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的正義之旅 (markov)

歡迎大家來聊天,這裡不討論健保,大家放輕鬆,什麼都可以談,都可以來聊聊,但是政治相關文章不要在這裡談!

版主: 版主006

回覆文章
頭像
medfront
R3
R3
文章: 319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16, 2006 10:44 pm
來自: 台中市
聯繫:

病房的正義之旅 (markov)

文章 medfront »

假設有列電車以時速一百公里在軌道上行駛, 前方軌道上有九位工人在施工, 煞車壞了, 也來不及通知工人了, 向前開去工人保證沒命. 而鐵軌有個分叉, 分叉道上只有一個工人在施工, 你剛好站在轉轍器旁邊, 只要扳下轉轍器, 只會撞死一個工人, 九個工人可以活命. 你會不會扳下轉轍器?

***

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在「正義: 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提到這個哲學命題. 原本的你是電車司機, 而不是站在轉轍器旁邊的路人. 但根據我的觀察, 電車司機只能做三件事: 開車, 煞車, 鳴笛. 無法轉向.

***

假設在二十世紀之初, 你右下腹痛已經一天一夜, 微微發燒畏寒, 外科醫師初步觸診, 判斷疑似闌尾炎(盲腸炎). 你很討厭不確定的答案, 但是當年沒有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檢查, 你的醫師說有九成是闌尾炎, 不開刀一定會死, 只有一成是腸胃炎, 開刀是不必要手術. 你會決定開刀還是賭一下運氣?

像我這樣的二十一世紀外科醫師, 是電車上的司機, 只能猛拉汽笛, 認為如果夠聰明理性你應該趕快扳下轉轍器, 但是沒辦法改變電車的方向, 也無從強迫你做決定.

根據中華民國法院的判例, 病人決定不開刀, 但是後來死於腹膜炎, 如果法官心證外科醫師拉的汽笛聲不足以使病人做出正確決定, 則死亡是外科醫師造成的.

另外根據中華民國法院的判例, 病人決定開刀, 但不是闌尾炎, 如果法官心證外科醫師拉的汽笛聲太恐怖, 導致病人做出錯誤決定, 則不必要手術也是外科醫師造成的.

***

邁可桑德爾說到另一故事: 「從歐梅拉斯出走的人」. 這城沒有國王、奴隸、廣告、股市, 大家都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 只有一個面黃肌瘦面的低能兒被丟在一座美麗的城堡裡. 歐梅拉斯人人都知道, 大家的幸福全繫於這個低能兒的不幸, 如果同情這個低能兒, 把他餵飽弄乾淨, 大家的幸福歡愉頃刻化為烏有.

二十一世紀之初, 太平洋的小島上, 大家只要繳零元到三千塊錢, 就可以不限次數地去醫院看病、開刀、照電腦斷層、或只是去找醫生聊天, 享受其他地球人流口水的全民健保服務. 這麼棒的制度自然是全繫於十萬個乖乖的低能兒.

謀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不正是政治家的責任嗎? 即使犧牲極少數人的「人」權, 也沒什麼大錯吧!

***

我猜: 同樣是捨一救九, 一般人在電車題多會扳下轉轍器, 在闌尾炎這題卻擔心被開錯刀. 一般人讀歐梅拉斯故事, 認為欺侮一個無辜的低能兒換取自己的幸福是不道德, 但又覺得虧待醫護人員, 以免多繳保費, 不會良心不安.

我猜: 醫師在闌尾炎病患面前, 會選擇最大機率的最佳治療, 而在健保制度上, 多數認為即使只對一個人不公不義, 那樣的制度也應該被推翻.

***

我把問題弄得太複雜了. 我先說一下我對這四個問題的答案, 我「不」會扳下轉轍器, 我會選擇開刀, 我「不」願犧牲一個低能兒換取我的幸福, 我覺得健保可以犧牲有權強勢之人(例如官虎、員外、大老)的權益, 但現代的醫師護理師已經不屬於有權強勢那圈子.

功利主義的謀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犧牲少數人一丁點的幸福, 聽起來好像是小學數學比大小的遊戲.

但是數字不單純是數字, 數字如果是一個人, 那個人剛好是弱勢, 我的道德感無法接受那個人被犧牲, 我也不想因為我的介入, 而改變那個人原本應該存活的狀態, 即使因此而救到九個人也不行. 這樣的人生觀應該可以沒有窒礙地繼續往前走吧.
頭像
TUFU
V1
V1
文章: 1508
註冊時間: 週六 8月 26, 2006 5:12 pm

Re: 病房的正義之旅 (markov)

文章 TUFU »

寫的真好
只是要讓一般民眾能理解到哲學尤其套用到醫學生命的討論時
醫事人員所面臨的困境,應該很困難
這講座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下面的簡介有連接有興趣可以自己看看
我是看下載有配字幕的影片

該講座以哈佛教授Michael Sandel的 《關於公平和正義的入門課》為基礎,是對道德和政治哲學的系列入門介紹。

  這套講座共有12集,邀請觀眾們帶著批判的觀點來思考正義,公平,民主和公民權等基礎問題。在哈佛大學,每星期都有一千多名學生去聽教授兼作家的 Michael Sandel開設的這門課程,渴望藉此擴充對政治和道德哲學的理解,並從中檢驗長期秉持的信仰。學生們學到了過去的偉大哲學家們的哲學理論-亞里士多德,康德,穆勒,洛克--再把學到的東西運用來思考複雜且動盪不定的現代社會的種種問題,包括反歧視行動,同性婚姻,愛國主義,忠誠和人權。

  演講者:Michael Sandel (哈佛大學哲學教授)

  (點擊以下超鏈接地址可觀看相關視頻)

  謀殺的道德側面/同類相殘案

  http://forum-network.org/lecture/moral- ... annibalism

  2009年9月13日

  第1講:《殺人的道德側面》

  如果必須選擇殺死1人或者殺死5人,你會怎麼選?正確的做法是什麼?教授Michael Sandel在他的講座裡提出這個假設的情景,有多數的學生投票來贊成殺死1人,來保全其餘五個人的性命。但是Sandel提出了三宗類似的道德難題-每一個都設計巧妙,以至於抉擇的難度增加。當學生站起來為自己的艱難抉擇辯護時,Sandel提出了他的觀點。我們的道德推理背後的假設往往是矛盾的,而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的問題,並不總是黑白分明的。

  第2講:《同類自殘案》

  Sandel介紹了功利主義哲學家Jeremy Bentham(傑瑞米·邊沁)與19世紀的一個著名案例,此案涉及到的人是4個失事輪船的船員。他們在海上迷失了19天之後,船長決定殺死機艙男孩,他是4個人中最弱小的,這樣他們就可以靠他的血液和軀體維持生命。案件引發了學生們對提倡幸福最大化的功利論的辯論,功利論的口號是「絕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

  給生命一個價格標籤/如何衡量快樂

  http://forum-network.org/lecture/puttin ... e-pleasure

  2009年9月20日

  第3講:《給生命一個價格標籤》

  Jeremy Bentham(傑瑞米·邊沁)在18世紀後期提出的的功利主義理論-最大幸福理論 -今天常被稱為「成本效益分析」。Sandel舉出企業運用這一理論的實例:通過評估衡量一美元在生活中的價值來作出重要的商業決定。由此引起了功利主義的反對觀點的討論:即使當多數人的利益可能是卑鄙或不人道的時候也強調絕大多數人的利益,這樣是否公平?

  第4講:《如何衡量快樂》

  Sandel介紹另一位功利主義哲學家J.S. Mill(穆勒,也譯作「密爾」)。他認為,所有人類的體驗都可以量化,但某些快樂是更值得擁有,更有價值的。穆勒認為,如果社會重視更大程度的歡樂和公正,那麼長遠來說,社會整體終會有所進步。Sandel的檢驗這個理論的方法是, 在課堂上播放了3個視頻剪輯《辛普森 》 ,真人秀《勇敢者的遊戲》,以及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然後要求學生辯論:這三個體驗裡的哪一個應該被定為「最大程度」的快樂。

  自由選擇/我屬於誰?

  http://forum-network.org/lecture/free-c ... ho-owns-me

  2009年9月27日

  第5講:《自由選擇》

  自由主義者認為政府干預最少的社會是最理想的社會形態。Sandel介紹自由主義哲學家Robert Nozick,他認為,每個個體都有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基本權利。政府不應該具備權力來制定人們保護自我的法律(安全帶法),不應該具備權力來制定把道德價值觀強加給社會的法律,不應該具備權力來制定把富人收入重新分配給窮人的法律。Sandel使用了比爾蓋茨和邁克爾喬丹的例子來解釋Nozick的理論:稅收的重新分配是強迫勞動的一種形式。

  第6講:《我屬於誰?》

  自由主義哲學家Robert Nozick舉出了一個向富人徵稅的例子—房屋稅,醫療保健,窮人的教育-這是一種強制。學生們首先討論了支持重新分配稅收的觀點。如果你在一個具有稅收制度較為進步的社會系統中,你是不是被強制交稅?窮人到底需不需要那些他們已經獲得的社會服務嗎?他們值得享受那些服務麼?富人們是不是經常通過僥倖或家庭財產獲得財富?在這個講座裡,一組學生(名為「自由意志隊」)被要求為自由意志的反對意見辯護。

  這片土地是我的/滿合法年齡的成年人

  http://forum-network.org/lecture/land-m ... ing-adults

  2009年10月4日

  第7講:《這片土地是我的土地》

  洛克(John Locke)既是自由意志論的支持者,也是它的批評者。Locke指出,在「自然狀態」,在任何政治體制建立之前,每個人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自然權利。然而,一旦我們同意進入社會,就同意了受法律制度的約束。因此,Locke認為,即使政府干預了個人的權力,這也是大多數人的意見賦予了它權力這麼做的。

  第8講:《滿合法年齡的成年人》

  洛克談到稅收和同意的問題,他是如何面對以下兩個問題的困擾:1)他認為個人的生命,自由,財產具有不可剝奪的權利 2)政府通過大多數的條例- -未經個體同意,就可以向他們徵稅?難道這不等於未經他/她的同意,掠取他的個人財產?洛克的答案是,我們正在通過社會生活對稅收法律做「默認同意」,因此,稅收是合法的。而且,只要政府不是特意對某一群體徵稅-如果不是武斷專橫的-那麼稅收並沒有侵犯個人的基本權利。

  雇槍?/ 出售母親

  http://forum-network.org/lecture/hired- ... motherhood

  2009年10月11日

  第9講:《雇槍?》

  內戰期間,男子被徵召到前線作戰-但新兵被允許可花錢僱人來頂替他們。Sandel教授問學生:這項政策是自由市場交易的例子麼?或者這是某種形式的脅迫?因為較低的階層去服役肯定出自更多的經濟誘因?這引發了對戰爭和徵兵等當代問題的課堂辯論。今天的志願軍真正是自願的麼?是否很多新兵都來自於不合比例的經濟低下的背景?「愛國主義」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什麼是公民的義務?公民是否該有為自己國家服兵役的義務?

  第10講:《出售母親》

  Sandel教授把自由市場交易運用到當代頗具爭議的新領域:生殖權利。Sandel描述了現代的「精子和卵子捐贈」交易中那些奇怪的父母。緊接著 Sandel把辯論引向深入,他講到了「Baby M」事件,此著名案例曾引發「孩子是誰的?」 的問題和矛盾。事情是這樣:80年代中期,Mary Beth Whitehead和一對新澤西的夫婦簽訂了一項合約,同意為他們做「代孕母親」,條件是支付給她一大筆的費用。但分娩之後24小時,whitehead 決定留下這個孩子,於是雙方不得不對簿公堂。學生們討論了出售生命的道德問題,爭論點圍繞承諾,契約和母親的權利。

  考慮你的動機/道德的最高準則

  http://forum-network.org/lecture/mind-y ... e-morality

  2009年10月18日

  第11講:《考慮你的動機》

  Sandel教授在課程中這樣介紹康德:最具挑戰性和最有難度的思想家之一。康德認為,我們作為個體,是神聖的,是權力的享有者,但並不是因為我們擁有自己。相反,理性和自由選擇是我們的能力,使我們變得獨特,使我們跟單純的動物區別開。當我們將責任付諸行動的時候(去做正確的事),只有這樣,我們的行動才有道德的價值。Sandel引用了一個例子:一名店主拒絕給一個顧客換零錢,只因他擔心會影響他的生意。根據康德的理論,這不是一種道德行為,因為他沒有找到正確的理由做正確的事情...。

  第12講:《道德的最高準則》

  康德說,就我們的行為的道德價值而言,賦予它道德價值的是我們超越自身利益和偏好,將責任付諸行動的能力。Sandel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名 13歲的男孩贏得一項拼字比賽的冠軍,但隨後他向法官承認,其實他把最後一個單詞評錯了。用這個故事和其他的故事,Sandel解釋了用康德的理論如何來確定一項行動在道義上是否正確:在作出決定時,想像一下,你的行為背後的道德原則,是否能成為每個人都必須遵照的普遍法律。這個準則,是否能作為一個普遍規律,讓所有人都受益?

  謊言的教訓/協議就是協議

  http://forum-network.org/lecture/lesson-lying-deal-deal

  2009年10月25日

  第13講:《謊言的教訓》

  康德的道德理論,嚴格到不允許有任何例外情況,他認為如果說謊,即使是善意的謊言,都是對自己尊嚴的侵犯。用一個假設的案例來考驗他的理論:如果你的朋友藏在你家,一個殺手敲你的門來問他在哪裡,你會對他說什麼--不要說謊--來救你的朋友?這引發了對「誤導性的真理」的討論-以及對克林頓總統利用精確的語言來否認與萊溫斯基的性關係,而沒有直接向公眾撒謊的討論。

  第14講:《協議就是協議》

  Sandel介紹了現代哲學家John Rawls和他的「假定契約」理論。Rawls認為,實現最公正和公平的治理的唯一途徑是,如果所有立法者都平等的站到談判桌前。試想,如果他們都在「無知的面紗」之後 –在他們的個人身份信息暫時不公開(他們的種族,階級,個人興趣)的時候,他們必須就一系列法律達成共識。Rawls認為,只有這樣,治理機構才能商定真正公平公正的原則。

  什麼是公平的起點?/我們該得到什麼?

  http://forum-network.org/lecture/what%E ... we-deserve

  2009年11月1日

  第15講:《什麼是公平的起點?》

  John Rawls把他的「無知的面紗」理論運用到社會和經濟平等的爭論焦點中,以及公平治理的問題。他問,如果每個市民都必須參與稅收的再分配問題—在他們不知道最終會成為社會成員中的窮人還是富人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不是更喜歡消除金融風險並同意財富的公平分配麼?

  第16講:《我們該得到什麼?》

  Sandel教授重述了三種不同的理論,涉及如何在生活中分配收入,財富和機會。他總結了自由主義,精英制度系統和平等主義理論,引起了對當今社會薪酬差別的公正性的討論。Sandel比較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O'connor大法官(200 000美元)和法官Judy(2,500萬美元)的工資。Sandel問大家,這是否公平?如果不是,原因何在?Sandel解釋了John Rawls的觀點-他認為,個人的「成功」往往是和榮譽無關的隨機結果:運氣,繼承的財富,積極的家庭環境。但是,對於付出更多努力和更長時間去獲得成功的個體-如何來衡量他/她付出的努力呢?

  討論反歧視行動/目的是什麼?

  http://forum-network.org/lecture/arguin ... 9s-purpose

  2009年11月8日

  第17講:《討論反歧視行動》

  學生們討論反歧視行動和大學招生問題。學校在招生的時候考慮種族和族裔因素是否正確?是否侵犯了個人權利?是否和喜歡一個明星運動員一樣平等和主觀?這樣的爭論是不是傾向於把推行多樣化變成合理的呢?這個觀點應該如何來反對一個學生的努力和成績更重要的觀點呢?

  第18講:《目的是什麼?》

  Sandel介紹亞里士多德關於公平和正義的理論,簡單地說,是告訴人們他們該付出什麼,該得到什麼。亞里士多德認為,一個人在考慮分配問題的時候,必須考慮分配的目標,終點和目的。對他來說,這是關於一個人找到合適的位置來發揮他的美德的事情。

  好市民/自由與適應

  http://forum-network.org/lecture/good-c ... dom-vs-fit

  2009年11月15日

  第19講:《好公民》

  亞里士多德的正義理論引起了有關高爾夫球的辯論,特別是高爾夫球的「目的」。學生們辯論美國PGA在這件事上的做法是否錯誤--不允許殘疾人選手Casey Martin在職業巡迴賽中使用球具手推車。

  第20講:《自由與適應》

  Sandel指出了對亞里士多德關於自由的觀點最突出的反對聲音—他為奴隸制的辯護。學生討論對亞里士多德理論的其他反對意見,並辯論他的哲學是否限制了個人自由。

  社會的需求/我們的忠誠在哪裡

  http://forum-network.org/lecture/claims ... yalty-lies

  2009年11月22日

  第21講:《社會的需求》

  Sandel教授介紹康德和John Rawl對亞里士多德理論的反對意見,亞里斯多德認為個體應該有自由有能力選擇他的終極目標。這引來了關於共產主義觀點的介紹。作為個體,我們該如何衡量我們對家庭的義務,對社會的義務和對國家的義務呢?

  第22講:《我們的忠誠在哪裡》

  Sandel教授發起了一個討論:在各種社會群體中,小到家庭這樣的群體,大到社會,我們是否有團結協作的義務和成員的義務。針對不同的事件,學生們辯論忠誠是否比責任更重要,何時更重要。

  辯論同性婚姻/美好生活

  http://forum-network.org/lecture/debati ... -good-life

  2009年11月29日

  第22講:《辯論同性婚姻》

  如果公正的原則取決於權利服務的終點是否有道德或內在的價值。社會怎樣處理不同人對「好」持有不同的想法和觀念?利用同性婚姻的例子,學生辯論是否可能把性的道德合法性從婚姻的最終目的中脫離出來。

  第23講:《美好生活》

  Sandel教授提出了兩個問題。是否有必要找到美好生活的原因,以決定什麼是正義,什麼是人民的權利?如果是那樣的話,是否可以爭論或者證明美好生活的本質是什麼?學生辯論時,進一步討論了政府在決定婚姻目的這個問題上的作用。Sandel作總結時指出,我們作為個體,可能永遠不會同意許多道德哲學問題的爭論點。不過他認為,一方面,關於這些問題的辯論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好地瞭解他人價值觀的好機會。
sunday
V1
V1
文章: 1678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25, 2009 10:12 am

Re: 病房的正義之旅 (markov)

文章 sunday »

medfront 寫:假設有列電車以時速一百公里在軌道上行駛, 前方軌道上有九位工人在施工, 煞車壞了, 也來不及通知工人了, 向前開去工人保證沒命. 而鐵軌有個分叉, 分叉道上只有一個工人在施工, 你剛好站在轉轍器旁邊, 只要扳下轉轍器, 只會撞死一個工人, 九個工人可以活命. 你會不會扳下轉轍器?

***

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在「正義: 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提到這個哲學命題. 原本的你是電車司機, 而不是站在轉轍器旁邊的路人. 但根據我的觀察, 電車司機只能做三件事: 開車, 煞車, 鳴笛. 無法轉向.

***

假設在二十世紀之初, 你右下腹痛已經一天一夜, 微微發燒畏寒, 外科醫師初步觸診, 判斷疑似闌尾炎(盲腸炎). 你很討厭不確定的答案, 但是當年沒有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檢查, 你的醫師說有九成是闌尾炎, 不開刀一定會死, 只有一成是腸胃炎, 開刀是不必要手術. 你會決定開刀還是賭一下運氣?

像我這樣的二十一世紀外科醫師, 是電車上的司機, 只能猛拉汽笛, 認為如果夠聰明理性你應該趕快扳下轉轍器, 但是沒辦法改變電車的方向, 也無從強迫你做決定.

根據中華民國法院的判例, 病人決定不開刀, 但是後來死於腹膜炎, 如果法官心證外科醫師拉的汽笛聲不足以使病人做出正確決定, 則死亡是外科醫師造成的.

另外根據中華民國法院的判例, 病人決定開刀, 但不是闌尾炎, 如果法官心證外科醫師拉的汽笛聲太恐怖, 導致病人做出錯誤決定, 則不必要手術也是外科醫師造成的.

***

邁可桑德爾說到另一故事: 「從歐梅拉斯出走的人」. 這城沒有國王、奴隸、廣告、股市, 大家都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 只有一個面黃肌瘦面的低能兒被丟在一座美麗的城堡裡. 歐梅拉斯人人都知道, 大家的幸福全繫於這個低能兒的不幸, 如果同情這個低能兒, 把他餵飽弄乾淨, 大家的幸福歡愉頃刻化為烏有.

二十一世紀之初, 太平洋的小島上, 大家只要繳零元到三千塊錢, 就可以不限次數地去醫院看病、開刀、照電腦斷層、或只是去找醫生聊天, 享受其他地球人流口水的全民健保服務. 這麼棒的制度自然是全繫於十萬個乖乖的低能兒.

謀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不正是政治家的責任嗎? 即使犧牲極少數人的「人」權, 也沒什麼大錯吧!

***

我猜: 同樣是捨一救九, 一般人在電車題多會扳下轉轍器, 在闌尾炎這題卻擔心被開錯刀. 一般人讀歐梅拉斯故事, 認為欺侮一個無辜的低能兒換取自己的幸福是不道德, 但又覺得虧待醫護人員, 以免多繳保費, 不會良心不安.

我猜: 醫師在闌尾炎病患面前, 會選擇最大機率的最佳治療, 而在健保制度上, 多數認為即使只對一個人不公不義, 那樣的制度也應該被推翻.

***

我把問題弄得太複雜了. 我先說一下我對這四個問題的答案, 我「不」會扳下轉轍器, 我會選擇開刀, 我「不」願犧牲一個低能兒換取我的幸福, 我覺得健保可以犧牲有權強勢之人(例如官虎、員外、大老)的權益, 但現代的醫師護理師已經不屬於有權強勢那圈子.

功利主義的謀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犧牲少數人一丁點的幸福, 聽起來好像是小學數學比大小的遊戲.

但是數字不單純是數字, 數字如果是一個人, 那個人剛好是弱勢, 我的道德感無法接受那個人被犧牲, 我也不想因為我的介入, 而改變那個人原本應該存活的狀態, 即使因此而救到九個人也不行. 這樣的人生觀應該可以沒有窒礙地繼續往前走吧.
(GOODJOB)
loveTWN
R2
R2
文章: 219
註冊時間: 週一 4月 07, 2008 1:01 pm

Re: 病房的正義之旅 (markov)

文章 loveTWN »

感謝提供
(GOODJOB)
alexhuang1961
部長級
部長級
文章: 7228
註冊時間: 週三 5月 16, 2007 5:13 pm

Re: 病房的正義之旅 (markov)

文章 alexhuang1961 »

寫的很好 (GOODJOB) (GOODJOB) (GOODJOB)
但今日台灣 高知識文盲太多
pkjiang
CR
CR
文章: 886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28, 2007 4:41 am

Re: 病房的正義之旅 (markov)

文章 pkjiang »

寫得真的很好

可惜在台灣,如果有一成的人了解這個東西,醫療也不會變成目前這種局面了 (窮)
ulian
CR
CR
文章: 718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12, 2009 1:35 pm

Re: 病房的正義之旅 (markov)

文章 ulian »

(GOODJOB) (GOODJOB) (GOODJOB)
趕快點來看看
回覆文章

回到「★ 談天說地,無所不談,就是不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