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enes-at-taiwan.com.tw/geneh ... 950529.htm
低血鉀週期性無力症(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在台灣,多數患者為非家族性的患者,其臨床症狀與嚴重度,依不同病因與家族遺傳模式而有所差別,東方(包括台灣)非家族性遺傳的患者,常合併有甲狀腺功能亢進。若是家族性遺傳,則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且在女性會發生不完全的遺傳。
此症為神經科常見的急診疾病,為染色體顯性遺傳模式,或偶發性的自發性肌無力症,其肌無力症狀的發作頻率、時間長短以及嚴重程度,相當的因人而異。
此類患者在發作時只有運動系統會出現無力現象,但感覺系統則無任何症狀;自發性肌無力發作於夜晚或清晨起床時刻,發生無力的區域,主要從下肢近端肌肉群開始,可維持輕度且局部的肢體或陸續嚴重影響其他肢體癱瘓。發作前的可能徵候包括肢體僵硬、沉重及多尿現象;發作後在數小時內呈現漸進性癱瘓性無力與血清鉀離子(K+)濃度降低(<3.5 mmol/U),甚至會威脅生命,多數患者於數小時至三天無力狀態會自然痊癒。若因低血鉀引起心律不整或者呼吸衰竭出現,急性期的治療,可緊急給予補充鉀離子,來避免患者一直處於危機之中。
此症與Andersen syndrome的不同,在於此症並不會有心室不整以及畸形等臨床病徵。經由分子生化學的檢驗可偵測到約80%患者有CACNA1S 或 SCN4A基因的突變,對於次發性致病原因如甲狀腺毒症、利尿劑的使用以及腎臟(高醛固酮血症,遠端型腎小管酸中毒)或腸胃方面(如腹瀉、嘔吐)所造成因素都可被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