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說的照相,臺語叫「翕相」(hip8 siong3)(ㄏㄧpˋㄒㄨㄥˇ)。我小時候,「翕相」是一樁大事,只要稍有錢的人,當他自覺很老了(60歲),就到翕相館照一張相片,目的是留給子孫當遺像,窮人大多是留畫相,猜想古早的年代,翕相可能比畫相還要貴。
臺灣有「翕相」是日治以後才有,大概100年左右,當年我們中部海線8個鄉鎮商業最熱鬧的沙鹿也只有一家「翕相館」,叫景欣相館,迄今有7-80年左右,可見臺灣剛開始有翕相館是很稀罕的行業。
那時候的人家裡有喜事熱鬧,如結婚、做壽,就請翕相館到家裡來照相,當相師照的時候,旁邊圍滿了參觀的人,因為大家沒有看過照相。尤其夜間用硫磺包打閃光的時候,「轟」的一聲,全埸人無不拍手叫好。
我第一次看到手提照像機(Camera)是讀初中時,同學的鄰居有一位有錢人家,他們家就有照像機,讓我很羨慕,所以我讀初中時,人生最大願望就是能擁有一台照像機。
我訂婚的時候,聘金是1萬2千元,但是老婆家給我的回贈禮品中,就有一台YASIKA 120型的照像機,時價是1萬6千元,所以我老婆嫁尪是「阿婆炊碗粿」。左鄰右舍都圍來參觀,因為大家都沒見過照相機。
我結婚那時候的照像機操作很麻煩,速度、光圈、距離都要用手調整,調不好照起來就不漂亮,所以要靠自己去摸索,要練習過不少卷底片,才慢慢學會照像。
我有照像機時,都是黑白相片,也沒有閃光,夜間要照像就要買閃光燈炮(照一張用一個)。底片有富士、櫻花、柯達,一卷可照16張,大約二、三年後,臺北可以洗彩色照片,洗一張14元,沖底片50元,當年饅頭一個1元,陽春麵一碗2元。
大約在民國50年代初期,全自動照像機在臺灣已有在賣(國外什麼年代問世不知道),從此各種品牌的自動照像機紛紛上市,我擁有的YASIKA120當然被淘汰,現在已成為古董,還留在身邊,希望有一天,能以高價賣給博物館。
【追蹤臺語】翕相 1050819
版主: 版主021
Re: 【追蹤臺語】翕相 1050819
請教老仙
照相館是在日據時代引進的
日本用漢字寫作"寫真館"
應該跟台灣原有文字相通
不知道當時開的照相館
是不是招牌也掛"XX寫真館"
照相館是在日據時代引進的
日本用漢字寫作"寫真館"
應該跟台灣原有文字相通
不知道當時開的照相館
是不是招牌也掛"XX寫真館"
最後由 forester 於 週五 8月 19, 2016 9:52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把你打醒...都沒米下鍋了. 還想養狗!
Re: 【追蹤臺語】翕相 1050819
沒錯,日治時代及戰後初期都叫寫真,但也有少數人叫像(相),因為之前用畫的叫「畫像」。forester 寫:請教老仙
照相館是在日據時代引進的
日本用漢字寫作"寫真館"
應該跟台灣原有文字相通
不知道當時開的照相館
是不是招牌也掛"XX寫真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