一個綜合9個研究的分析,顯示過重或肥胖的心臟衰竭病患,平均追蹤2.7年後,心血管死因比體重未超標者減少19-40%,非心血管死因則減少16-33%。2006年對40個研究的綜合分析,平均追蹤3.8年,過重或肥胖冠心病病患的心血管死亡率與總死亡率,都比過輕或正常體重病患為低。

這些心血管矛盾被發現之後,其他肥胖相關的矛盾也不斷出現。包括慢性腎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社區肺炎、腦中風、癌症、愛滋病,都有肥胖預後較佳的報告。

2005年左右,開始有學者做前瞻式長期追蹤研究。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研究雖然有些不同結論,但大多發現減重並不會減少死亡率,反而會增加死亡率!這包括了來自挪威、芬蘭、印度、美國、丹麥、日本等地的研究。

目前,學界對肥胖矛盾的原因有很多假設,但仍然莫衷一是。有學者認為這是研究誤差,進化論者則認為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因為肥胖可堆積飢餓時的可用能量,而在物質文明不發達的時代,肥胖有利於個體生存,這叫做節約基因假說(thrifty gene hypothesis)。也有人用這理論解釋中年發福的傾向,認為這是因為中年以後慢性疾病增加,所以人類上了年紀以後會自然調適成較胖體質,以應付生病所需的額外能量。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胖瘦基因,中年以後誰該瘦、誰該胖,其實都跟基因作用有關。用同樣的體重標準來看所有人,並不恰當。減重必能促進健康的想法,跟目前已知的科學事實並不相符。
brian1968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74412
註冊時間: 週一 5月 31, 2010 4:51 pm
來自: 食在不安心的地方
表達感謝: 28 次
擁有感謝: 27 次

Re: BMI 25-29.9 肉肉的活更久

文章 brian1968 »

謝謝小李P分享 (GOODJOB)

每次都用CC沙巴西亞來佐證啤酒肚 (眼汪汪)

真有說服力 (爽)
台灣最大黨
反對共產黨
wood
R3
R3
文章: 332
註冊時間: 週日 5月 23, 2010 12:09 am

Re: BMI 25-29.9 肉肉的活更久

文章 wood »

這邊要先定義什麼是肥胖
有人用BMI, 有人用腰圍, 有人用體脂肪,還有腰臀比、皮下脂肪厚度等

BMI容易使用,但每個人體態不見得都一樣
個人比較喜歡腰圍,這也是metabolic syndrome的指標之一
chienchun
V3
V3
文章: 3476
註冊時間: 週一 12月 12, 2011 11:19 pm
表達感謝: 1 次

Re: BMI 25-29.9 肉肉的活更久

文章 chienchun »

pinging 寫:2012.7.11我寫在自由時報的文章:

基因有差 減重未必促進健康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近發起「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活動,並於今年1月宣布全台灣累計減重達1,100公噸。這麼積極推動減重計畫,前提假設是減肥必可促進健康。但是,最近卻有很多出乎意料之外的反證。

肥胖會引起很多問題,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所謂的「三高」與各種心血管疾病。1980到1990年代,卻開始有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者的預後竟然比較好。科學家用肥胖矛盾(obesity paradox)來描述這怪象,也有人稱之為逆流行病學(reverse epidemiology)。

2008年一個綜合9個研究的分析,顯示過重或肥胖的心臟衰竭病患,平均追蹤2.7年後,心血管死因比體重未超標者減少19-40%,非心血管死因則減少16-33%。2006年對40個研究的綜合分析,平均追蹤3.8年,過重或肥胖冠心病病患的心血管死亡率與總死亡率,都比過輕或正常體重病患為低。

這些心血管矛盾被發現之後,其他肥胖相關的矛盾也不斷出現。包括慢性腎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社區肺炎、腦中風、癌症、愛滋病,都有肥胖預後較佳的報告。

2005年左右,開始有學者做前瞻式長期追蹤研究。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研究雖然有些不同結論,但大多發現減重並不會減少死亡率,反而會增加死亡率!這包括了來自挪威、芬蘭、印度、美國、丹麥、日本等地的研究。

目前,學界對肥胖矛盾的原因有很多假設,但仍然莫衷一是。有學者認為這是研究誤差,進化論者則認為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因為肥胖可堆積飢餓時的可用能量,而在物質文明不發達的時代,肥胖有利於個體生存,這叫做節約基因假說(thrifty gene hypothesis)。也有人用這理論解釋中年發福的傾向,認為這是因為中年以後慢性疾病增加,所以人類上了年紀以後會自然調適成較胖體質,以應付生病所需的額外能量。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胖瘦基因,中年以後誰該瘦、誰該胖,其實都跟基因作用有關。用同樣的體重標準來看所有人,並不恰當。減重必能促進健康的想法,跟目前已知的科學事實並不相符。
(GOODJOB) (GOODJOB) 感謝分享!
頭像
hjh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8909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05, 2008 11:39 am
來自: Taiwan Formosa
表達感謝: 3 次
擁有感謝: 20 次

Re: BMI 25-29.9 肉肉的活更久

文章 hjh »

那怎麼辦 膝關節炎和足底筋膜炎之類的病人 可以建議他們減重嗎
(怎麼被告的機會好像又上升了一些)
頭像
smallant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105513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10, 2008 5:50 pm
表達感謝: 41 次
擁有感謝: 49 次

Re: BMI 25-29.9 肉肉的活更久

文章 smallant »

(吃太飽) (吃太飽)
25•9
docs
V3
V3
文章: 3807
註冊時間: 週四 11月 02, 2006 4:57 pm
表達感謝: 1 次

Re: BMI 25-29.9 肉肉的活更久

文章 docs »

chienchun 寫:
pinging 寫:2012.7.11我寫在自由時報的文章:

基因有差 減重未必促進健康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近發起「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活動,並於今年1月宣布全台灣累計減重達1,100公噸。這麼積極推動減重計畫,前提假設是減肥必可促進健康。但是,最近卻有很多出乎意料之外的反證。

肥胖會引起很多問題,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所謂的「三高」與各種心血管疾病。1980到1990年代,卻開始有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者的預後竟然比較好。科學家用肥胖矛盾(obesity paradox)來描述這怪象,也有人稱之為逆流行病學(reverse epidemiology)。

2008年一個綜合9個研究的分析,顯示過重或肥胖的心臟衰竭病患,平均追蹤2.7年後,心血管死因比體重未超標者減少19-40%,非心血管死因則減少16-33%。2006年對40個研究的綜合分析,平均追蹤3.8年,過重或肥胖冠心病病患的心血管死亡率與總死亡率,都比過輕或正常體重病患為低。

這些心血管矛盾被發現之後,其他肥胖相關的矛盾也不斷出現。包括慢性腎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社區肺炎、腦中風、癌症、愛滋病,都有肥胖預後較佳的報告。

2005年左右,開始有學者做前瞻式長期追蹤研究。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研究雖然有些不同結論,但大多發現減重並不會減少死亡率,反而會增加死亡率!這包括了來自挪威、芬蘭、印度、美國、丹麥、日本等地的研究。

目前,學界對肥胖矛盾的原因有很多假設,但仍然莫衷一是。有學者認為這是研究誤差,進化論者則認為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因為肥胖可堆積飢餓時的可用能量,而在物質文明不發達的時代,肥胖有利於個體生存,這叫做節約基因假說(thrifty gene hypothesis)。也有人用這理論解釋中年發福的傾向,認為這是因為中年以後慢性疾病增加,所以人類上了年紀以後會自然調適成較胖體質,以應付生病所需的額外能量。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胖瘦基因,中年以後誰該瘦、誰該胖,其實都跟基因作用有關。用同樣的體重標準來看所有人,並不恰當。減重必能促進健康的想法,跟目前已知的科學事實並不相符。
(GOODJOB) (GOODJOB) 感謝分享!
--------------------------

專家就是專家.
(GOODJOB) (cheer) (GOODJOB)
auricle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8839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23, 2006 6:18 pm
來自: 黑心島國

Re: BMI 25-29.9 肉肉的活更久

文章 auricle »

(樂奔)
pinging
R3
R3
文章: 390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24, 2008 12:13 pm

Re: BMI 25-29.9 肉肉的活更久

文章 pinging »

膝關節炎這類病人如果過重或肥胖
目前建議還是以減重為宜
我還沒見過骨關節炎的obesity paradox

Obesity paradox並非意味著可以鼓勵老了以後拼命增重
我認為它的意思是肥胖體型是由基因、幼年進食量、年齡等因素決定
違背這生理機制而過瘦或過胖均所不宜
傳統都把中年肥胖視為罪惡
其實有著它的生理意義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9129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BMI 25-29.9 肉肉的活更久

文章 image »

可是 雖然已經得病的人中肉肉的"預後"(對嗎?)比較好 可是肥胖的人還是比較容易得這些病 所以加起來肉肉的應該沒有活更久?(而且有點肉又不太肉很難控制ㄟ (賊) )

(而且 除了需要脂肪跟疾病對抗 猜~比較瘦的低風險卻還得病 表示可能有其他問題 比如基因缺陷 愛抽菸...什麼的 就像比較年輕得大腸癌 預後比較不好)
最後由 image 於 週六 1月 05, 2013 10:57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auricle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8839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23, 2006 6:18 pm
來自: 黑心島國

Re: BMI 25-29.9 肉肉的活更久

文章 auricle »

應該探討一下BMI 中年跟年輕時的比值吧,
變異越大應該越不好.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