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貧富差距拉大的警鐘
發表於 : 週五 8月 20, 2010 7:46 am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 ... D/20100820
台灣2008年位於所得金字塔頂端的5%人口,平均年所得是450萬餘元;位於最底層的5%平均年所得只有6萬8千餘元,相差66倍。據統計,1998年兩者所得差距相差32倍,11年後擴大到66倍。
在金融風暴下,失業人口大增,就業者薪資降低,而頂端的富人並未受影響,因此去年的差距更大。今年就算經濟成長達7%,也未必能縮小差距,因為台灣很多的貿易收入是在台灣境外,內需市場和民眾根本聽到吃不到。 問題關鍵在於台灣接單,海外(主要是在中國)生產的三角貿易比率,從2000年的13%,狂增至今年6月的50%,反映在經濟成長上雖然升高,但民眾卻享受不到這果實,只有出口商及其股東鈔票落袋。窮人翻不了身,難怪出現反商情結。
貿易果實民眾難享
更糟的是,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及大幅降低遺產稅、營所稅之後,回台的資金無意投資事業,反而大量用來炒房地產,以致房價居高不下,不但無益於經濟,反而激怒無殼蝸牛族,使貧富差距格外顯眼刺目,造成民眾的忿恨。吳敦義院長昨天表示,將成立專案小組解決貧富差距問題。其實,現代國家的等級稅率就是以國家的徵稅權力強行重新分配財富,但是過高的稅率會嚇走投資者,過低的稅率又與人「劫貧濟富」的抗議。政府的工作就是在不同的時期調整稅率以照顧到產業及投資的意願,並兼顧分配正義的需求。
貧富差距擴大有許多不良的後果:一、個人所得的差距,通常伴隨地區(城鄉)貧富差距,二者惡性循環,互為因果。二、會出現數位差距(如電腦普及率等),也就是教育差距,使貧者愈貧、富者愈富。三、社會向上的流動將遲緩甚至停滯,底層民眾對未來絕望,產生相對剝削感,形成嚴峻的社會危機。現在出現的反商現象就是其一。
台灣因貧富差距形成的M型社會,疏離了社會的同質感,破壞了支持既成體制的共識,國家失去道德能力,可能引發社會的不安與動盪。執政當局不可不慎。
杜老說...最後一句話就是...即將出現無產階級革命啦...
台灣2008年位於所得金字塔頂端的5%人口,平均年所得是450萬餘元;位於最底層的5%平均年所得只有6萬8千餘元,相差66倍。據統計,1998年兩者所得差距相差32倍,11年後擴大到66倍。
在金融風暴下,失業人口大增,就業者薪資降低,而頂端的富人並未受影響,因此去年的差距更大。今年就算經濟成長達7%,也未必能縮小差距,因為台灣很多的貿易收入是在台灣境外,內需市場和民眾根本聽到吃不到。 問題關鍵在於台灣接單,海外(主要是在中國)生產的三角貿易比率,從2000年的13%,狂增至今年6月的50%,反映在經濟成長上雖然升高,但民眾卻享受不到這果實,只有出口商及其股東鈔票落袋。窮人翻不了身,難怪出現反商情結。
貿易果實民眾難享
更糟的是,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及大幅降低遺產稅、營所稅之後,回台的資金無意投資事業,反而大量用來炒房地產,以致房價居高不下,不但無益於經濟,反而激怒無殼蝸牛族,使貧富差距格外顯眼刺目,造成民眾的忿恨。吳敦義院長昨天表示,將成立專案小組解決貧富差距問題。其實,現代國家的等級稅率就是以國家的徵稅權力強行重新分配財富,但是過高的稅率會嚇走投資者,過低的稅率又與人「劫貧濟富」的抗議。政府的工作就是在不同的時期調整稅率以照顧到產業及投資的意願,並兼顧分配正義的需求。
貧富差距擴大有許多不良的後果:一、個人所得的差距,通常伴隨地區(城鄉)貧富差距,二者惡性循環,互為因果。二、會出現數位差距(如電腦普及率等),也就是教育差距,使貧者愈貧、富者愈富。三、社會向上的流動將遲緩甚至停滯,底層民眾對未來絕望,產生相對剝削感,形成嚴峻的社會危機。現在出現的反商現象就是其一。
台灣因貧富差距形成的M型社會,疏離了社會的同質感,破壞了支持既成體制的共識,國家失去道德能力,可能引發社會的不安與動盪。執政當局不可不慎。
杜老說...最後一句話就是...即將出現無產階級革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