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如下:
這故事告訴我們...
千萬不要小看大嬸@_@
英國星光大道「Britain's Got Talent」,第一屆紅了Paul Potts,而今年第三屆,同樣「驚天動地」的另一參賽者終於出現。
一個毫不起眼的肥 大嬸 ~ Susan Boyle,一個47歲的大嬸,據她所說一生人未試過拍拖,也未被男人吻過,自小就參加合唱團,
之後最多也只曾在酒廊唱歌。當她說要唱出舞台劇「孤星淚」的「I Dreamed a Dream」,主持及觀眾們都只有笑和不相信的樣子,
但她以美妙的歌聲唱出三秒鐘後, 已經引來全場的尖叫聲及掌聲,主持人也由冷淡變為驚嘆,和開始時的態度完全不同...
FW:千萬不要小看大嬸@_@
版主: 版主006
- GARDENER
- V2
- 文章: 2220
- 註冊時間: 週一 4月 21, 2008 6:41 pm
- 來自: 山頂洞
- braveheart8149
- V1
- 文章: 1689
- 註冊時間: 週六 5月 31, 2008 2:57 pm
- 來自: 地深之源
- herotopone
- V3
- 文章: 3600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18, 2009 1:13 am
- 來自: 天王星
-
- 部長級
- 文章: 7228
- 註冊時間: 週三 5月 16, 2007 5:13 pm
她讓我一次次落泪
她讓我一次次落泪
曹長青2009/04/21
週六上午正伏案寫作,妻子過來給我一個網址說,“這支歌你應該聽一下,我都聽哭了。”我不僅自己天生沒有唱歌的本事,也對現在無處不在的流行音樂、以及搖滾歌星傑克遜、麥當娜、史東什麼的毫無興趣,尤其反感那些純為宣泄情緒而做的誇張動作,所以極少聽歌。但妻子這麼感動、推薦,一定有特別之處,於是放下手頭的工作,上了Youtube的網頁。
還沒聽,就嚇了一跳,上週末在英國平民歌曲大賽中,參賽者蘇姍.博伊爾(Susan Boyle)初賽唱的一首歌,居然有二千萬人觀看(到我寫完這篇稿子的24小時後已增加到三千多萬),13萬人評分(都是五個星),還有14萬人留言!作為一個記者,看到這些數位,就知道有什麼事件正在發生!因為曾受到全球歡呼的奧巴馬的當選演說,是近年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之一,也不過是1850萬人收看。
但又一想,今天是網路時代,又有太多的年輕人喜歡聽歌,可能只是個網民哄抬現象而已。而且以往的阅讀和觀看經驗告訴我,什麼事情都不要聽別人怎麼說,要自己看,相信自己的直覺和判斷。
我帶上耳機,靜靜地聽蘇姍的歌,居然也聽得泪流滿面。這是怎麼了?我並不是那種兒女情長,動不動就落泪的人;但怎麼會是這樣?我再聽一遍,又哭了一遍。一連聽了幾次,每一次都落泪。這支歌和這台戲的神奇力量在哪裡?容我給尚未聽說過這件事的讀者描述完這個故事之後,再來分析。
這個名叫“英國有人才”的歌曲比賽,就像“美國偶像”的大眾歌曲賽,以及中國產生了李宇春的平民比賽一樣,也是五花八門,誰都可以上場亮兩手。當蘇姍上場的時候,台下的三千觀眾,還有那三個評委,都笑了。在這個幾乎都是少男少女比試的青春偶像之地,走上台的居然是個再有幾天就要過48歲生日的鄉下女人,她相貌平常,不僅絕沒有好萊塢女星的漂亮臉蛋,還顯得比實際年齡更老氣,而且頭髮蓬鬆,穿戴土氣,就像街頭隨便都可以看到的家庭主婦。
台下是一片竊笑,甚至噓聲,那三個評委,也是一臉的不以為然。當那個身兼英美兩國平民大賽評委、以苛刻、刻薄著稱的西蒙.考埃爾(Simon Cowell)問蘇姍“你的夢想是什麼”,蘇姍回答“想當職業歌手”時,台下是一片哄笑,更有年輕小妞吊眼珠子不以為然。已經是當祖母的年齡,才想起來要當職業歌手,在這個歌星比街頭垃圾桶都多的年代,哪還有這個鄉下老太婆的事;觀眾們就差沒明說,你簡直是在做夢!
西蒙再問,你希望像誰那樣成名呢?蘇姍一本正經地回答,她希望像佩姬(Elaine Paige)那樣,台下更是竊笑不已,有的觀眾不僅咧嘴搖頭,甚至有點義憤填膺了,因為佩姬是被稱為“英國音樂劇第一夫人”的著名歌星,蘇姍的回答簡直像是說要吃天鵝肉。刻薄的西蒙追問道:為什麼你一直沒有實現這個願望?那意思是,都這把年紀了,以前都幹什麼了?蘇姍說,“以前我從沒有過任何機會,但從這兒開始就有改變的希望。”
評委們有點不耐煩了,他們和台下的三千觀眾,都想快點把這個自以為是、其貌不揚的鄉下女人打發掉,或者說,都等著看她(出醜)的樂子,一飽“笑”福。其中一名評委摩根(Piers Morgan)事後說,他當時的心情,就像是等著看一場“砸鍋”。於是他問了最後一個問題:你要唱什麼?蘇姍說,唱歌劇《悲慘世界》中的“我曾經夢想”(I dreamed a dream )。我恰巧多年前在百老匯看過這個歌劇,當時根本聽不清歌詞,只記得這是一隻難度很高的曲子。可想而知,當時評委和觀眾的竊笑心理,簡直被刺激到要爆發的頂峰。摩根後來說,當時他們幾個評委,強忍著,才沒有笑出聲。
但是,奇跡發生了,當蘇姍剛唱出第一句,評委們就驚呆了:西蒙揚起了眉毛,女評委艾曼達(Amanda Holden)張大了嘴巴,鏡頭抓住了他們那種難以置信的表情。台下的觀眾,則在目瞪口呆的瞬間後,爆發出一片驚呼、驚訝、驚喜的喝彩聲。蘇珊那天籟般的嗓音,伴隨著關於夢想的歌詞,給聽眾帶來的突然震撼之情,澎湃洶湧,簡直要把整個場子撐爆!
蘇姍每唱一句,台下就是一片震耳欲聾的歡呼,最後評委也情不自禁地站起來鼓掌。結束時,現場的三千多觀眾,起立歡呼、致敬!要知道,她的歌聲只有2分22秒。幾千人的認知、情緒、觀感,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在觀眾們仍沉浸在激動的情緒之中時,評委們開始表態。摩根說,“毫無疑問,這是我參加這個評選三年以來最大的驚喜,當你聲稱要成為歌星佩姬時,每個人都在嘲笑你。但現在,沒有人再嘲笑你了。這是一個令人震驚、難以想像的表演!太驚人了,我真被震撼了!”
唯一的女評委艾曼達說,“我真是非常激動,因為我知道這裡的每一個人開始都不看好你,我真覺得我們都在以貌取人,我想這次是喚醒我們的最強勁的警鐘。我想說,能在這裡聽你的歌,簡直是一個殊榮。”
艾曼達的話,表達了在場的三千觀眾,以及隨後Youtube上全球各地幾千萬觀眾的心聲: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世俗偏見!
我原來以為,自己居然能因聽蘇姍的歌而一再流泪,可能是因為年紀增長了,情感越來越脆弱了。但是在Youtube上流覽了幾十頁聽眾留言(迄今有16萬多,根本看不過來),無數人都說,他們被感動得流泪。很多人看幾遍,哭幾遍,甚至有人聽了十幾遍,一直在哭。美國三大無線電視網之一的NBC台晚間新聞主播威廉姆斯說,他們電視台的副總裁(坐到這個位置的人,也得一把年紀了吧)聽了五遍,哭了五遍。
蘇姍的偶像,那位“英國舞臺劇第一夫人”、今年已經60歲的佩姬在接受美國電視和英國BBC採訪時說,她丈夫聽蘇姍的歌哭了;蘇姍的演唱,贏得了包括她本人在內的每一個人心;她是每一個有夢想的人的榜樣。她希望蘇姍最後贏得大賽,甚至希望和蘇姍一起唱二重唱。曾經在歌劇《悲慘世界》中首唱“我曾經夢想”的著名歌星(Patti LuPone)也聽哭了。她被蘇姍的精神和勇氣震撼。
上屆“英國有人才”歌曲大賽的冠軍波茨(Paul Potts),賽前是賣手機的推銷員,同樣是默默無聞卻堅信自己生來就是唱歌劇的料子,結果一跑打響。他灌的唱片,全球熱賣了350萬張,在15個國家排名第一。但他的歌在Youtube上的點擊數,5個月之後才達到3千萬。而蘇姍博伊爾的歌,才七天,就趕上波茨,而且還在以幾何級數增長。
這真是一個醜小鴨變白天鵝的故事。蘇姍是一個太普通的人。她父母共有9個孩子,她最小。母親在47歲時才生她。由於難產而導致蘇姍頭部缺氧,為後來上學念書留下一些障礙,所以班上總有同學嘲笑她。12歲時,她立志當歌星,不斷自修自唱。前些年,還堅持每週去教練那裡訓練。十年前,她父親去世,然後母親生病,她這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放棄了唱歌和工作,專心陪伴照顧媽媽,直到2007年91歲的母親去世。她一直是單身,跟自己的一隻貓一起生活。她這次毅然參加比賽,是因為母親曾鼓勵她去參賽,要“冒這個險”,而且相信她能贏。
賽前蘇姍在台下說,“我一直希望在很多觀眾前演唱,我要讓這些觀眾震撼。”所以,當她站在三千多名觀眾面前的時候,根本沒有注意到評審、觀眾的嘲笑,甚至噓聲。她事後說,她全神貫注的是自己的歌聲,甚至都沒有去看那些觀眾。她的確讓人震撼了,不僅是那三千觀眾,而是今天的三千萬,and counting!
一個星期之內,蘇姍從蘇格蘭一個只有4800居民的小村落,一下子成了世界名人。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新科技網站,大眾點擊評論的焦點都是蘇姍。維琪百科馬上設了蘇姍的詞條,去Google她的名字,已500多萬詞條,等於每天60多萬的速度增長。而且有人馬上用她的名字設了網頁susan-boyle.com,把有關蘇姍的視頻、報導等集中了過去。
美國各大電視台新聞、甚至評論節目都對蘇姍做了報導,包括有兩千萬觀眾的脫口秀女皇奧普拉溫芙瑞、有線電視網連續八年政論節目第一名的福克斯招牌主播歐萊利、CNN的王牌賴瑞金、《美國你早》主持人黛安索耶等等。在Google新聞,關於蘇姍的報導,連續三天都在前幾條,《紐約時報》對蘇姍的報導,成為週六點擊率第一名。在今天這個有海盜、有恐怖分子,有奧巴馬的世界,有多少大新聞啊!蘇姍博伊爾,簡直成了一個現象(phenomenon),一個事件。
這是繼“泰坦尼克號”電影之後,第一次有娛樂節目引起如此這般全球性的轟動。到底是什麼力量,誘發出如此這般的震撼?僅僅是一隻歌嗎?我在反復看過很多遍之後,認為主要是有這樣幾個原因:
首先,觀眾和評委一開始由於以貌(以年齡)取人,對蘇姍期待太低,甚至沒有期待。而蘇姍的歌聲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期待,這個結果和人們的先入之見反差太大。而反差越大,其震撼效果越強。
第二,“我曾經夢想”這首《悲慘世界》舞臺劇中的歌,雖然是一支夢想破碎的悲慘之歌。但其音樂配蘇姍的演唱,喚起了觀眾對自己的夢想的感觸:正在繼續進行的夢、破碎的夢、重新燃起希望的夢……夢想是最能促動我們每一個人心弦的東西。從生命,到愛情,到事業;從心潮澎湃、對未來無限憧憬的少年時代,到感慨萬千、回首往事的老年時代,夢是我們活下去的動力,是燃燒我們生命的能量。所以,從蘇姍的歌聲中,或者僅僅從這個音樂中(很多人都聽不清歌詞),每個人都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能觸動自己心靈的那一個特殊的點。這,就是藝術的魅力。蘇姍,這個相貌太不起眼的普通人的歌聲,達到了藝術作品的最佳效果。而且很多人從這支夢幻破碎的歌曲中,聽出的卻是夢碎之後的新的希望,甚至是夢想成真的前奏。於是震撼也就更加倍了。
第三,當蘇姍的歌聲被大家認可之後,她先前那些被嘲諷的“不自量力”的“大話”,在人們心目中瞬間就轉化成有雄心、有自信、有勇氣的象徵。於是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質樸、自然的蘇姍,從一登台就毫不在意任何其他人的反應,坦然地說,她的夢想是成為專業歌手,並想成為佩姬那樣的名家。而且在賽前她就相信自己能讓整個觀眾震撼。這種自信和勇氣,感染了台下和電腦前每一個看節目的觀眾。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多數人都沒有勇氣高聲地喊出來,或不顧世俗偏見去追求。蘇姍的勇敢,不僅令人佩服,更在每一個人心裡都增加了一點去追求自己夢想的勇氣和信心。有自信的感覺實在太好了,相信每一個人都認同。而對那個能增加你這種良好感覺的人,你只能心生感激。於是蘇姍更可愛。
第四,由於蘇姍歌聲的成gong,她先前那些極為平民化的動作:上台那毫無訓練的幾步走,尤其是不該下台時往台下走,被叫回來時的那幾個將軍步、得了三個Yes之後的跺腳、揮拳,和最後離開舞台時的飛吻等等,都增加了她的可愛度,使觀眾更喜愛這個本色、本質、根本不懂得做作、矯情的蘇姍。
第五,三個評委那發自內心的、感性的、充滿人道情懷、推崇正向價值的評語,完全呼應、表達了台下那些把手掌拍疼了的觀眾的心聲。從評委,到觀眾,大家都從前面的世俗、成見中走出,承認前面的錯誤,接受真正的價值。面對這樣誠實的觀眾,這樣心地善良的評委,怎麼能不令人感動。沒有這樣的靈魂,再怎麼美麗的歌聲,也不會有回音壁。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人心中光明的一面的勝利,讓所有的人都激動、開心。這個瞬間,人類靈魂那美麗的一面的共振,讓人們感覺到世界多美好!這是這個7分鐘短片的重要魅力之一。
第六,這個短片的攝影、剪輯實在可謂完美,應打滿分。攝影和剪輯都絕對不只是技術,而是藝術!無論從蘇姍歌唱的近距離,到觀眾歡呼的整體畫面,到評委的面部特寫,都轉換的恰到好處。而且在蘇姍回答評委西蒙的提問時,那個吊眼珠的小丫頭、那個憤怒蘇姍想當佩姬的中年婦女等的快閃,給了庸俗、市儈的那一面一個直接的、清晰的視覺感受。於是後來人們戰勝偏見,為蘇姍的歡呼就顯得更加可貴。這是通過視覺藝術的表達,強化了反差的效應。這就是亮點通過黑點的襯托才更鮮亮;英雄得有壞蛋襯托,才顯得更高大。這整台節目,完全是現場實錄,但其完美效果,即使好萊塢的導演絞盡腦汁,也不可能達到。這就像很多現實中發生的事,比小說家編的還令人目瞪口呆一樣。
通過感官享受,既得到情感的抒發,更得到靈魂的昇華。這就是蘇姍的歌聲和這個7分鐘短片橫掃全球幾千萬人心的原因所在。
2009年4月19日於美國
作者附記:
Youtube蘇姍歌網址:
有中文字幕的刪節本網址:
有她綜合消息和影視的網站: http://www.susan-boyle.com
——原載《觀察》
□ 〔 資料來源: 曹長青網站 | 引用網址 〕
首頁回上一頁轉寄列印
「台灣台北市松江路9號14樓」 , 電話:02-25175681 , 傳真:02-25175682 , 建國會郵政劃撥帳號:1882-8111 戶名:彭明敏 , E-Mail:hion.tw@gmail.com
曹長青2009/04/21
週六上午正伏案寫作,妻子過來給我一個網址說,“這支歌你應該聽一下,我都聽哭了。”我不僅自己天生沒有唱歌的本事,也對現在無處不在的流行音樂、以及搖滾歌星傑克遜、麥當娜、史東什麼的毫無興趣,尤其反感那些純為宣泄情緒而做的誇張動作,所以極少聽歌。但妻子這麼感動、推薦,一定有特別之處,於是放下手頭的工作,上了Youtube的網頁。
還沒聽,就嚇了一跳,上週末在英國平民歌曲大賽中,參賽者蘇姍.博伊爾(Susan Boyle)初賽唱的一首歌,居然有二千萬人觀看(到我寫完這篇稿子的24小時後已增加到三千多萬),13萬人評分(都是五個星),還有14萬人留言!作為一個記者,看到這些數位,就知道有什麼事件正在發生!因為曾受到全球歡呼的奧巴馬的當選演說,是近年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之一,也不過是1850萬人收看。
但又一想,今天是網路時代,又有太多的年輕人喜歡聽歌,可能只是個網民哄抬現象而已。而且以往的阅讀和觀看經驗告訴我,什麼事情都不要聽別人怎麼說,要自己看,相信自己的直覺和判斷。
我帶上耳機,靜靜地聽蘇姍的歌,居然也聽得泪流滿面。這是怎麼了?我並不是那種兒女情長,動不動就落泪的人;但怎麼會是這樣?我再聽一遍,又哭了一遍。一連聽了幾次,每一次都落泪。這支歌和這台戲的神奇力量在哪裡?容我給尚未聽說過這件事的讀者描述完這個故事之後,再來分析。
這個名叫“英國有人才”的歌曲比賽,就像“美國偶像”的大眾歌曲賽,以及中國產生了李宇春的平民比賽一樣,也是五花八門,誰都可以上場亮兩手。當蘇姍上場的時候,台下的三千觀眾,還有那三個評委,都笑了。在這個幾乎都是少男少女比試的青春偶像之地,走上台的居然是個再有幾天就要過48歲生日的鄉下女人,她相貌平常,不僅絕沒有好萊塢女星的漂亮臉蛋,還顯得比實際年齡更老氣,而且頭髮蓬鬆,穿戴土氣,就像街頭隨便都可以看到的家庭主婦。
台下是一片竊笑,甚至噓聲,那三個評委,也是一臉的不以為然。當那個身兼英美兩國平民大賽評委、以苛刻、刻薄著稱的西蒙.考埃爾(Simon Cowell)問蘇姍“你的夢想是什麼”,蘇姍回答“想當職業歌手”時,台下是一片哄笑,更有年輕小妞吊眼珠子不以為然。已經是當祖母的年齡,才想起來要當職業歌手,在這個歌星比街頭垃圾桶都多的年代,哪還有這個鄉下老太婆的事;觀眾們就差沒明說,你簡直是在做夢!
西蒙再問,你希望像誰那樣成名呢?蘇姍一本正經地回答,她希望像佩姬(Elaine Paige)那樣,台下更是竊笑不已,有的觀眾不僅咧嘴搖頭,甚至有點義憤填膺了,因為佩姬是被稱為“英國音樂劇第一夫人”的著名歌星,蘇姍的回答簡直像是說要吃天鵝肉。刻薄的西蒙追問道:為什麼你一直沒有實現這個願望?那意思是,都這把年紀了,以前都幹什麼了?蘇姍說,“以前我從沒有過任何機會,但從這兒開始就有改變的希望。”
評委們有點不耐煩了,他們和台下的三千觀眾,都想快點把這個自以為是、其貌不揚的鄉下女人打發掉,或者說,都等著看她(出醜)的樂子,一飽“笑”福。其中一名評委摩根(Piers Morgan)事後說,他當時的心情,就像是等著看一場“砸鍋”。於是他問了最後一個問題:你要唱什麼?蘇姍說,唱歌劇《悲慘世界》中的“我曾經夢想”(I dreamed a dream )。我恰巧多年前在百老匯看過這個歌劇,當時根本聽不清歌詞,只記得這是一隻難度很高的曲子。可想而知,當時評委和觀眾的竊笑心理,簡直被刺激到要爆發的頂峰。摩根後來說,當時他們幾個評委,強忍著,才沒有笑出聲。
但是,奇跡發生了,當蘇姍剛唱出第一句,評委們就驚呆了:西蒙揚起了眉毛,女評委艾曼達(Amanda Holden)張大了嘴巴,鏡頭抓住了他們那種難以置信的表情。台下的觀眾,則在目瞪口呆的瞬間後,爆發出一片驚呼、驚訝、驚喜的喝彩聲。蘇珊那天籟般的嗓音,伴隨著關於夢想的歌詞,給聽眾帶來的突然震撼之情,澎湃洶湧,簡直要把整個場子撐爆!
蘇姍每唱一句,台下就是一片震耳欲聾的歡呼,最後評委也情不自禁地站起來鼓掌。結束時,現場的三千多觀眾,起立歡呼、致敬!要知道,她的歌聲只有2分22秒。幾千人的認知、情緒、觀感,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在觀眾們仍沉浸在激動的情緒之中時,評委們開始表態。摩根說,“毫無疑問,這是我參加這個評選三年以來最大的驚喜,當你聲稱要成為歌星佩姬時,每個人都在嘲笑你。但現在,沒有人再嘲笑你了。這是一個令人震驚、難以想像的表演!太驚人了,我真被震撼了!”
唯一的女評委艾曼達說,“我真是非常激動,因為我知道這裡的每一個人開始都不看好你,我真覺得我們都在以貌取人,我想這次是喚醒我們的最強勁的警鐘。我想說,能在這裡聽你的歌,簡直是一個殊榮。”
艾曼達的話,表達了在場的三千觀眾,以及隨後Youtube上全球各地幾千萬觀眾的心聲: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世俗偏見!
我原來以為,自己居然能因聽蘇姍的歌而一再流泪,可能是因為年紀增長了,情感越來越脆弱了。但是在Youtube上流覽了幾十頁聽眾留言(迄今有16萬多,根本看不過來),無數人都說,他們被感動得流泪。很多人看幾遍,哭幾遍,甚至有人聽了十幾遍,一直在哭。美國三大無線電視網之一的NBC台晚間新聞主播威廉姆斯說,他們電視台的副總裁(坐到這個位置的人,也得一把年紀了吧)聽了五遍,哭了五遍。
蘇姍的偶像,那位“英國舞臺劇第一夫人”、今年已經60歲的佩姬在接受美國電視和英國BBC採訪時說,她丈夫聽蘇姍的歌哭了;蘇姍的演唱,贏得了包括她本人在內的每一個人心;她是每一個有夢想的人的榜樣。她希望蘇姍最後贏得大賽,甚至希望和蘇姍一起唱二重唱。曾經在歌劇《悲慘世界》中首唱“我曾經夢想”的著名歌星(Patti LuPone)也聽哭了。她被蘇姍的精神和勇氣震撼。
上屆“英國有人才”歌曲大賽的冠軍波茨(Paul Potts),賽前是賣手機的推銷員,同樣是默默無聞卻堅信自己生來就是唱歌劇的料子,結果一跑打響。他灌的唱片,全球熱賣了350萬張,在15個國家排名第一。但他的歌在Youtube上的點擊數,5個月之後才達到3千萬。而蘇姍博伊爾的歌,才七天,就趕上波茨,而且還在以幾何級數增長。
這真是一個醜小鴨變白天鵝的故事。蘇姍是一個太普通的人。她父母共有9個孩子,她最小。母親在47歲時才生她。由於難產而導致蘇姍頭部缺氧,為後來上學念書留下一些障礙,所以班上總有同學嘲笑她。12歲時,她立志當歌星,不斷自修自唱。前些年,還堅持每週去教練那裡訓練。十年前,她父親去世,然後母親生病,她這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放棄了唱歌和工作,專心陪伴照顧媽媽,直到2007年91歲的母親去世。她一直是單身,跟自己的一隻貓一起生活。她這次毅然參加比賽,是因為母親曾鼓勵她去參賽,要“冒這個險”,而且相信她能贏。
賽前蘇姍在台下說,“我一直希望在很多觀眾前演唱,我要讓這些觀眾震撼。”所以,當她站在三千多名觀眾面前的時候,根本沒有注意到評審、觀眾的嘲笑,甚至噓聲。她事後說,她全神貫注的是自己的歌聲,甚至都沒有去看那些觀眾。她的確讓人震撼了,不僅是那三千觀眾,而是今天的三千萬,and counting!
一個星期之內,蘇姍從蘇格蘭一個只有4800居民的小村落,一下子成了世界名人。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新科技網站,大眾點擊評論的焦點都是蘇姍。維琪百科馬上設了蘇姍的詞條,去Google她的名字,已500多萬詞條,等於每天60多萬的速度增長。而且有人馬上用她的名字設了網頁susan-boyle.com,把有關蘇姍的視頻、報導等集中了過去。
美國各大電視台新聞、甚至評論節目都對蘇姍做了報導,包括有兩千萬觀眾的脫口秀女皇奧普拉溫芙瑞、有線電視網連續八年政論節目第一名的福克斯招牌主播歐萊利、CNN的王牌賴瑞金、《美國你早》主持人黛安索耶等等。在Google新聞,關於蘇姍的報導,連續三天都在前幾條,《紐約時報》對蘇姍的報導,成為週六點擊率第一名。在今天這個有海盜、有恐怖分子,有奧巴馬的世界,有多少大新聞啊!蘇姍博伊爾,簡直成了一個現象(phenomenon),一個事件。
這是繼“泰坦尼克號”電影之後,第一次有娛樂節目引起如此這般全球性的轟動。到底是什麼力量,誘發出如此這般的震撼?僅僅是一隻歌嗎?我在反復看過很多遍之後,認為主要是有這樣幾個原因:
首先,觀眾和評委一開始由於以貌(以年齡)取人,對蘇姍期待太低,甚至沒有期待。而蘇姍的歌聲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期待,這個結果和人們的先入之見反差太大。而反差越大,其震撼效果越強。
第二,“我曾經夢想”這首《悲慘世界》舞臺劇中的歌,雖然是一支夢想破碎的悲慘之歌。但其音樂配蘇姍的演唱,喚起了觀眾對自己的夢想的感觸:正在繼續進行的夢、破碎的夢、重新燃起希望的夢……夢想是最能促動我們每一個人心弦的東西。從生命,到愛情,到事業;從心潮澎湃、對未來無限憧憬的少年時代,到感慨萬千、回首往事的老年時代,夢是我們活下去的動力,是燃燒我們生命的能量。所以,從蘇姍的歌聲中,或者僅僅從這個音樂中(很多人都聽不清歌詞),每個人都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能觸動自己心靈的那一個特殊的點。這,就是藝術的魅力。蘇姍,這個相貌太不起眼的普通人的歌聲,達到了藝術作品的最佳效果。而且很多人從這支夢幻破碎的歌曲中,聽出的卻是夢碎之後的新的希望,甚至是夢想成真的前奏。於是震撼也就更加倍了。
第三,當蘇姍的歌聲被大家認可之後,她先前那些被嘲諷的“不自量力”的“大話”,在人們心目中瞬間就轉化成有雄心、有自信、有勇氣的象徵。於是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質樸、自然的蘇姍,從一登台就毫不在意任何其他人的反應,坦然地說,她的夢想是成為專業歌手,並想成為佩姬那樣的名家。而且在賽前她就相信自己能讓整個觀眾震撼。這種自信和勇氣,感染了台下和電腦前每一個看節目的觀眾。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多數人都沒有勇氣高聲地喊出來,或不顧世俗偏見去追求。蘇姍的勇敢,不僅令人佩服,更在每一個人心裡都增加了一點去追求自己夢想的勇氣和信心。有自信的感覺實在太好了,相信每一個人都認同。而對那個能增加你這種良好感覺的人,你只能心生感激。於是蘇姍更可愛。
第四,由於蘇姍歌聲的成gong,她先前那些極為平民化的動作:上台那毫無訓練的幾步走,尤其是不該下台時往台下走,被叫回來時的那幾個將軍步、得了三個Yes之後的跺腳、揮拳,和最後離開舞台時的飛吻等等,都增加了她的可愛度,使觀眾更喜愛這個本色、本質、根本不懂得做作、矯情的蘇姍。
第五,三個評委那發自內心的、感性的、充滿人道情懷、推崇正向價值的評語,完全呼應、表達了台下那些把手掌拍疼了的觀眾的心聲。從評委,到觀眾,大家都從前面的世俗、成見中走出,承認前面的錯誤,接受真正的價值。面對這樣誠實的觀眾,這樣心地善良的評委,怎麼能不令人感動。沒有這樣的靈魂,再怎麼美麗的歌聲,也不會有回音壁。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人心中光明的一面的勝利,讓所有的人都激動、開心。這個瞬間,人類靈魂那美麗的一面的共振,讓人們感覺到世界多美好!這是這個7分鐘短片的重要魅力之一。
第六,這個短片的攝影、剪輯實在可謂完美,應打滿分。攝影和剪輯都絕對不只是技術,而是藝術!無論從蘇姍歌唱的近距離,到觀眾歡呼的整體畫面,到評委的面部特寫,都轉換的恰到好處。而且在蘇姍回答評委西蒙的提問時,那個吊眼珠的小丫頭、那個憤怒蘇姍想當佩姬的中年婦女等的快閃,給了庸俗、市儈的那一面一個直接的、清晰的視覺感受。於是後來人們戰勝偏見,為蘇姍的歡呼就顯得更加可貴。這是通過視覺藝術的表達,強化了反差的效應。這就是亮點通過黑點的襯托才更鮮亮;英雄得有壞蛋襯托,才顯得更高大。這整台節目,完全是現場實錄,但其完美效果,即使好萊塢的導演絞盡腦汁,也不可能達到。這就像很多現實中發生的事,比小說家編的還令人目瞪口呆一樣。
通過感官享受,既得到情感的抒發,更得到靈魂的昇華。這就是蘇姍的歌聲和這個7分鐘短片橫掃全球幾千萬人心的原因所在。
2009年4月19日於美國
作者附記:
Youtube蘇姍歌網址:
有中文字幕的刪節本網址:
有她綜合消息和影視的網站: http://www.susan-boyle.com
——原載《觀察》
□ 〔 資料來源: 曹長青網站 | 引用網址 〕
首頁回上一頁轉寄列印
「台灣台北市松江路9號14樓」 , 電話:02-25175681 , 傳真:02-25175682 , 建國會郵政劃撥帳號:1882-8111 戶名:彭明敏 , E-Mail:hion.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