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過去這句話是人類有歷史以來的定律,可是這句話在幾年前,被不丹王國駐聯合國大使拉圖所提出的GNH理論(Gross National Happiness)所推翻。他說,追求「幸福的GNH」,比追求「經濟的GDP」更重要。
人類為了希望得到更多的生活慾望,辛苦當然也就接踵而來。其實人類的慾望是無窮盡的,而能得到滿足是有限的,或許得到了名、利或快樂,但一轉眼,衰老與死亡就已等在你眼前。到頭來辛苦一輩子,還是空蕩蕩,兩手一伸,什麼名、利、快樂…,一切的一切都化為烏有。拉圖在聯合國大會指出,不丹長久以來一直就是這樣的幸福國家,所以聯合國在數年前把不丹王國列為全球「幸福指數」第一名的國家,以生活的快樂幸福品質去衡量,世界上任何一個先進富裕的國家,也不如GDP僅700美元的不丹王國,何况我們臺灣更是遠不如不丹王國。
不丹王國(Kingdom of Bhutan)位於西藏東南隅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面積4.7萬平方公里,四分之三土地為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峻嶺,最高峰為桌木拉日峰,海拔7314公尺。人口因為沒有很嚴密的户政統計,大約有70~150萬人,首都亭布(Thimbu)人口4.5萬人,國王是古格梅‧辛格‧王楚克。國王很平易近人,2008年放棄王權,改為君主立憲國,總理由選舉制度產生。不丹人都是信奉藏傳佛教的紅衣派。
誠如拉圖所說的,不丹人一直以來,追求幸福指數高於經濟指數,他們都認為知足者身貧而心富,貪婪者身富而心貧,儘管他們的國民所得(GNP)只有700美元,但人民都知足常樂,與世無爭,所以不丹被全球的人公認為是人間淨土,是地球上最後一塊的香格里拉。
不丹人不希望淨土被外界污染,不希望傳統生活被外人打攪,為了要保護他們的天然風情,所以他們採取鎖國政策,不發展觀光事業,並且限制觀光客人數,一年只准許一萬人觀光客入境,而且每人每天要花美金200元做為環境保護之用。他們沒有大馬路、沒有大巴士、沒有紅綠燈、沒有觀光大飯店,觀光客只能搭吉普車或休旅車走在小小的山路上。15年前筆者曾經到訪不丹,我是第56個進入不丹的臺灣人,可見去不丹訪問的人少之又少。而且不得以個人申請簽證,必須有6人以上的團體團進團出。
我看到不丹人所穿的衣服,便可知道他們過著悠哉的安逸生活,他們穿的是寬寬大大的長袍,腰間綁一腰帶,袖子很寬大,是當口袋用,任何東西都放在袖口內。腰間掛一把很利的小刀,這把小刀不是打架用,而是一種裝飾品,或是在野外遇到野獸時做為防身之用。男人都會射箭,到處有廣場,他們一有閒暇就是射箭,他們射得又遠又準,我曾向他們借來試射,成績遠不及他們的小學生。
大約10年前,全球「快樂學」逐漸成為一門顯學。媒體開始注意到經濟發展不等於人類的幸福快樂,因此不丹所推動的幸福快樂指數隨之聲名大噪。以不丹為例:身心靈快樂、均衡分配時間、社會及社區活力、文化活力、教育、生活水平、良好治理、生態活力,這是人類該有的八大生活項目,那麼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已成為今日國際間所探討的課題。
我們看到今日的臺灣,政治動蕩,社會紊亂,欺騙謊言充斥人間。小小的島嶼,島民好像分成藍、綠兩國,人人過著心驚膽顫的日子,如何使我們臺灣能像不丹王國那種香格里拉的社會,個人認為那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唯有政治領導者排開心結,百姓同心協力,我們把不丹王國做為我們學習目標,只要讓我們大家都過著安和樂利的生活,我們就心滿意足矣!
如何尋找臺灣的幸福指數
版主: 版主006
-
- 院長級
- 文章: 16332
- 註冊時間: 週一 7月 10, 2006 12:59 pm
- 來自: ta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