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騰
五月底,台北街頭出現兩場小型的集會活動,都有醫事科系的學生參加,對境外醫學學歷表達了不同的意見,是個有趣的巧合。醫生在台灣有著極高的社經地位,而醫學生也自視為菁英預備隊,採用「集體上街頭」這種弱勢者的發聲手法,實在少見。
0527日,由台生會發起的陳情活動,主要訴求是「反歧視」,醫事台生則盡力爭取在台的考試權及工作權,因為他們的學歷不被採認,連參加學力甄試的機會都沒有,更遑論醫師國考。即使在全世界最落後的國家的醫學系畢業,回台灣一樣是參加甄試(合格率約3-5%)、合格後參加醫師國考;而大陸醫事學歷,儘管他們在世界大學排名上,甚至還超過一些台灣的醫學院,但在台灣的境遇,則比最落後的國家還不如。
0531日,是由「台灣醫學生聯合會」主辦的上街遊行,活動的訴求有四點,簡言之就是要求所有外國醫事台生返台後,都必須參加學力甄試和實習,合格後才能考醫師國考。他們的訴求乍聽之下蠻合理,但深思以後,又好像不是這麼回事,總讓人覺得有「假國民健康之名,行保護特權之實」的詭言色彩。所以,有幾個問題,很想請活動的主辦單位來幫我們解惑一下。
一、主辦單位認為,波蘭的醫事教育水 平不高,實習教育又不足,所以沒資格直接參加醫師國考。這部分,或許有待更瞭解波蘭醫事教育制度的學者們來作說明。不過,他們的訴求是「所有」外國的醫學 院畢業台生回台後都必須參加「學力甄試」,並非針對波蘭,而是連美英日等先進國家的醫學院學歷,也一併否認。所謂「學力甄試」正是「不承認學歷」的補救辦 法。否定先進國家的醫事學歷,意味著台灣的醫事教育是「世界第一」,這樣的心態,會不會太自我感覺良好?我查了一份2006年的「世界醫科大學排名」舊資 料,全球前一百大的醫學院中,只有台大醫學院排上第59名。
二、主辦單位主張,所有國外醫學院的畢業生返台後,都必須實習合格才能考國考。但事實上,大多數的醫學院都已經有實習課程,為何返台後必須重新實習?他們 的官方說法是「我們希望所有的醫師都具有一定的程度以及在地的經驗,如此才能保障全國國民的健康與生命安全。」聽起來冠冕堂皇,但實際上,人體生理結構、 病理機制的差別,主要來自於個體差異,所謂一方水土一方人,其實並不足以說明地域因素會大於個體因素。尤其在今天頻繁來往的地球村裡,疾病傳播、經貿活動 都無法被除外而實施鎖國了,強調醫生的在地化,是否反其道而行?另外,所謂的「在地實習經驗」會不會淪為醫師國考的特殊規格或綁標工具?純台灣醫學院的畢 業生,將來遇到外國人看診,會不會因為沒有「外地實習經驗」而束手無策?原來,無國界的醫學,可以這樣被地域性利益團體任意切割。
三、主辦單位主張要成為好醫師的關鍵之一,是「入口管制,即「透過全國錄取率只有一%的大學聯招與口試,嚴格衡量入學者的程度與品德」。顯然,他們認為自 己的聯考成績很好,有能力上醫學院,就理所當然要當醫生,即使「醫師國考,只是一張兩百個選擇題的試卷,而且六十分就及格」,這樣的後端控管形同放水,也 無所謂。如果這樣的邏輯可成立,那台大法律系的畢業生為何不能直接發一張律師證書給他們? 其實,隨著教育全球化,政府能否為人民的健康把關,重點在於是否有一套嚴謹的「醫師國考證照制度」,不管你是哪間醫學院畢業的,能通過困難的醫師國考、取得證照,都是合格醫師;不斷強化醫師國考的專業度和篩選力,才是保障國民健康和解決境外醫事學歷問題的最好方法。
四、如果主辦單位真心認為,所有非台灣培養的醫學生,都必須在甄試與實習及格後才能參加國考。那麼,大陸的醫事台生,是否也比照辦理?或者要繼續封殺?這一點,或許正是觀察他們的真面目的最好方法吧。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陳正騰,北市,北京大學博士候選人, 台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副理事長。NOWnews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http://cache.ppt.cc/0/d/c/src_0dc78d9a5 ... 7517c8.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