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蔬菜,是養生?還是搏命?
近年來流行做酵素,在國美館親耳聆聽了婆婆媽媽們的製作過程,嚇了一跳,心想這麼危險的東西竟也喝下去,而且宣揚治百病,有病治病無病強身,請我喝我不敢喝,以我醫藥檢驗教育背景,其實他們不是在做酵素,而是在做生的未經安全處理的酸性發酵綜合果菜汁,加糖加酵素進去發酵,濾下來的渣以果汁機打碎塗抹全身或喝進肚子,誠心告訴她們實話,但聽不下去,只好閉嘴走開,這些婆婆媽媽都有相當教育,但缺了思考能力,不說了。
這是一封非常值得轉寄的信,但那些被洗腦的人是聽不下去的,說了反而被怨、被罵,這是我的多年經驗,要我不要多管閒事,但良心難安,我還是實話實說,不說才是罪過,我也幫轉寄,也請收信人多轉寄。
………………………………………………………………………………
生食蔬菜,是養生?還是搏命?
生菜沙拉、精力湯等生食儼然成為一種流行,不僅注重養生的長者,連許多年輕人都開始奉行「生食」理念,在台北舉行的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勢將吸引大批人潮。
但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鄭正勇警告,生食風險高,經常生食者,說不定得定期吃驅蟲藥!
全球有機消費市場的商機逾2兆台幣,台灣產值約10億元,加上進口商品更達20億元,全台有機專賣店幾年內就成長千餘家,國內經認證的有機栽種農地已超過 1200公頃。但問題就出在,生食蔬菜的同時,恐怕也吃進了令人避之惟恐不及的農藥、化學肥料或是令人作嘔的細菌、病毒、寄生蟲及蟲卵。
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鄭正勇表示,生食其實有頗高的風險,蔬菜若經過清洗、煮熟,令人擔心的問題幾乎均可消除,一旦採用生食,必須格外注意食材的來源及清洗、製程等衛生問題。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舉例指出,之前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曾報導,國外發生蔥在產銷過程中遭A肝病毒汙染,導致兩人死亡,這種情形只要將蔥煮熟,就不會發生了。國人習慣在許多菜餚、湯上撒生蔥花,此時蔥的清洗更要小心。
殘藥未除 生食如同服毒
農業殘留問題最讓人擔心。鄭正勇指出,農藥其實就是毒藥,而且愈毒愈有效,反覆、徹底的清洗無法百分之百去除農藥殘留,此時生食如同在服毒;更可怕的是,國內有不少地下工廠生產或走私農藥,不在政府管制之列,對人體有何危害,沒有人知道,通常等到檢驗分析出來,有問題的菜民眾早就吃進肚裡了。
如果以為挑選不用化學肥料、不用農藥的有機蔬菜生食會比較安全,那你就錯了。鄭正勇不只一次提醒,即使是有機蔬菜,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證培養的種子、灌溉用水、土壤、生產者的條件均合乎有機理念。
寄生蟲汙染重者要人命,最顯而易見的是寄生蟲汙染。台灣田間有許多非洲大蝸牛、田螺,都是廣東住血線蟲的中間宿主,只要被這些蝸牛爬過,就會在蔬果上留下含有廣東住血線蟲的黏液,一旦經生食進入人體,就會穿過腸胃道,到達循環系統、D樞系統,造成腦部病變,死者的腦組織內還可檢出蟲體。
林杰樑指出,早年台灣有一大家族嗜生食白蝸牛,後來許多成員都死於腦部病變,才發現是白蝸牛體內廣東住血線蟲惹的禍。
鄭正勇也說,一場大雨將土壤粒子濺上菜葉,土壤中的寄生蟲與蟲卵也會黏附上去,寄生蟲跟蟲卵汙染菜葉,這種有機蔬菜絕對不可以生食。
韓國人每年都服驅蟲藥
以愛吃泡菜的韓國人為例,即使是家中自製的泡菜,都難免有蟲卵,因此多數韓國人一年都要吃一次驅蟲藥。現在的驅蟲藥做得很好,一年吃一次就可去除多種寄生蟲。
FW: 生食蔬菜,是養生?還是搏命?
歡迎大家來聊天,這裡不討論健保,大家放輕鬆,什麼都可以談,都可以來聊聊,但是政治相關文章不要在這裡談!
版主: 版主006
-
- 部長級
- 文章: 7228
- 註冊時間: 週三 5月 16, 2007 5:13 pm
前往
- 我要活下去 (公開版面)
- ↳ 老仙ㄟ講古論今講座
- ↳ Dharma鄭逸哲醫法肥皂箱講台
- ↳ 肥皂箱秘密基地
- ↳ ★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
- ↳ 人物記實
- ↳ 衛生署長
- ↳ 年度疫情/疫苗
- ↳ 2007
- ↳ 2008
- ↳ 2009
- ↳ 2010
- ↳ 醫療生態
- ↳ 爭議文章版
- ↳ ★愛滋病患與醫護人員權益討論區
- ↳ ★ 談天說地,無所不談,就是不談政治
- ↳ ★醫療工商服務區(我愛紅娘)
- ↳ ★野人獻曝●花園一隅
- ↳ ★HIS醫療資訊廠商客服專區
- ↳ ★血汗健保
- ↳ ★二代健保
- ↳ ★醫門忠烈
- ↳ 花園子版
- ↳ ★ 漫畫及海報
- ↳ 愚公移山計畫暫存區
- ↳ 愚公移山vs.冷涼卡好
- ↳ ★CME繼續教育訊息專區
- ↳ ★ 審查制度的善與惡
- ↳ 政治事件聊天區
- ↳ ★工商服務專區
- ↳ 醫師人力供需討論專區
- ↳ 外籍學歷與外籍醫師問題
- ↳ 醫師替代人力問題
- ↳ 醫院醫師的問題
- ↳ 診所醫師的問題
- ↳ 法規規範
- ↳ ★波淘洶湧
- ↳ ★醫學生事務交流專區
- 秘密花園B區
- ↳ 診所CEO專區
- ↳ 藥價超級比一比
- ↳ 不友善藥廠與盤商抵制區
- ↳ 健保抽審guideline/criteria download 專區
- ↳ 健保申報疑問
- ↳ 人事問題
- ↳ 自費專區
- ↳ 軟硬體問題
- ↳ 電腦與網路在醫學領域的應用
- ↳ 診所對外關係
- ↳ 放假相關問題
- ↳ 醫療糾紛
- ↳ 綜合教室
- ↳ 專科簽到簿
- ↳ 藥物討論專區
- ↳ 家庭醫學科
- ↳ 皮膚科
- ↳ 內科
- ↳ 小兒科
- ↳ 外/骨/復健科
- ↳ 五官科
- ↳ 婦產科
- ↳ 精神科
- ↳ H1N1 and Flu及感染性疾病
- ↳ 醫療和健保法規實務
- ↳ 健保補充費與二代健保
- 評論
- ↳ ★焦點評論
- ↳ ★精選文集
- 公會及協會專區
- ↳ 全聯會與各縣市醫師公會專區
- ↳ 全聯會與各縣市醫師公會專區(秘密花園區)
- ↳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
- ↳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
- 醫勞盟
- ↳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TMAL】
- 藏經閣
- ↳ 開業醫須知
- ↳ 111年度報稅專區
- ↳ 107年度報稅專區
- ↳ 106年度報稅專區
- ↳ 105年度報稅專區
- ↳ 104年度報稅專區
- ↳ 103年度報稅專區
- ↳ 102年度報稅專區
- ↳ 101年度報稅專區
- ↳ 100年度報稅專區
- ↳ 99年度報稅專區
- ↳ 97年度報稅專區
- ↳ 98年度報稅專區
- ↳ 96年報稅專區
- ↳ 95年報稅專區
- 論壇事務區(公開版面)
- ↳ ★公佈欄
- ↳ ★新手導引區
- ↳ ★意見反應與求助
- ↳ ★篳路藍縷
- ↳ ★醫界數位媒體工作版
- ↳ ★投票專區
- ↳ Poll小組討論工作區
- ↳ ★新手測試區
- ↳ ★友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