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為了急須用錢,就以會頭招攬親友成立互助會,不只是儲蓄,也是急用錢時帶來方便。這種互助會就稱為「招會仔」(tsio hue-a)(ㄐㄧㄡ ㄏㄨㄟ-ㄚ),國語叫「打會」。
臺灣在60年代經濟起飛之後,很多人為了投資工商業須要用到錢,他就「招會仔」來周轉財務。那時候的「招會仔」風氣很盛,直到80年代,臺灣人紛紛到中國投資,造成倒風四起,監獄都是關那些票據犯,從此「招會仔」風氣漸少。
「招會仔」最活躍時期,給存心不良的人帶來好機會,他們成立「投資公司」,也就是大型的「招會仔」,用高利息來引誘會腳,造成那陣子,幾乎全民加入投資,結果你得到了公司的利息,公司得到了你的母金,誰輸誰嬴立即揭曉。
上述是指最近這3-40年的打會狀況,非本文要談的重點,筆者是要談經濟起飛之前,農業社會時代的「招會仔」。那時候「招會仔」分二種:一種是「粟仔會」,一種是「錢會」。
臺灣人因為有經過終戰後,4萬元換1元的痛苦經驗,所以大家害怕老K政府再來一次4萬換1元,大家就會很慘。所以兌換新臺幣後的「招會仔」,大多數都用「粟仔會」的方式,也就是用粟仔數量為單位,因為粟仔可以保值,可以隨幣值而浮動。粟仔(tshik-a)(ㄑㄧk-ㄚ)就是稻谷,稻谷的計算單位是合、升、斗、石。都是10進位,10斗為1石。因為量多,用斗量不方便,所以民間公認1石是100臺斤(稻谷)。
在經濟起飛之前,大多數是「粟仔會」,通常是5石會或10會,會腳10~20人,每年標會二次,也就是割稻季節在會頭家裡標會,會頭要辦桌請客,因為會頭免利息,他請客還是花得來。
現在沒有「粟仔會」了,因為粟仔會是越遲標到越吃虧,因為老K政府怕一、二百萬逃難來臺的軍民餓死,就用各種手段壓制農民不准稻谷漲價。早期的工人日薪一斗米,如果按比例,今天的一斗米應該二千多元,可是今天一斗米僅200多元,這是「粟仔會」消失的原因。(僅通貨膨脹率的1/10)
【追蹤臺語】粟仔會 1050905
版主: 版主021
-
- V1
- 文章: 1246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6, 2008 9:58 am
- 來自: Taiwan
-
- V4
- 文章: 4281
- 註冊時間: 週日 8月 27, 2006 10:30 pm
Re: 【追蹤臺語】粟仔會 1050905
謝謝老仙...
To cure,occasionally
To relieve,often
To comfort,always
-------------------------------------
La Dolce Far Niente,Carpe diem!
To relieve,often
To comfort,always
-------------------------------------
La Dolce Far Niente,Carpe diem!
Re: 【追蹤臺語】粟仔會 1050905
375減租也是用稻穀算大雅老仙ㄟ 寫:粟仔會不一定要有粟仔的人,都以當時的粟價結帳,MARKHSU 寫:請問如何折合台幣,若我沒有粟仔?
例如目前粟價1石=1300元。一石是100台斤稻穀。
於是物價一年一年漲
田租金卻一年比一年低
佃農用田用得笑呵呵
地主幾乎是無償被人拿走田地
把你打醒...都沒米下鍋了. 還想養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