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農學市集 楊儒門發起 為小農找出路

歡迎大家來聊天,這裡不討論健保,大家放輕鬆,什麼都可以談,都可以來聊聊,但是政治相關文章不要在這裡談!

版主: 版主006

回覆文章
頭像
GARDENER
V2
V2
文章: 2220
註冊時間: 週一 4月 21, 2008 6:41 pm
來自: 山頂洞

248農學市集 楊儒門發起 為小農找出路

文章 GARDENER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E ... 55,00.html
2008.10.30  中國時報
248農學市集 楊儒門發起 為小農找出路
葉正玲/專題報導

 ▲出獄才一年多的楊儒門,現在成了248農學市集的幕後推手。劉宗龍/攝影

 ▲豆之味豆腐坊使用非基改黃豆製作各式豆製品。劉宗龍/攝影

 「老闆,你們的文旦為什麼那麼甜?」在東區巷內的248農學市集,不時可以聽到這樣的對話,農友田瑞光說:「我們的文旦是用有機栽培,果肉清甜、無籽,還具有特殊甘味。」

15攤農民 絕不使用農藥

 今年7月才成立的248農學市集,是由「白米炸彈客」楊儒門發起,他笑說自己在市集是「打雜工」,一下子搬椅子一下子幫忙招呼客人,而之所以成立這個市集,是因為看到朋友在美濃栽種有機米,會種卻不會賣,因此決定身體力行為小農尋找合理利潤的銷售管道。

 「來市集擺攤的農民,都是決定讓化肥公司倒閉的人。」楊儒門說,目前市集有15個攤位,雖並未限定一定要是有機產品,但都不使用化學農藥與肥料,讓消費者可以買到安全、無毒的產品。

豆之味 非基因改造

 在市集擺攤的豆之味豆腐坊,就是使用非基因改造黃豆製作豆製品。業者楊裕國指出,國內很多黃豆品質不好,屬於飼料級等級,因此他們從美國愛荷華州引進非基改黃豆,再加工成豆製品,蛋白質含量比一般黃豆高出30%,吃起來比較香醇。

 而販售水果冰棒的春一枝商行,則是以公平交易的理念,向台東鹿野的農民收購滯銷或有部分瑕疵的水果,再以純天然、手工方式製作成冰棒。業者王騰崇表示,春一枝冰棒沒有人工食品添加劑,可以吃到天然水果的原味,每支30元,十支袋裝250元。

在欉紅 果醬風味完整保留

 另一項在市集銷售的「在欉紅」果醬,也是運用台灣優質農產品製作而成,業者顧瑋說,為了保障優質水果的銷售,他特別尋找本土品質優良但產量少的水果,例如有機燈籠果、糯米荔枝、有機無花果等,並以獨特的技術製作果醬,將原風味完整保留。

 248農學市集唯一販售的外國產品「雨林咖啡」,是從印尼蘇門答臘來的公平貿易咖啡,引進雨林咖啡的吳子鈺,由於到印尼擔任義工時,看到當地人的生活困境,因此決定將咖啡引進台灣銷售,除了可幫助當地人,也將盈餘用到印尼熱帶雨林的復育工作。
=================================
在台北的大大們
有空的話可以跟他們"糕觀"一下
(cheer)
活在當下,更要及時行樂
讓六十歲時回憶起來會微笑十秒
頭像
GARDENER
V2
V2
文章: 2220
註冊時間: 週一 4月 21, 2008 6:41 pm
來自: 山頂洞

Re: 248農學市集 楊儒門發起 為小農找出路

文章 GARDENER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E ... 54,00.html
農民市集 你逛了沒? 從產地到餐桌零距離
葉正玲/專題報導

 ▲農民市集不只是農產特賣會,每個小小攤位的背後,都有一長串的故事。劉宗龍/攝影

 ▲想要購買當季新鮮蔬果,來農民市集走一趟就可滿載而歸。劉宗龍/攝影

 強調「在地生產,在地直銷」的農夫市集風行全球,現在也在台灣北、中、南各地興起,民眾不僅可以買到有機認證或採自然農法耕種的農產品及加工品,也為小農減少中間剝削,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距離。

台中有合樸 南部有旗美

 為了求方便,現代人買菜最常選擇的地方是連鎖超市、大賣場,但這些通路為了求方便以及銷售量,通常只會選擇幾樣固定的蔬果販售,農民只能配合種植特定物種,價格也完全掌控在通路商手中,再加上賣場的蔬果重視包裝、冷藏運輸,因此消費者買到的蔬果不一定新鮮。

 消費者想購買多樣、便宜又新鮮的農產品,生產者也希望獲得合理利潤,讓自產自銷的農夫市集在全球快速興起,台灣目前推廣成功的有台中「合樸農學市集」和南部社區大學主導的「旗美農民市集」,不過這兩個市集都沒有每周固定舉行,甚至一年才舉辦一次。

農友親自上陣說故事

 為了更推展農夫市集理念,中興大學成立「興大有機農夫市集」,固定於周六早上開市,楊儒門也發起「248農學市集」,每周五、六在台北東區登場;而在虛擬通路上,今年6月成立的「339農民市集」,免費提供全台農家網路銷售平台,讓農家可以直接掌握訂戶,免除被網路商家抽成。

 農夫市集最大的特點,就是由農友親自上陣銷售農產品,所以在市集常可聽到農民在跟顧客「說故事」。主辦興大有機農夫市集的董時叡教授說:「在農夫市集購物,除了可知道農產品的栽種流程,若買回去吃了有問題,還可直接跟農民反應,建立一個讓消費者跟生產者可直接對話的管道。」

定期講座 跟客人搏感情

 此外,農夫市集還會定期舉辦講座課程,「只有辦市集沒有教學,那跟菜市場有什麼兩樣?」楊儒門指出,248農學市集每周請不同老師上課,並不定期舉辦製作冰棒、豆花等體驗課程,讓消費者對吃進口中的食物能有進一步認識。

 讓農民跟客人面對面銷售,也是一個「搏感情」的好機會,董時叡發現,有些農民的東西雖然賣相差或價格貴,但是生意卻依然強強滾,這是因為產品的品質、服務獲得顧客信任,讓農友們自己擔任銷售員,更可以與消費者建立長遠、互相信賴的關係。
活在當下,更要及時行樂
讓六十歲時回憶起來會微笑十秒
回覆文章

回到「★ 談天說地,無所不談,就是不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