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小醫 2009.10.28 發表於[眼鏡小醫的腳ㄚ故事館]
小醫的足踝科門診病患形形色色,從上市公司總經理,到一般市井百姓、甚至街頭遊民都有;若是說出我多年行醫心得:「腳病是窮人病」,你一定不以為然:難道富人不會得腳病?
當然不是的,富人照樣會得拇指外翻、香港腳、扁平足…等等的腳病,但是社會上嚴重的腳病問題,常常是社經地位低的病患,他們在資訊不足、經濟壓力下發生延誤,經常拖到很嚴重才就醫。而最讓小醫難過的是,就因為他們是社會基層弱勢,至今現代醫療對於他們還是過於遙遠。
從發病及治療過程看腳病與個人社經地位關係
腳病發生原因,不外乎外傷、退化、感染、先天性及使用過度(與職業或運動有關)等,我們逐一探討發病及治療過程,就可以清楚了解腳病究竟與個人社經地位有何關係。
一、外傷:如骨折、脫臼、靭帶受損,包括很嚴重的扭傷、出血、斷裂,甚至皮膚缺損等外傷,是怎麼造成?大部分都是意外。意外事件中佔最大多數是摩托車事故和工傷(高處落下)。從高處落下的病人,多數是板模工人或油漆工人,或是作鐵架、鋼構的工人。他們在足以骨折的二、三米高度,不小心落下時還能用腳跟著地,卻因地面是堅硬水泥地造成骨折外傷。這些病人多數是社經地位不高,所以外傷絕大部份是窮人病。社經地位較高的大老闆都是開車、坐辦公室,騎摩托車、騎腳踏車或走路的機會不多,發生外傷的比例當然比窮人發生比例低。
二、退化:每個人都可能碰到退化,為什麼跟窮人特別有關?仔細分析,退化與使用過度、外傷有關,勞動者過度使用 或體重過度肥胖者容易退化。胖,也不是只有窮人才會發生,但現在社會就是社經地位愈低,愈不注重健康,比較沒時間運動,並注意飲食習慣,反而容易攝取過度熱量,工作時間過長或壓力過大時,藉由飲食獲得滿足,導致肥胖,與過去社會「有錢才會胖」的現象,剛好相反。近來社會趨勢變成社經地位不高的人,愈不注重健康,愈不注重健康就愈容易肥胖,足踝退化跟肥胖是有某種程度關連。這些人多屬勞力階級,容易過度勞動,暴露在外工作時,外傷機會也比較高。
三、 感染:感染為什麼是窮人病?不用想就知道絕對有關係。感染不僅跟外傷有關,也與健康、抵抗力有關,例如同樣是糖尿病,社經地位愈低,愈控制不好,控制不好身 體就愈差,感染就愈嚴重。所以糖尿病感染與截肢是連在一起的,不好好照顧腳,腳上破洞不管,感染爛掉後只好截肢。反觀社經地位較高者,即使有糖尿病,透過 良好照顧,不容易搞到截肢。可見感染與社經地位是有關係。
一般感染蜂窩性組織炎,也是一樣,環境比較好、身體抵抗力好的人,不容易感染蜂窩性組織炎。此 外,像凍甲(甲溝炎)、香港腳,社經地位高的會好好處理,不會讓它爛掉,造成外傷引發感染。社經地位低民眾,比較缺乏醫學資訊,可能選用民俗療法,或醫療資訊不足跑去不專業地方處理,讓情況更糟。
四、先天性疾病:看起來跟社經地位沒關係,事實上還是有關係。同樣是拇指外翻、嚴重的扁平足,社經地位較高者會去注意這個問題,設法解決;社經地位低者,通常是適應、忍耐著過日子,沒有更多資源去處理改善。
五、運動傷害或使用過度(與職業、運動有關):很多病人使用過度造成肌腱炎、足跟痛(站立過度的人比較容易造成),不少是出自職業傷害,因為每天做著反覆性同樣的勞動工作,造成腳部關節過度使用,發生肌腱炎。如果是運動上的過度使用,情況正好相反,社經地位愈高愈有運動機會,容易有運動傷害。但總體而言,社經地位愈低者,醫療知識愈少,就醫時病情已是 相當嚴重,需要更高強度治療或進行很困難、很複雜的手術。
非正統民俗治療,讓傷害更嚴重,甚至拖延、誤診
台灣民間就醫習慣,特別是社經地位較低者,喜歡找非正統民俗治療,不僅讓傷害更加嚴重,甚至拖延、誤診。而民俗療法為了取信民眾,濫用專業名詞,往往造成誤導。最常聽到的「脫位」,常常透過x光斷層看並沒有任何所謂脫位現象;還有,動不動就用「骨膜炎」來形容病情。所謂的骨膜是什麼?是軟骨?還是現代醫學所謂的骨膜?或靭帶?
民俗療法常以一種很糢糊方法解釋病情,利用現代醫學專有名詞,爭取民眾信任度。如果只是慢性發炎不太嚴重的疾病,還不致有大礙。但如果是嚴重的腫瘤、感染、真正的骨折、或靭帶鬆弛、嚴重關節退化等病症,民俗療法是沒有效果的,頂多只是暫時安慰表面療效而已。很多病患拖很久,當他們遇到科學性治療時,都會說:「早知道~~~早就好了!」這些病人為什麼不知道?因為資訊不足。為什麼資訊不足?因為社經地位不高,教育程度不高,沒有人替他們找到專業醫師。
到大醫院排隊三小時,醫生說:回去休息少走路
有些人一開始也會打聽去尋找專業醫師,但缺乏足夠判斷力,他們到了大醫院看到大醫師,結果還是被趕出來。很多病患事後抱怨說,到了大醫院,排了三小時見到醫生,但很多醫生缺乏足踝治療專業卻說:「你沒病,回去休息休息,平時少走路就可以了。」但這些病人工作都是靠勞動力,需要站立,怎麼可能不走路就會好?
在缺乏大醫院的積極治療,又求助無門時,他們最後只好回頭再找民俗治療,有些靠著自然癒合來改善,其中一部分則永遠不會好。如果社經地位較高的人,經由網路或醫生轉介,即使治不好,醫生也不敢唬哢他們;而透過轉介,就有機會轉介到專門醫生手上。
幫幫忙,讓勞工弱勢族群少受些罪
兩相對照,腳病到底是不是窮人病,非常清楚。重點是這個社會沒人在乎腳上的疾病,殊不知這些腳病的疏忽卻常斷了一個人的前途、一家人的生計!事實上,他們找對醫生,病情很快就好。比如骨折,找到專門醫生復位很快就好;若是拖到嚴重時可能退化到變形,關節也壞了,再處理就變得更困難,癒後也更差。
在鄉下常常可看到瘸著走路的人,我不相信他們若知道有專門醫生可以醫得好,他們會不醫治。事實上,他們一直沒找到對的醫師,所以幾乎認為求醫無望。所以,針對勞工弱勢族群,政府相關單位以及足踝醫學會應該多做宣導,並且各醫院要訓練更多的足踝專精醫生,讓勞工弱勢朋友能夠真正接受現代醫療的照顧保障,足下少受些罪!
全文出處:
http://blog.yam.com/chujohn/article/24934595
腳病是窮人病?
歡迎大家來聊天,這裡不討論健保,大家放輕鬆,什麼都可以談,都可以來聊聊,但是政治相關文章不要在這裡談!
版主: 版主006
前往
- 我要活下去 (公開版面)
- ↳ 老仙ㄟ講古論今講座
- ↳ Dharma鄭逸哲醫法肥皂箱講台
- ↳ 肥皂箱秘密基地
- ↳ ★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
- ↳ 人物記實
- ↳ 衛生署長
- ↳ 年度疫情/疫苗
- ↳ 2007
- ↳ 2008
- ↳ 2009
- ↳ 2010
- ↳ 醫療生態
- ↳ 爭議文章版
- ↳ ★愛滋病患與醫護人員權益討論區
- ↳ ★ 談天說地,無所不談,就是不談政治
- ↳ ★醫療工商服務區(我愛紅娘)
- ↳ ★野人獻曝●花園一隅
- ↳ ★HIS醫療資訊廠商客服專區
- ↳ ★血汗健保
- ↳ ★二代健保
- ↳ ★醫門忠烈
- ↳ 花園子版
- ↳ ★ 漫畫及海報
- ↳ 愚公移山計畫暫存區
- ↳ 愚公移山vs.冷涼卡好
- ↳ ★CME繼續教育訊息專區
- ↳ ★ 審查制度的善與惡
- ↳ 政治事件聊天區
- ↳ ★工商服務專區
- ↳ 醫師人力供需討論專區
- ↳ 外籍學歷與外籍醫師問題
- ↳ 醫師替代人力問題
- ↳ 醫院醫師的問題
- ↳ 診所醫師的問題
- ↳ 法規規範
- ↳ ★波淘洶湧
- ↳ ★醫學生事務交流專區
- 秘密花園B區
- ↳ 診所CEO專區
- ↳ 藥價超級比一比
- ↳ 不友善藥廠與盤商抵制區
- ↳ 健保抽審guideline/criteria download 專區
- ↳ 健保申報疑問
- ↳ 人事問題
- ↳ 自費專區
- ↳ 軟硬體問題
- ↳ 電腦與網路在醫學領域的應用
- ↳ 診所對外關係
- ↳ 放假相關問題
- ↳ 醫療糾紛
- ↳ 綜合教室
- ↳ 專科簽到簿
- ↳ 藥物討論專區
- ↳ 家庭醫學科
- ↳ 皮膚科
- ↳ 內科
- ↳ 小兒科
- ↳ 外/骨/復健科
- ↳ 五官科
- ↳ 婦產科
- ↳ 精神科
- ↳ H1N1 and Flu及感染性疾病
- ↳ 醫療和健保法規實務
- ↳ 健保補充費與二代健保
- 評論
- ↳ ★焦點評論
- ↳ ★精選文集
- 公會及協會專區
- ↳ 全聯會與各縣市醫師公會專區
- ↳ 全聯會與各縣市醫師公會專區(秘密花園區)
- ↳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
- ↳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
- 醫勞盟
- ↳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TMAL】
- 藏經閣
- ↳ 開業醫須知
- ↳ 111年度報稅專區
- ↳ 107年度報稅專區
- ↳ 106年度報稅專區
- ↳ 105年度報稅專區
- ↳ 104年度報稅專區
- ↳ 103年度報稅專區
- ↳ 102年度報稅專區
- ↳ 101年度報稅專區
- ↳ 100年度報稅專區
- ↳ 99年度報稅專區
- ↳ 97年度報稅專區
- ↳ 98年度報稅專區
- ↳ 96年報稅專區
- ↳ 95年報稅專區
- 論壇事務區(公開版面)
- ↳ ★公佈欄
- ↳ ★新手導引區
- ↳ ★意見反應與求助
- ↳ ★篳路藍縷
- ↳ ★醫界數位媒體工作版
- ↳ ★投票專區
- ↳ Poll小組討論工作區
- ↳ ★新手測試區
- ↳ ★友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