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語米鉸仔(bi2 ka-a)即是碾來廠,也就是將稻谷加工成為白米的工廠。在農業社會時代,幾乎每個村落都有米鉸仔,但社會工商化後,這種精米工作都由大型工廠去做,現在的鄉村已看不到米鉸仔了。
在農業社會時代,米鉸仔也算是村落的金融中心,所以從前開米鉸仔的老闆是比較有錢的人開的(在農村相比),因為他們除了為農民精米之外,他們也買賣稻谷,零售白米,給農民週轉金錢…. 等等,在鄉村,給農民帶來許多方便。
早期的農民普遍貧窮,農民如果遇到需用大錢,都事先把還沒成熟的稻谷先賣給米鉸仔,等稻谷割起來後才還給米鉸仔,這樣叫做糶粟青(thio3 tshik4 tshinn),俗語稱為「寅食卯糧」。
過去的人糶粟青是很普遍,很多的農家都在「寅食卯糧」過日子。他們缺錢的原因主要有;家人久病不癒、子女嫁娶、大拜拜、天災房屋損害…. 等等,他們須要用到錢就找米鉸仔,貸款或糶粟青均可。所以說,米鉸仔的老闆必須能撐得起農民的金融進出的有錢人,假如買不起粟青,農民就會給你「看破腳手」。
米鉸仔主要業務是精米,與農民金融的來往是次要,事實上往往金融進出成為主要業務,有錢的老闆常常囤積數百石數千石的稻谷(1石=100台斤),以價差賺大錢。臺中市海線有一位開米餃仔老闆就賺了非常多的錢,在中部擁有很多家高級汽車旅館,可見米鉸仔是一種好康的行業。
米鉸仔是先進的精米廠,是日本人來了才有的。之前,都是土壟間,就是上下二個圓形竹筐土磨,土壟(tho5 lang5)只能把稻谷脫殼,要變成白米須用舂臼(tsing7 khu7)把糙來搗成白米,我小時候還有。土壟間的老闆只是幫人脫稻殼,經營方式與米鉸仔完全不同。
【老仙ㄟ雜談】米鉸仔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