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 ... D/20120319
2012年 03月19日 護理人員荒最近再度成為焦點話題。護理人員是醫療照顧的基石,基石鬆動可能導致體系崩塌,的確讓人非常憂心。種種因應辦法中,有一個似乎是良好傳統,所以很少被質疑,但其實卻與當前護理就業環境「惡化」有關的課題:紀律嚴明、服從及依規定辦理的「護理文化」,此刻應是討論的最好時機。
護理文化表面上看當然是正向的,所以,在這種氛圍中受訓與工作,護理人員總是較醫師嫻熟各類「標準作業流程」,護理紀錄也始終比醫師的病程摘要翔實;但付出的代價就是:花費許多額外的時間與精力來文書處理,及預先為發生率極低的事件進行繁瑣的準備!無論是醫療機構內部或政府派來評核的護理職系長官,都秉持「依規定辦理」的標準來檢視基層工作人員的成效,這當然是維護醫療品質的方法,但如果「規定」不切實際,又該如何處理呢?遺憾的是,護理文化中,還是只有「依規定辦理」!
舉例來說,在醫療機構設置標準中,醫事人員都是規定多少床配多少人,僅護理依單位而有不同要求。不過,其他醫事職系,也需在不同層面編派不同能力或資歷的人員才能運作,並非只要湊足人數即可。護理提前在「設置標準」規範,固然無可厚非,但實務上卻衍生出難題。因為,設置標準是有否接受醫院評鑑資格的底線;在該標準中,加護病房與嬰兒病房的護理都是一床1.5人;加護病房理該人手充足,要求可以更高,但嬰兒病房的規定與現實悖離甚遠,是全國沒有醫院可以達到的標準,許多專家雖不認同,卻對白紙黑字的規定無可奈何,面對接受評鑑資格疑義,是該修法?抑或「不顧病嬰權益」關床以符合要求?請教護理界的領導,卻只得到「依規定辦理」的答案!
應解放教條束縛
平情而論,現行種種醫療機構的督導考核或評鑑,頗多條文確能正面提升服務品質,卻也有不少陳義過高或解讀空間太大,只有「擾民」的後果。對於後者,其實「執法從寬」也無所謂,但嚴守典範的護理文化卻不容如此「苟且」,必須將所有條文一律「依規定辦理」──這固然不能說有錯,卻把一干護理人員都先忙翻和累倒!如此的就業條件與環境,要如何能吸引與容留人才呢?
嚴明的紀律使護理人員從基層歷練到升任主管,有時甚至比一般醫師考取專科證照,相對要更複雜與困難。此外,護理界還有「欲任助理教授以上須先擁有博士學位」的不成文默契,有志上進的中生代護理人員,花在上課的時間比一般所謂「在職訓練」者多,工作效能降低,人手不足的窘境也就更形嚴重。
所以,處理護理人員荒的危機,除提高薪資與酌情關閉病房外,也殷切期盼護理界的領導者們能重新評估:「處事一絲不苟」,雖是護理界一直引以為傲的表現,但也必須設法避免過分執著,否則就可能引發「不知變通、無彈性、僵化」的反作用!醫學是藝術,絕不是一堆說一不二的定律,讓線上護理同仁實際從「教條束縛」中解放,也是護理人員感受其權益是否被妥適維護的最重要指標之一。
作者為馬偕醫院副院長
護理文化造成護理人員荒(施壽全)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