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推憂鬱量表 被控圖利藥廠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頭像
MK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1964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6, 2007 1:47 pm
來自: HPLP部

董氏推憂鬱量表 被控圖利藥廠

文章 MK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 ... -life5.htm

醫師聲援 反對服藥
〔記者徐夏蓮、王昶閔、胡清暉/綜合報導〕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十二日在中市舉行記者會,抗議董氏基金會和教育部聯手,在校園進行憂鬱量表篩檢,目的是要餵食學生精神科藥物、圖利藥廠,將在全國各地發起針對憂鬱症「反篩檢、反服抗憂鬱藥物」連署活動。

麻醉科醫師陶昌文、內科醫師蘇熙文昨天也站出來聲援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針對憂鬱症提出「反篩檢、反服藥」的論調。陶昌文說,憂鬱只是一種現象,不是病;蘇熙文說,服用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中,有引起自殺這項,病人服藥前了解嗎?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強調,一旦服用藥物,後患無窮。

董氏:未與藥廠合作推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澄清,相關教育宣導活動是希望教導學生去檢視與紓解憂鬱情緒,目標是宣導憂鬱症的預防,而非憂鬱症的治療與用藥,更沒有推銷任何藥物。董氏說,相關宣導活動未與藥廠合作,贊助的民間捐款來源相當多元,藥廠所佔比率,絕對不超過一%。

教育部訓委會常務委員柯慧貞表示,教育部補助董氏基金會和大學合作推廣憂鬱症宣導,也補助大專院校舉辦「如何分手」、「生涯發展」等主題週及系列講座,宣導目的是希望同學們若有憂鬱情緒,懂得尋求心理諮商,或透過運動、思考轉念讓心情up起來,絕非只靠藥物。

由該人權促進會發起的萬人連署記者會,請來服用抗憂鬱症藥物「受害者」陳威廷現身說法,呼籲董氏基金會、教育部都不要再被藥廠利用了。

過來人現身說藥害
現年三十一歲的陳威廷說,他唸成大水利工程系三年級時,因感情問題心情低落,被家人帶去看精神科醫師,服藥後昏睡三天,整個人根本無法思考,連刷牙這麼簡單的動作都出問題,服藥五年間,進出醫院六次,如今他停藥超過一年,反而生活變正常了,他把自己的親身遭遇寫在部落格上與網友分享。

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理事長許雅琛指出,憂鬱症以量表篩檢,如今已成全民運動,二○○四年台灣吃掉一三三億元精神科藥物,再這樣繼續篩檢下去,台灣的孩子還有未來嗎?

董氏說,多年來,自殺始終排名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九位,今年衛生署公佈去年數據,除了十五到二十四歲族群,各年齡層自殺率都已下降,可見學生族群需要更多關注,引發自殺的成因很多,憂鬱症則是其中之一。

網頁快照:
http://happy.ppt.cc/0/2/d/src_02d6f809e ... b2c154.png
charlotteli
CR
CR
文章: 533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23, 2008 2:47 pm

Re: 董氏推憂鬱量表 被控圖利藥廠

文章 charlotteli »

要不要吃藥本來就是衡量Benefit/Risk之後的結果, 這樣開記者會的二分法結果(吃/不吃)恐怕只會引起家長恐慌, 我也在演講現場聽過所謂專家在對國小家長演講時對全校家長說醫師給你們的孩子吃的藥是安非他命
設想: 嚴重憂鬱症→ 拒服藥治療→自殺身亡
嚴重ADHD→ 拒服藥治療 →oppositional defiant→ antisocial→犯罪入獄

服藥可能比這二個結果好吧
TC
副院長級
副院長級
文章: 12435
註冊時間: 週六 7月 08, 2006 9:27 pm

Re: 董氏推憂鬱量表 被控圖利藥廠

文章 TC »

萬一量表把沒病的人歸類為有病, 那要不要吃藥? 或許應該叫他們再去找精神科醫師判斷一下. 不然國外學童下課都在吞 Ritalin 的景像也會在台灣上演.

阿湯哥跟史匹伯大吵的原因就是對於史匹伯給他孩子吞 Ritalin 一事有爭執.

就像很多小學都會辦青蛙肢篩選, 很多蹲不下去的都被記錄說是青蛙肢, 但到了門診發現大多不是, 多是跟腱緊縮為多. 所以量表應該要有第二第三道防線. 怕就怕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也不管精神科醫師怎麼說, 就自作主張開始給孩子吞藥. 這種效果恐怕才是藥廠的目的.
雷達斌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52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26, 2008 8:46 am

Re: 董氏推憂鬱量表 被控圖利藥廠

文章 雷達斌 »

TC 寫:萬一量表把沒病的人歸類為有病, 那要不要吃藥? 或許應該叫他們再去找精神科醫師判斷一下. 不然國外學童下課都在吞 Ritalin 的景像也會在台灣上演.

阿湯哥跟史匹伯大吵的原因就是對於史匹伯給他孩子吞 Ritalin 一事有爭執.

就像很多小學都會辦青蛙肢篩選, 很多蹲不下去的都被記錄說是青蛙肢, 但到了門診發現大多不是, 多是跟腱緊縮為多. 所以量表應該要有第二第三道防線. 怕就怕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也不管精神科醫師怎麼說, 就自作主張開始給孩子吞藥. 這種效果恐怕才是藥廠的目的.
應該是要把相關藥物列管要有醫囑才能拿到,而不是拒絕評量視而不見。至於醫師是否氾濫開藥那是另ㄧ層次的問題。
當政客、商賈以及社會閒達在鼓吹"樂活""環保""救地球"的同時,
我正卑微的在烈日下"揮汗""彎腰""求生存"。
環保是件好事,但環保人士未必是好人。
hugocc
Intern
Intern
文章: 29
註冊時間: 週四 11月 15, 2007 10:46 pm
來自: 台灣

Re: 董氏推憂鬱量表 被控圖利藥廠

文章 hugocc »

山達基組織數十年來就持續反對精神醫療啦

不過精神醫學也已經不再是數十年前的阿蒙(冰刀開前額葉, 用BZD治療psychosis...)
隨著藥物與心理治療的持續進步
很多山達基的訴求是可以適當被回應的
回覆文章

回到「醫療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