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問題開大刀,大問題開小刀
發表於 : 週五 10月 16, 2009 5:26 pm
眼鏡小醫 2008.04.02發表於[眼鏡小醫的腳ㄚ故事館]
由於人體太複雜多變,也不能像修理摩托車一樣都有零件可換,而且醫療的結果也不確定,因此大家都會說醫學是一門藝術,每一個醫師的治療方法可能都有些差異,這已經是一般人都有的常識了。
問題是:一般藝術品的價格並不固定,常會因買家的主觀認定而有不同,而且也會隨著景氣和創作者的名氣而有所變化。但醫療服務的價格卻是固定的,至少健保價是固定的。對於一個像藝術的服務價格卻完全不能變動,會出什麼問題,以下由我來闡述:
我們先舉個例子來看,台北之前有個牛肉麵評比, 每一個店家都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能夠得個好名次,將來吸引大批食客前來。但是,如果台北市政府觀光局規定(假設它有這個公權力):參加牛肉麵評比的店家,必須遵守一碗牛肉麵就只能賣50元,而且一家店一天不能賣超過一百碗,否則就會因為量大而影響品質,但是也不能拒絕客人點牛肉麵。
你猜會不會再有人來改進牛肉麵品質,參加比賽?
屆時,店家有可能在一碗麵裏面只放兩塊牛肉,也說它是牛肉麵,反正只能賣50元。這時,觀光局又說話了,一定要五塊肉牛肉以上的麵,才能被叫做牛肉麵,否則就只能算是牛肉湯麵,只能賣30元。
於是,店家就把原先的一塊牛肉切成五小塊,說這是牛肉麵,因為它也有五塊肉,符合觀光局規定。不得已,觀光局又跳出來規定,說:一塊肉一定要有二十公克以上,而且要有五塊以上才叫牛肉麵;結果各店家弄了各種粗製濫造用的味素湯烹煮,但符合觀光局最低規定的麵,就說那是牛肉麵,要賣50元。
觀光局最後管不了,因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根本無法製造出更多的規定而且也管不了,只好隨它去了,唯一不變的是:為了要造福民眾一碗牛肉麵還是只能賣50元,否則違反觀光局的規定,被抓到,不但要罰100倍,而且還必須把錢還給當初吃牛肉麵的人。
如此一來的結果,全台北的牛肉麵品質下降,大家寜可偷偷塞錢給老闆說:「我要吃“自費牛肉麵”,不要觀光局所規定的那種牛肉麵。」聽起來很扯吧!但,這就是現在健保局正在做的事,可以保障人人都有牛肉麵吃,但想吃好的牛肉麵必須“偷偷的”。
固定50元價格的牛肉麵在醫療上還會產生另一個問題,就是小問題開大刀,大問題開小刀。
大家都會認為大問題大處理,小問題小處理,是合乎邏輯的做法,比如說摩托車引擎故障,如果要整個拆開來大修,很花錢吧!不需要的話當然儘量不要較好;如果不是引擎壞了,只要換個火星塞就可以,那就是小修。
這道理人人都懂,但為什麼醫療上會有小問題開大刀,大問題開小刀的奇怪邏輯呢?這就牽涉到醫療的這門藝術了。
記得,是醫療不是醫學喔!
當一個病人到達醫院,就要評估這一個病人健保局願意付多少錢,常常不管病的大小,它的給付是固定的(DRG)。在這種評量下,這個病如果有點嚴重,就要用最少的時間與金錢,但卻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來處理,才不會虧太多;相對地,如果這個病看起來很簡單,就要用很麻煩的辦法才可能向健保局申請到錢。
例如,跟骨關節內骨折很嚴重,應該利用開放性復位鋼板固定,術前應該要做電腦斷層確診,但是,大多數的醫院卻選擇只利用兩根鋼釘打進去了事,甚至於連術後X光追蹤都不做,這個便叫做「大問題開小刀」。還有一種情況是,例如脛骨綫狀骨折根本不需開刀,只要石膏固定就足夠了,但是,因為這樣健保的給付很低,所以,往往也沒和病人討論手術的必要性,醫師就會直接說一定要手術,打了一枝大大枝的骨髓內釘,反正開不開結果都很好,那就開吧!如此,才可以向健保局申請開放性復位的錢,這個就叫做「小問題開大刀」。
無奈的是:這些問題健保局也都知道,但就像50元的牛肉麵一樣,對於藝術的東西、固定的價格,規定再多也很難管的了。所以自費醫療興起了,患者與家屬也要挣大眼睛囉。
全文出處:
http://blog.yam.com/chujohn/article/14538765
由於人體太複雜多變,也不能像修理摩托車一樣都有零件可換,而且醫療的結果也不確定,因此大家都會說醫學是一門藝術,每一個醫師的治療方法可能都有些差異,這已經是一般人都有的常識了。
問題是:一般藝術品的價格並不固定,常會因買家的主觀認定而有不同,而且也會隨著景氣和創作者的名氣而有所變化。但醫療服務的價格卻是固定的,至少健保價是固定的。對於一個像藝術的服務價格卻完全不能變動,會出什麼問題,以下由我來闡述:
我們先舉個例子來看,台北之前有個牛肉麵評比, 每一個店家都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能夠得個好名次,將來吸引大批食客前來。但是,如果台北市政府觀光局規定(假設它有這個公權力):參加牛肉麵評比的店家,必須遵守一碗牛肉麵就只能賣50元,而且一家店一天不能賣超過一百碗,否則就會因為量大而影響品質,但是也不能拒絕客人點牛肉麵。
你猜會不會再有人來改進牛肉麵品質,參加比賽?
屆時,店家有可能在一碗麵裏面只放兩塊牛肉,也說它是牛肉麵,反正只能賣50元。這時,觀光局又說話了,一定要五塊肉牛肉以上的麵,才能被叫做牛肉麵,否則就只能算是牛肉湯麵,只能賣30元。
於是,店家就把原先的一塊牛肉切成五小塊,說這是牛肉麵,因為它也有五塊肉,符合觀光局規定。不得已,觀光局又跳出來規定,說:一塊肉一定要有二十公克以上,而且要有五塊以上才叫牛肉麵;結果各店家弄了各種粗製濫造用的味素湯烹煮,但符合觀光局最低規定的麵,就說那是牛肉麵,要賣50元。
觀光局最後管不了,因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根本無法製造出更多的規定而且也管不了,只好隨它去了,唯一不變的是:為了要造福民眾一碗牛肉麵還是只能賣50元,否則違反觀光局的規定,被抓到,不但要罰100倍,而且還必須把錢還給當初吃牛肉麵的人。
如此一來的結果,全台北的牛肉麵品質下降,大家寜可偷偷塞錢給老闆說:「我要吃“自費牛肉麵”,不要觀光局所規定的那種牛肉麵。」聽起來很扯吧!但,這就是現在健保局正在做的事,可以保障人人都有牛肉麵吃,但想吃好的牛肉麵必須“偷偷的”。
固定50元價格的牛肉麵在醫療上還會產生另一個問題,就是小問題開大刀,大問題開小刀。
大家都會認為大問題大處理,小問題小處理,是合乎邏輯的做法,比如說摩托車引擎故障,如果要整個拆開來大修,很花錢吧!不需要的話當然儘量不要較好;如果不是引擎壞了,只要換個火星塞就可以,那就是小修。
這道理人人都懂,但為什麼醫療上會有小問題開大刀,大問題開小刀的奇怪邏輯呢?這就牽涉到醫療的這門藝術了。
記得,是醫療不是醫學喔!
當一個病人到達醫院,就要評估這一個病人健保局願意付多少錢,常常不管病的大小,它的給付是固定的(DRG)。在這種評量下,這個病如果有點嚴重,就要用最少的時間與金錢,但卻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來處理,才不會虧太多;相對地,如果這個病看起來很簡單,就要用很麻煩的辦法才可能向健保局申請到錢。
例如,跟骨關節內骨折很嚴重,應該利用開放性復位鋼板固定,術前應該要做電腦斷層確診,但是,大多數的醫院卻選擇只利用兩根鋼釘打進去了事,甚至於連術後X光追蹤都不做,這個便叫做「大問題開小刀」。還有一種情況是,例如脛骨綫狀骨折根本不需開刀,只要石膏固定就足夠了,但是,因為這樣健保的給付很低,所以,往往也沒和病人討論手術的必要性,醫師就會直接說一定要手術,打了一枝大大枝的骨髓內釘,反正開不開結果都很好,那就開吧!如此,才可以向健保局申請開放性復位的錢,這個就叫做「小問題開大刀」。
無奈的是:這些問題健保局也都知道,但就像50元的牛肉麵一樣,對於藝術的東西、固定的價格,規定再多也很難管的了。所以自費醫療興起了,患者與家屬也要挣大眼睛囉。
全文出處:
http://blog.yam.com/chujohn/article/14538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