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何處去?
【經濟日報╱社論】 2010.06.04 03:05 am
其實,早自2008年3月馬總統當選之前,馬政府便已注定要面對極其艱巨的經濟挑戰。2009年9月爆發的金融海嘯與此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海峽兩岸過去20年的經濟表現,台灣雖每下愈況,但近年尚可保住差強人意的4%上下成長率;對岸則無比亮眼,平均成長率達到令人咋舌的兩位數。不過,兩者的成長都共同繫於一個因素:大陸沿海地區加工出口業的超高速發展。
1960年代到1980年代的台灣經驗向世人證明,加工出口業是開發中國家得以快速向上提升的捷徑。當1980年代後期台灣的加工出口業四散飄零到東南亞及中國大陸,所到之處紛紛締造速成的經濟奇蹟,更提出了充分的證據。究其根柢,不外乎大量廉價勞動藉加工出口,猛力將整個經濟向上拉拔。
中國大陸擁有最豐富的廉價勞動資源,復得地利之便,與加工出口業的先導如台灣、南韓、星、港乃至日本近在咫尺,因而推動力量也無與倫比,創造出超大的經濟奇觀。只是,「槍打出頭鳥」,領先同儕者固然是各方矚目的焦點,卻也是攻擊的目標,所得快速升高,更無可避免地拉高薪資,直接傷損加工出口業的相對優勢。因此,中國大陸循此捷徑快速發展的時間能有多長,原就受到質疑,而中共官方自「十一五計畫」起,過於早熟地要求產業升級,乃使此一捷徑提早斷絕。
在2008年初出籠的各項政策,如勞動合同法、企業所得稅法、削減出口退稅比率等全面圍剿下,加工出口業的出口成長率節節下降,至年中效果已十分明顯,中共中央心生畏懼,趕緊抽回若干打擊措施,如出口退稅的削減;其後忽遇金融海嘯,為積極「保八」,更不敢再造次。然而法令既出,木已成舟,毫無挽回餘地,衝擊仍持續累積及擴大,如勞動合同法等;同時,為了「保八」,遍地烽火地大搞建設,將大量資源與勞動力留置各省市,沿海加工出口業所需勞動力忽然枯竭,缺工問題愈演愈烈,導致工資竄升。深圳富士康12起自殺事件更雪上加霜,加工出口業的低廉薪資成為眾矢之的,各省紛紛調高基本工資,還要與物價水準連動;溫家寶總理更公開宣稱,將採取多種措施提高職工收入。大陸廉價勞動的優勢顯將點滴流失,加工出口業全面退出沿海地區,乃指顧間事。
失去此一「奇蹟發動機」,中國大陸將何去何從?許多專家樂觀地主張,將富士康與其他加工廠西移內陸,繼續運用更廉價的勞動資源,會一舉數得。台灣當年也有產業東移之說,但連區區中央山脈都無法跨越,則距沿海上千公里的內陸豈有可能!
更普遍的看法是,大陸大可以內需做為替代引擎,帶動下一波成長高峰。但內需不外乎消費、民間投資與公共支出,大陸消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偏低,主要是結構使然,要改變結構與習慣,絕非短期可以奏功;何況為「保八」,中共以大規模的補貼刺激家電、汽車等消費,已非常態,目前補貼措施即將退場,消費將不升反降。至於投資,GDP四成以上的占比已偏高,未來宜減不宜增。另公共支出在「保八」行動中貢獻巨大,高達九成的經濟成長拜其所賜,但此舉不僅不可能長久,「國進民退」更壓縮了民企的空間,貽患久遠。如果這兩者均不可恃,又將何所期待?
當對岸加工出口業走到末路,台灣4%的經濟成長率將泰半消失,情況不會比中國大陸樂觀。如果找不到替代的成長引擎,台灣經濟會一敗塗地。這就是2008年馬總統注定要面對的挑戰。時至今日,大陸加工出口業的敗象幾已確定,目前正是圖窮匕現的關頭,馬政府將何以為計?(取自經濟日報)
----------------------------------------------------------------------------
分析的蠻有道理
最近幾個月台灣景氣看似有好轉的跡象
但將整個台灣寄放在一個ecfa上 好像不是很踏實
相對 南韓能發展自己的品牌 並成功有自己的文化產業
感覺上,南韓是走上正確的路
台灣經濟的未來
歡迎大家來聊天,這裡不討論健保,大家放輕鬆,什麼都可以談,都可以來聊聊,但是政治相關文章不要在這裡談!
版主: 版主006
前往
- 我要活下去 (公開版面)
- ↳ 老仙ㄟ講古論今講座
- ↳ Dharma鄭逸哲醫法肥皂箱講台
- ↳ 肥皂箱秘密基地
- ↳ ★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
- ↳ 人物記實
- ↳ 衛生署長
- ↳ 年度疫情/疫苗
- ↳ 2007
- ↳ 2008
- ↳ 2009
- ↳ 2010
- ↳ 醫療生態
- ↳ 爭議文章版
- ↳ ★愛滋病患與醫護人員權益討論區
- ↳ ★ 談天說地,無所不談,就是不談政治
- ↳ ★醫療工商服務區(我愛紅娘)
- ↳ ★野人獻曝●花園一隅
- ↳ ★HIS醫療資訊廠商客服專區
- ↳ ★血汗健保
- ↳ ★二代健保
- ↳ ★醫門忠烈
- ↳ 花園子版
- ↳ ★ 漫畫及海報
- ↳ 愚公移山計畫暫存區
- ↳ 愚公移山vs.冷涼卡好
- ↳ ★CME繼續教育訊息專區
- ↳ ★ 審查制度的善與惡
- ↳ 政治事件聊天區
- ↳ ★工商服務專區
- ↳ 醫師人力供需討論專區
- ↳ 外籍學歷與外籍醫師問題
- ↳ 醫師替代人力問題
- ↳ 醫院醫師的問題
- ↳ 診所醫師的問題
- ↳ 法規規範
- ↳ ★波淘洶湧
- ↳ ★醫學生事務交流專區
- 秘密花園B區
- ↳ 診所CEO專區
- ↳ 藥價超級比一比
- ↳ 不友善藥廠與盤商抵制區
- ↳ 健保抽審guideline/criteria download 專區
- ↳ 健保申報疑問
- ↳ 人事問題
- ↳ 自費專區
- ↳ 軟硬體問題
- ↳ 電腦與網路在醫學領域的應用
- ↳ 診所對外關係
- ↳ 放假相關問題
- ↳ 醫療糾紛
- ↳ 綜合教室
- ↳ 專科簽到簿
- ↳ 藥物討論專區
- ↳ 家庭醫學科
- ↳ 皮膚科
- ↳ 內科
- ↳ 小兒科
- ↳ 外/骨/復健科
- ↳ 五官科
- ↳ 婦產科
- ↳ 精神科
- ↳ H1N1 and Flu及感染性疾病
- ↳ 醫療和健保法規實務
- ↳ 健保補充費與二代健保
- 評論
- ↳ ★焦點評論
- ↳ ★精選文集
- 公會及協會專區
- ↳ 全聯會與各縣市醫師公會專區
- ↳ 全聯會與各縣市醫師公會專區(秘密花園區)
- ↳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
- ↳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
- 醫勞盟
- ↳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TMAL】
- 藏經閣
- ↳ 開業醫須知
- ↳ 111年度報稅專區
- ↳ 107年度報稅專區
- ↳ 106年度報稅專區
- ↳ 105年度報稅專區
- ↳ 104年度報稅專區
- ↳ 103年度報稅專區
- ↳ 102年度報稅專區
- ↳ 101年度報稅專區
- ↳ 100年度報稅專區
- ↳ 99年度報稅專區
- ↳ 97年度報稅專區
- ↳ 98年度報稅專區
- ↳ 96年報稅專區
- ↳ 95年報稅專區
- 論壇事務區(公開版面)
- ↳ ★公佈欄
- ↳ ★新手導引區
- ↳ ★意見反應與求助
- ↳ ★篳路藍縷
- ↳ ★醫界數位媒體工作版
- ↳ ★投票專區
- ↳ Poll小組討論工作區
- ↳ ★新手測試區
- ↳ ★友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