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醫生徘徊在臨床和論文之間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頭像
MK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1964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6, 2007 1:47 pm
來自: HPLP部

中國大陸醫生徘徊在臨床和論文之間

文章 MK »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 ... =100371126

沈子涵/整理

中國青年報聯合丁香園網站針對醫生的“論文和臨床”話題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儘管當前的考核體系是以論文為主,但是多數醫生還是看重臨床。“醫生的天職是治病救人,一個不會搞科研的醫生還是醫生,一個不會治病的醫生不論有多少課題、多少文章都對不起醫生這個稱號。”

不過,論文連著實實在在的利益,確實給醫生帶來了很大壓力。

據統計,此次網路調查共有819名醫生參與,其中按職稱分:住院醫師354人,主治醫師276人,副主任醫師125人,主任醫師34人;按醫院等級分:三級醫院628人,二級及以下級別醫院191人。在這些醫生中,內科醫生占52%,外科醫生40%,輔助科室醫生8%;其中有6%的碩士生導師,其他都不是研究生導師;年齡在30歲以下的占了46%,在45歲以下的占了52%。

此次調查的背景是,目前,醫生的職稱評定、職位謀取等越來越與論文的多寡掛鈎。其後果極端表現為,有的外科教授甚至不會做闌尾炎手術。況且,考核下的偽科研大量流行,眾多論文雷同或者言之無物,僅僅是為了加重晉升的砝碼。對此,各界頗多微詞和思考。

調查中,面對論文和臨床工作的矛盾,60%的醫生選擇以臨床為主,或者科研暫緩。他們的理由是:臨床工作是一個醫生的本職,其他都是次要的,要對病人負責;大陸的科研受限於客觀因素、人為因素,也做不出什麼創新的東西。

一位受訪者頗有些戲謔地說:“以後遇見病人,醫生可以很客氣地說:不好意思,您的手術我做不了,但是您也別擔心,首先我是教授,教授給你看病本身就是你的榮耀;第二,雖然我做不了手術,但是我寫過文章,要不您看看我的文章……”

另一個受訪者則拿自己的親身經歷說事兒。2004年,他所在的醫院因為沒有省級的科技進步二等以上獎項,進三甲時被一票否決。此後,院領導為醫院發展提出醫、教、研一體化的方針,“逼”著醫生“搞科研”,制定了很多政策,包括與晉升職稱、發放高級職稱人員津貼掛鈎。“金錢刺激等措施,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些人開始造假,花錢打通各個環節,結果獲省級二等獎,院裏大肆表彰。”

如此,這位三乙醫院的副主任醫師認為,基層醫院還是應該以醫療為主。“在大陸,大多數基層醫院不具備搞科研的能力,科研是何等嚴謹、嚴肅、嚴格的事情,科研的結果是用來推動醫學發展的,是解決臨床難題的,一個假的結果將會對臨床工作造成多大的危害!因此我認為不分醫院級別、能力,盲目地追求搞科研,寫論文,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就必然會導致造假。”

不過,仍有四成的受訪者選擇“科研為先”:畢竟論文是自己的事情,關係著晉升,沒有科研,就別想在專業領域內佔有一席之地,同時這也是推動臨床進步的基礎,能不斷增長自己的臨床知識;另外,臨床工作只要基本完成就可以了,病人的事情是誰都可以管理的。

一位受訪者寫道,目前一切與科研掛鈎的現象無疑是行政干預的畸形兒。一方面作為政績,論文、課題、獲獎顯而易見,寫在計畫、總結裏面冠冕堂皇。而臨床水準、病人滿意度等等上級領導看不見、也沒興趣,自然容易糊弄過關。另一方面,作為職稱評定,論文、課題、獲獎等科研指標看起來是硬指標,容易服眾,給人以公平的假像。而事實上,一些人能夠通過權力和不對稱的資訊等很容易地獲得課題、獲獎、論文等。所謂科研硬指標,成了掩蓋不公平的遮羞布。

臨床水準高的醫生和科研水準高的醫生相比,誰更有地位、更有實惠、更有發展前途?

58%的醫生覺得,要根據醫院的級別和地區來分,在三甲醫院,科研水準高的醫生更有地位、更有發展前景,也更有錢;在下麵的醫院,則是臨床水準高的醫生佔優勢。

17%的醫生認為,科研水準高的醫生更有地位,可以拿課題、出成果、作報告,有名又有利,發展也會更好,誰會在乎他實際的臨床水準呢?因為實在太難考核了。17%的醫生認為臨床水準高的醫生更有地位,很多患者會慕名而來,同事認可,經濟收入不會少。

但是,有50%的醫生還是認為,寫論文是能提高臨床水準的。因為寫論文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可以瞭解專業前沿、總結經驗、熟悉專業英語。30%的人認為,寫論文沒用,國內的很多論文都缺乏創意、拼湊資料、剽竊抄襲、濫竽充數,沒有實際價值。另外,有20%的醫生覺得,寫論文有用,但作用有限,因為寫論文而減少臨床時間,得不償失。

更直接的回答是,當被問及“如果您是科主任,科室需要補充新人,您是願意聘用一個臨床更出色還是科研更出色的年輕人”時,59%的人選擇臨床更出色的新人,因為科室招聘就是做臨床的;40%的人選擇科研更出色的新人,因為科研水準代表著專業水準,可以吸引更多的患者,這也是一個科室的面子問題。

在現行體制下,論文與臨床確實是兩難的問題。無論是什麼級別的醫生,都不得不面對兩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在科研和晉升直接掛鈎的醫院。即便是最有經驗、資格最老的醫生,也常常對怎樣處理好兩者的關係一籌莫展——不想因為科研不順、論文級別不夠影響職稱評定,做身份尷尬的“老主治”;也不想在實驗室花費太多時間影響臨床技能的積累和臨床工作的開展,成為徒有其名的“庸醫”。

 不少受訪者認為,這是政策的失誤。“科研和臨床這兩者本來並不矛盾,但在不恰當的政策引導下,臨床醫生不像臨床醫生,科研工作者不像科研工作者。每個醫生都要晉升,因為要生活嘛!每個人都要去搞科研,因為沒有論文不能晉升嘛!但實際上,每個醫生都是科研能手嗎?這麼多的醫生,每人都能夠研究東西出來,那我們也不用學什麼外語去看國外的科研成果了。所以,很多醫生寫論文也是“逼上梁山”,搜腸刮肚找點東西,從故紙堆裏東拼西湊。目前很多科研是帶有功利性的,導致很多人忙於應付科研,應付晉升,而導致臨床水準下滑!”一位受訪者說。


【中央網路報】
genome
V1
V1
文章: 1941
註冊時間: 週六 8月 11, 2007 4:26 am

Re: 中國大陸醫生徘徊在臨床和論文之間

文章 genome »

喔 中國醫界風氣漸向台灣看齊
(水草舞) (樂奔)
看來台灣可以把健保局奇蹟輸出到中國去喔
(GOODJOB)
killer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64
註冊時間: 週一 4月 14, 2008 5:00 pm

Re: 中國大陸醫生徘徊在臨床和論文之間

文章 killer »

唉..
有些人研究做的還可以 , 門診看病連個 DD 都作的不太好啊........ (壓力)
黑白郎君: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
Nicholas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7051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8, 2006 6:50 pm

Re: 中國大陸醫生徘徊在臨床和論文之間

文章 Nicholas »

genome 寫:喔 中國醫界風氣漸向台灣看齊
(水草舞) (樂奔)
看來台灣可以把健保局奇蹟輸出到中國去喔
(GOODJOB)
不過他們老實 有話直說 值得學習
台灣科研召集人 還在臨床大老手上
頭像
空空空
副院長級
副院長級
文章: 15870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08, 2006 10:26 am
表達感謝: 4 次
擁有感謝: 10 次

Re: 中國大陸醫生徘徊在臨床和論文之間

文章 空空空 »

台灣的教育界已經完全論文化了
教師也是徘徊在教學與研究之中
但是考核教師、學校的標準都是以論文為主
造成大學院校普遍重研究、輕教學現象

這股風氣也漸漸蔓延到醫界
尤其是醫學中心及醫學院的附設醫院,院方會要求論文
所以大家爭讀研究所(畢業時一定要有 paper 才能畢業)、或者爭取教職頭銜、
或院方提供經費與醫學院教師合作發表論文(醫師參與度有多少,因人而異)
相對的,臨床方面能不受影響嗎?
加上健保造成的醫療大環境的變化
不要哪天,教學醫院的醫師重研究、輕臨床(=不碰病人,被告的機會趨近於零)
那就糟了
頭像
hsu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32720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9, 2006 10:21 am
來自: 中部鄉下小地方
表達感謝: 2 次
擁有感謝: 17 次

Re: 中國大陸醫生徘徊在臨床和論文之間

文章 hsu »

以前住院醫師受訓醫院的一位主治醫師相當會做論文
雖然都是些小規模研究
但是論文產量極高
據聞高層也常常需要他的幫忙
職位扶搖直上
現在好像甚至當到學院院長級的職位了
但是臨床上就相當糟糕
除他的次專(很少人走的)專精外
臨床的病人照顧方面就很令人......
人事問題PM
歡迎提供資料
僅供通過認證之醫師會員查詢

交通要遵守
紅燈停
綠燈行
Nicholas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7051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8, 2006 6:50 pm

Re: 中國大陸醫生徘徊在臨床和論文之間

文章 Nicholas »

論文拿來升官

自然造假的情形非常普遍
回覆文章

回到「醫療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