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之前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
伽利略﹕梵蒂岡永遠的痛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80905/fe ... ce=channel
2008年09月05日08:49
幾個世紀以來﹐羅馬天主教廷為許多聖徒及虔誠的英雄樹起了雕像。如今﹐一尊非常敏感的塑像令教廷舉棋不定﹐它紀念的是那位最為出名的異端分子。
在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因堅稱地球繞日旋轉而被羅馬宗教裁判所宣判有罪近400年後﹐梵蒂岡宗座科學院(Vatican's 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s)收到一筆匿名捐款﹐請求為這位意大利天文學家塑像。
不過﹐跟伽利略有關的事情都不會簡單。從17世紀早期開始﹐關於他的問題就不時會激起層層漣漪。
Getty Images
伽利略伽利略“就像一部墨西哥肥皂劇﹐永遠不會落幕。”宗座文化委員會(Pontifical Council for Culture)的梅爾喬爾‧桑切斯‧德‧托卡蒙席(Monsignor Melchor Sanchez de Toca)如是說。
梵蒂岡官員原本希望整個塑像工程可以低調進行﹐至少在規劃階段不起波瀾。他們擔心塑像的神秘贊助者──一家私人公司──會臨時改變主意。不過﹐有關捐贈的消息還是泄露到了意大利媒體上。
“我很擔心人們會把贊助者嚇跑。” 宗座科學院秘書長馬塞洛‧桑切斯‧索隆多主教(Bishop Marcelo Sanchez Sorondo)說道。他不願意透露贊助者的身份及動機。
對於信徒來說﹐伽利略一直都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敏感話題。1633年教會特別法庭對他的審判及定罪﹐也許是梵蒂岡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公關失誤﹕這位科學家扮演了真理殉道者的角色﹐教廷則成了真理的敵人。
桑切斯蒙席曾寫過一本評述伽利略和梵蒂岡的書﹐他認為給伽利略塑像
也許會是一個“優美的姿態”﹐顯示宗教與科學是同一棵樹上的不同分支。
不過他也擔心這也許會引來另一輪的非難。“所有人都會說﹐‘哈﹐教廷現在終於道歉了﹐可惜晚了整整400年。’”
幾百年來﹐梵蒂岡多次嘗試糾正在伽利略問題上所犯的過失﹐態度通常都比較勉強﹐而且無一例外均以失敗告終。最初一次是在1718年﹐教廷開始允許出版伽利略的部分著作。1835年﹐教廷取消了對主張日心說著作的禁令﹐徹底放棄了對於地球繞日運轉學說的反對立場。1992年﹐教皇約翰保羅二世(Pope John Paul II)對他所說的“互不理解的悲劇”表示了遺憾。
如今﹐教廷堅稱自己的教義跟現代科學乃至科學幻想並無衝突。比如說﹐梵蒂岡的首席天文學家今年五月宣稱﹐根據基督教教義﹐外星人是有可能存在的。他說﹐《聖經》“並非一本科學書籍。”
不過﹐有關伽利略的爭論還是如火如荼。今年一月﹐羅馬大學(La Sapienza University)的教師和學生破壞了教皇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訪問該校的計劃。他們不滿的理由是﹕1990年﹐這位教皇──當時還是約瑟夫‧拉青格紅衣主教(Cardinal Joseph Ratzinger)──在羅馬大學發表了一次演說﹐有些評論家認為那次演說其實是為教廷判定伽利略有罪進行辯護。今年年初﹐冰島的天主教徒威脅要抵制當地一家移動通訊公司﹐因為該公司推出的一則廣告拿教會判定伽利略為異端這一事件來搞笑。
伽利略與教會之間原本關係良好。當年﹐伽利略發表了大量的科學著作、發明了早期的望遠鏡﹐還取得了其他一些成就﹐由此在全歐洲享有盛譽﹐在教會也有很多朋友。教會在沒有到處追捕異端分子時﹐在培育知識分子方面還是扮演了重要角色的。
甚至連後來判他有罪的教皇烏爾班八世(Pope Urban VIII)──也就是當時的馬菲奧‧巴貝里尼紅衣主教(Cardinal Maffeo Barberini)──也專門為他賦了一首詩。
宗教裁判所由多個教會法庭組成﹐負責維護正統教義。他們對伽利略部分早期著述持異議﹐不過對他還是採取了寬大處理。但是﹐在他於1632年出版《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Dialogue Concerning the Two Chief World Systems”)之後﹐情況便趨於嚴重了。
該書捍衛了波蘭的尼古拉斯‧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提出的太陽為宇宙中心的學說──即大家熟知的日心說﹐就當時而言是一個全新的學說。根據梵蒂岡當時的教義﹐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與聖經完全相悖”。伽利略在書中提出了他自認無可辯駁的論證﹐證實哥白尼──而非教廷──是正確的。
伽利略有眾多的仰慕者﹐敵對者也不少。他個性執拗﹐在書中猛烈攻擊論敵﹐甚至還疏遠自己的擁護者。他的私生活也遭人非議﹐育有三個非婚子女。
他被傳喚至羅馬解釋他的異端日心說﹐最終他同意承認“異端嫌疑”罪﹐以換取從輕發落。他曾經引為朋友的教皇烏爾班八世宣佈廢止他那些“極端虛偽、極端錯誤”的觀點。
廣告教皇宣佈無限期監禁伽利略﹐並將他的作品列入了“禁書索引”(Index of Forbidden Books)。
不過﹐同其他被判觸犯教義的人相比﹐伽利略受到的刑罰算是很輕了。他沒有遭受宗教裁判所那些更為可怕的刑罰──火刑或是斬首。
事實上﹐他大部分的監禁都是在托斯卡納那些貴族莊園里度過的。到他生命的晚期﹐他還獲準參加彌撒──條件是不跟其他成員交談。有些教會史學家認為﹐伽利略的作為應當歸為非正統(heterodoxy)﹐比異端(heresy)的情節要輕一些。
不過﹐對梵蒂岡來說﹐形勢卻是越來越糟糕。教會曾公開譴責後來被尊為現代科學之父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由此站到了歷史潮流的對立面。而在18世紀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萌芽之初﹐教廷發現自己被打上了阻礙進步的落後機構的標籤。
伽利略已經成了全球性的偶像﹐是世俗科學界的切‧格瓦拉(Che Guevara)。美國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艘太空飛船﹐歐洲一個大型衛星導航系統也與他同名。危地馬拉有一所伽利略大學﹐木星的衛星用的也是他的名字。
“說到科學跟教會之間的衝突﹐伽利略比達爾文(Darwin)和其他人更具代表性。” 桑切斯蒙席說。
1978年﹐新任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加冕﹐不久便開始糾正教會犯下的錯誤。他嘆惋伽利略“在教會某些個人及機構的手下……承受了太多的苦難”﹐後來還召集了一個主教委員會﹐重新審查對伽利略的審判。
“我們查閱梵蒂岡機密檔案﹐儘量去理解伽利略當時的處境。” 該委員會一個研究小組負責人保羅‧普帕德紅衣主教(Cardinal Paul Poupard)回憶說。不過歷經12年的縝密調研之後﹐委員會僅僅發表了一份空泛的報告﹐譴責“某些人”迫害了伽利略﹐卻隻字未提道歉之事。
在為塑像選擇合適地點的問題上﹐梵蒂岡也是舉棋不定。“在梵蒂岡要找這麼個地方有點困難。”教皇科學院院長、物理學教授尼古拉‧卡比博(Nicola Cabibbo)說﹐“這裡已經有很多藝術品了﹐其中一些還是大師的作品。這一來﹐我們該把伽利略的塑像往哪兒擺呢﹖”
佛羅倫薩科學史博物館(Institute and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Florence)館長保羅‧佳魯茲(Paolo Galluzzi)說﹐
梵蒂岡批准為伽利略塑像是一個欺世之舉﹐妄圖讓人們相信教會早已同這位科學家和解。
“他們試圖讓伽利略成為一個標誌﹐試圖讓他成為教會的某種象徵。”佳魯茲說﹐他的博物館藏有伽利略製作的兩架望遠鏡。“在這個事件中﹐
需要為自己恢複名譽的是教會﹐而不是伽利略。他一直都是正確的。”
一些羅馬天主教徒則在這個問題上持不同見解﹐他們認為﹐為了同伽利略達成和解﹐教會已經付出太多了。
保守的天主教徒作家阿提拉‧辛克‧圭瑪拉伊斯(Atila Sinke Guimaraes)稱﹐所謂教會對伽利略的虐待不過是“很不光彩的傳言”。
他說﹐這位科學家所受對待無一不是自己應該承受的。“宗教裁判所對他非常溫和。他並未遭受任何酷刑。”
Gabriel Kahn / Andrew Higg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