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是一個好鬥的民族,任何事都不認輸,所以台灣有文字記載的400年歷史中,分類械鬥不斷,台灣俗語說:「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由此可見台灣的動亂多麼頻繁。
台灣的分類械鬥無所不包;血緣鬥、地緣鬥、漳泉鬥、藝術鬥….. 無所不鬥,台灣人愛械鬥並不是從唐山傳過來,而是台灣的本土文化,因為台灣是漢番融合民族(番多於漢),這種特殊混血民族的特徵就是「鬥」。本文就來談戲相拚(hi3 sio piann3)。各位一定會想,演戲有什麼好鬥的,其實戲相拚頻率也很高。
話說,二戰期間日語叫非常時代,非常時代當然不能演戲,日政府禁止演戲幾年?我也忘記了,猜想五、六年以上。非常時代沒得吃、沒得穿,又每天緊張過日子,加上沒有演戲的娛樂節目,那種日子過得單調又苦悶。
1945年8月二戰末,美國用原子彈轟炸日本,日本投降了,台灣由麥帥指定由國民黨接收,因為國民黨原來就是祖國,加上戰爭突然停止,那種所謂「天下太平」的日子,沒有經過的人是無法體會的。
剛戰爭結束,中國政府尚未來接收,在那沒有政府的狀態之下,我深深的體會到「天下太平」就是這個樣子,剛開始,各村落各管自己的落村,村中本來就有頭人(日治留下幹部、智識分子等),他們處理村中大小事宜。
這些頭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恢復舊慣,因為日治期末,演戲停止了五、六年,所以村中稍有節慶就演野台戲。
剛戰後,台灣人口只五、六百萬人,到處都是空曠的地方,曬谷場都很大,所以一個曬谷埸往往搭二三棚野台戲,目的讓他們「相拚」。
什麼才叫拚贏,就是看誰的觀眾多,誰的獎金多,誰就嬴。觀眾多在當場就可以知道觀眾都面向哪一台,獎金是用紅紙寫上多少錢掛在戲棚布景上。
現在沒人看野台戲,很難判斷輸嬴,可是那個年代,野台戲都擠滿了觀眾,一下就能判斷輸嬴。
【想啥就講啥】戲相拚
版主: 版主021
Re: 【想啥就講啥】戲相拚
所以在1945 年代,就有脫了?! (偽可愛) (偽可愛) (偽可愛)大雅老仙ㄟ 寫:為了拚嬴,唯有「脫」是最高手段。DrHead 寫:請問老仙
那時的野台戲,會有比較曝露的衣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