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
早期台灣農業技術團在非洲耕耘出不少珍貴友誼,近年台灣醫療服務備受友邦國家青睞,來自西非一群甘比亞的醫師最近透過外交部安排在三軍總醫院受訓,對台灣醫療環境讚不絕口,直說「台灣人真的很幸福」。
如果最近在三總看到身材高大、膚色「黑密碼」的醫師,開口還能說簡單的國語,可別訝異,他們是來自甘比亞的代訓醫師。幾位遠道而來的甘比亞醫師在當地都有醫師執照,他們十分珍惜在台灣見習的機會,希望回國成為種籽,協助培訓其他醫師。
28歲的蔡來明對台灣的醫院環境、設備十分羨慕,但他也發現,不少人沒什麼毛病,卻逛遍台大、北醫、三總等大醫院。他說,甘比亞各部落有健康中心,病情嚴重複雜才會轉到醫院。
甘比亞90%是穆斯林,一夫多妻,農村地區婦女生9、10個孩子很正常,很需要婦產科醫師。今年29歲的畢木法即希望成為婦產科醫師,已經訂婚的他迄今沒見過未來妻子,雖然分隔兩地,他說對未婚妻絕對忠誠。
40歲的羅查爾從小就喜歡幫助別人,求學時原本想當工程師,後來有機會在醫學機構工作,讓他發現當醫生師可以幫助很多人。當時甘比亞還沒有醫學院,羅查爾遠赴中非尚比亞求學,畢業後又申請到英國受訓,一圓醫生夢。甘比亞近年才設醫學院、蓋醫院,培訓本國醫師。
外交部非洲司長張雲屏表示,未來對非洲友邦國家,技職教育、醫療教學服務、農業技術交流是最主要的合作項目,特別是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對非洲國家的幫助最大。像之前彰化基督教醫院在馬拉威提供的彩虹門診,協助愛滋病人口治療投藥計畫,大幅減低當地愛滋病死亡率,雖然馬拉威後來與和我們斷交,但是兩地民間建立的友誼迄今仍有維繫。
【2009/06/22 聯合報】

來自甘比亞的醫師畢木法(左起)、羅查爾、蔡來明在三總受訓,他們對台灣醫療讚不絕口,直說「台灣人真的很幸福」。
記者林宜靜/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