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版主: 版主021
-
- 部長級
- 文章: 6977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12, 2008 10:22 pm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 ... enter8.htm
2009-1-5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新科醫師們協助扶緣服務協會洗碗筷。(記者王善嬿攝)
新科醫師居家訪視,與老人家話家常。(記者王善嬿攝)
←↙新科醫師們協助扶緣服務協會包愛心便當。(記者王善嬿攝)
記者王善嬿、蔡宗勳/專題報導
看著民眾川流不息上門、師父好整以暇依序幫人收驚,讓初次接觸的家醫科醫師盧佳文相當震撼,感覺眼前這一幕,和患者向醫師求診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收驚是信者恆信的傳統民俗療法,看診則是講求實事求是的醫療科學。
與新港扶緣協會合作
衛生署實施「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新港扶緣服務協會成為合作對象之一,協助安排各合作醫院醫生的社區實務行程,讓新科醫生們以一至兩個星期時間了解社區特色,到社區駐點協助量血壓、分送獨居老人愛心便當、見識收驚民俗療法等課程。
盧佳文表示,「收驚」初體驗,感受很強烈,發現收驚如同看診掛號般,每位客人的生辰八字、求神問卜原委,就像是病歷,每當客人再次上門,師父隨即能翻出以前「掛號」資料,了解其病痛源,透過收驚儀式與閒話家常,紓解客人心裡的隱憂。
親身接觸民俗療法
盧佳文強調,以患者衣服包白米、點三炷香請神,口中誦唸收驚咒語,儀式相當莊嚴,可以感覺到這種另類醫病之間的溝通、信賴,如果現代醫生在看診時,能多點類似的關懷,相信可消除彼此間的隔閡、增加診斷的準確性。
內科醫師張歐高奇則認為幫獨居老人送餐,是很特別的經驗,除了滿足吃的需求外,也利用機會探視,內心很感動。只是鄉下老人愛買電台廣告販售的藥物,讓這群新科醫師費解、憂心。
張歐高奇說,很多老人都有買電台藥物的習慣,深入了解發現,原來老人家已被電台「洗腦」,加上電台主持人三不五時打電話來關心,讓老人家覺得備受關心,對「貼心」的電台主持人也就更加「交心」,紛紛掏腰包買藥。
盧佳文與復健科醫師謝曉芙異口同聲表示,「廣告藥」操控老人健康,在鄉下可說非常嚴重,建議如果能加強社區醫療居家訪視功能,加上醫師改變心態,讓年老患者感到受尊重,應可抑制這類電台藥物蔓延。
人本出發照顧病患
新科醫師「來去新港」之後,大多有一個共同體認,就是醫師一定要有走入社區、走入人群的觀念,因為未來提供的醫療將不再只是「醫病」,而是更有人性、以人為本位去照顧每個人的健康。
盧佳文指出,社區見習讓她收穫很多,建議「社區醫療課程」可分兩階段執行,除現行畢業後第一年外,大五、大六就可以安排深入社區,且時間可增長為一至二個月,看得更多、了解愈深,將有助於日後站到第一線獨當一面。
陳錦煌指出,透過一般醫學訓練的社區課程,讓新生代醫師了解基層各行各業特有的生活習慣,如果帶領人或團體用心、新科醫生有心,相信可以激出火花,讓這群即將在專業領域發光發亮的年輕醫師,體認到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重要,進而實踐預防醫學精神,跳脫有病治病的醫院訓練。
~~~~~~~~~~~~~~~~~~~~~~~~~~~~~~~~~~~~~~~~~~~~~~~~~~~~~~~~~~~~~~~~~~~~~~~~~~~~~~~~~~~~~~~~~~~~~~~`
PGY 越走越偏,最好是幫人洗筷子、包便當才能成為好醫師啦。
那新科法官、檢察官和老師要不要也去洗筷子、包便當?
新科立委和總統要不要?
又是“醫界前輩、大老”想出來的新花招吧,
為什麼法界、杏壇就沒有這種愛折騰後人的“前輩、大老”?
2009-1-5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新科醫師們協助扶緣服務協會洗碗筷。(記者王善嬿攝)
新科醫師居家訪視,與老人家話家常。(記者王善嬿攝)
←↙新科醫師們協助扶緣服務協會包愛心便當。(記者王善嬿攝)
記者王善嬿、蔡宗勳/專題報導
看著民眾川流不息上門、師父好整以暇依序幫人收驚,讓初次接觸的家醫科醫師盧佳文相當震撼,感覺眼前這一幕,和患者向醫師求診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收驚是信者恆信的傳統民俗療法,看診則是講求實事求是的醫療科學。
與新港扶緣協會合作
衛生署實施「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新港扶緣服務協會成為合作對象之一,協助安排各合作醫院醫生的社區實務行程,讓新科醫生們以一至兩個星期時間了解社區特色,到社區駐點協助量血壓、分送獨居老人愛心便當、見識收驚民俗療法等課程。
盧佳文表示,「收驚」初體驗,感受很強烈,發現收驚如同看診掛號般,每位客人的生辰八字、求神問卜原委,就像是病歷,每當客人再次上門,師父隨即能翻出以前「掛號」資料,了解其病痛源,透過收驚儀式與閒話家常,紓解客人心裡的隱憂。
親身接觸民俗療法
盧佳文強調,以患者衣服包白米、點三炷香請神,口中誦唸收驚咒語,儀式相當莊嚴,可以感覺到這種另類醫病之間的溝通、信賴,如果現代醫生在看診時,能多點類似的關懷,相信可消除彼此間的隔閡、增加診斷的準確性。
內科醫師張歐高奇則認為幫獨居老人送餐,是很特別的經驗,除了滿足吃的需求外,也利用機會探視,內心很感動。只是鄉下老人愛買電台廣告販售的藥物,讓這群新科醫師費解、憂心。
張歐高奇說,很多老人都有買電台藥物的習慣,深入了解發現,原來老人家已被電台「洗腦」,加上電台主持人三不五時打電話來關心,讓老人家覺得備受關心,對「貼心」的電台主持人也就更加「交心」,紛紛掏腰包買藥。
盧佳文與復健科醫師謝曉芙異口同聲表示,「廣告藥」操控老人健康,在鄉下可說非常嚴重,建議如果能加強社區醫療居家訪視功能,加上醫師改變心態,讓年老患者感到受尊重,應可抑制這類電台藥物蔓延。
人本出發照顧病患
新科醫師「來去新港」之後,大多有一個共同體認,就是醫師一定要有走入社區、走入人群的觀念,因為未來提供的醫療將不再只是「醫病」,而是更有人性、以人為本位去照顧每個人的健康。
盧佳文指出,社區見習讓她收穫很多,建議「社區醫療課程」可分兩階段執行,除現行畢業後第一年外,大五、大六就可以安排深入社區,且時間可增長為一至二個月,看得更多、了解愈深,將有助於日後站到第一線獨當一面。
陳錦煌指出,透過一般醫學訓練的社區課程,讓新生代醫師了解基層各行各業特有的生活習慣,如果帶領人或團體用心、新科醫生有心,相信可以激出火花,讓這群即將在專業領域發光發亮的年輕醫師,體認到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重要,進而實踐預防醫學精神,跳脫有病治病的醫院訓練。
~~~~~~~~~~~~~~~~~~~~~~~~~~~~~~~~~~~~~~~~~~~~~~~~~~~~~~~~~~~~~~~~~~~~~~~~~~~~~~~~~~~~~~~~~~~~~~~`
PGY 越走越偏,最好是幫人洗筷子、包便當才能成為好醫師啦。
那新科法官、檢察官和老師要不要也去洗筷子、包便當?
新科立委和總統要不要?
又是“醫界前輩、大老”想出來的新花招吧,
為什麼法界、杏壇就沒有這種愛折騰後人的“前輩、大老”?
2019-01-04 回應《告台灣同胞書》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一國兩制
2019-01-04 蔡英文回應「告台灣同胞書」被按讚 柯P諷:一日行情
2019-01-05 諷蔡英文一日行情被噓爆 柯P:我比較務實
2019-05-14 小英強調台非挑釁 柯嗆台灣不是 只有她是
2019-05-14 蔡英文強調不是挑釁者 柯P:她當總統兩岸更安靜還緊張?
2019-05-30 蔡拒一國兩制是挑釁 柯:甚麼都不要講就好
2019-07-05 劉結一提習「告台灣同胞書」 柯P:他總是要講他該講的話 還好啦
2019-01-04 蔡英文回應「告台灣同胞書」被按讚 柯P諷:一日行情
2019-01-05 諷蔡英文一日行情被噓爆 柯P:我比較務實
2019-05-14 小英強調台非挑釁 柯嗆台灣不是 只有她是
2019-05-14 蔡英文強調不是挑釁者 柯P:她當總統兩岸更安靜還緊張?
2019-05-30 蔡拒一國兩制是挑釁 柯:甚麼都不要講就好
2019-07-05 劉結一提習「告台灣同胞書」 柯P:他總是要講他該講的話 還好啦
-
- R3
- 文章: 385
-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01, 2009 11:51 pm
- 來自: 阿猴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各行各業,求新求變
回顧當時,專科醫師制度實施時,不也是罵聲漫天
當大家悶著頭走向專科次專科的同時,卻往往也真的忽略了社區醫學這一區塊
經歷SARS之後,才驚覺,外科只會開刀,小兒科只會看小孩,婦產科只會看女人,精神科則什麼都不會
若非PGY1的實施,試想,大都會區的醫學畢業生,何時才能有機會,深入最基層的社區,看看那些孱弱無依的老人,聞聞那令人作嘔的房間味道
任何事情,兩面看,PGY1有何不好?既不耽誤拿專科,又可偷個閒(說真的,去問問,真的像渡假),更可體會何謂M型底部人的生活困苦情況。
做一行怨一行,再怎麼怨,還是得做,畢竟這行業,已經是百業至少top 10了。
若要怨,只能怨「生不逢時」,為什麼不早生個30-40年,那時候,沒有一個醫療院所會以倒閉收場的。
回顧當時,專科醫師制度實施時,不也是罵聲漫天
當大家悶著頭走向專科次專科的同時,卻往往也真的忽略了社區醫學這一區塊
經歷SARS之後,才驚覺,外科只會開刀,小兒科只會看小孩,婦產科只會看女人,精神科則什麼都不會
若非PGY1的實施,試想,大都會區的醫學畢業生,何時才能有機會,深入最基層的社區,看看那些孱弱無依的老人,聞聞那令人作嘔的房間味道
任何事情,兩面看,PGY1有何不好?既不耽誤拿專科,又可偷個閒(說真的,去問問,真的像渡假),更可體會何謂M型底部人的生活困苦情況。
做一行怨一行,再怎麼怨,還是得做,畢竟這行業,已經是百業至少top 10了。
若要怨,只能怨「生不逢時」,為什麼不早生個30-40年,那時候,沒有一個醫療院所會以倒閉收場的。
-
- V1
- 文章: 1179
-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06, 2008 11:30 pm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對不起打個岔mdma 寫:各行各業,求新求變
回顧當時,專科醫師制度實施時,不也是罵聲漫天
當大家悶著頭走向專科次專科的同時,卻往往也真的忽略了社區醫學這一區塊
經歷SARS之後,才驚覺,外科只會開刀,小兒科只會看小孩,婦產科只會看女人,精神科則什麼都不會
若非PGY1的實施,試想,大都會區的醫學畢業生,何時才能有機會,深入最基層的社區,看看那些孱弱無依的老人,聞聞那令人作嘔的房間味道
任何事情,兩面看,PGY1有何不好?既不耽誤拿專科,又可偷個閒(說真的,去問問,真的像渡假),更可體會何謂M型底部人的生活困苦情況。
做一行怨一行,再怎麼怨,還是得做,畢竟這行業,已經是百業至少top 10了。
若要怨,只能怨「生不逢時」,為什麼不早生個30-40年,那時候,沒有一個醫療院所會以倒閉收場的。
社區醫療就能改變這個現狀嗎
這些是可以安排在大學的學分
不需要在R1做
-
- 部長級
- 文章: 6977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12, 2008 10:22 pm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這位並輩是那一科的?指著精神科就罵我們什麼都不會?mdma 寫:經歷SARS之後,才驚覺,外科只會開刀,小兒科只會看小孩,婦產科只會看女人,精神科則什麼都不會
您在醫院沒照會過精神科?沒轉過病人給精神科?
術業有專攻,可以不要如此輕視其他科別好嗎?
醫學倫理的根源、希波克拉提斯的誓言中就有說,
“不攻擊同業”,您一次攻擊這麼多同業不好吧?
模仿您的句子,套用在那一科都可以。
2019-01-04 回應《告台灣同胞書》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一國兩制
2019-01-04 蔡英文回應「告台灣同胞書」被按讚 柯P諷:一日行情
2019-01-05 諷蔡英文一日行情被噓爆 柯P:我比較務實
2019-05-14 小英強調台非挑釁 柯嗆台灣不是 只有她是
2019-05-14 蔡英文強調不是挑釁者 柯P:她當總統兩岸更安靜還緊張?
2019-05-30 蔡拒一國兩制是挑釁 柯:甚麼都不要講就好
2019-07-05 劉結一提習「告台灣同胞書」 柯P:他總是要講他該講的話 還好啦
2019-01-04 蔡英文回應「告台灣同胞書」被按讚 柯P諷:一日行情
2019-01-05 諷蔡英文一日行情被噓爆 柯P:我比較務實
2019-05-14 小英強調台非挑釁 柯嗆台灣不是 只有她是
2019-05-14 蔡英文強調不是挑釁者 柯P:她當總統兩岸更安靜還緊張?
2019-05-30 蔡拒一國兩制是挑釁 柯:甚麼都不要講就好
2019-07-05 劉結一提習「告台灣同胞書」 柯P:他總是要講他該講的話 還好啦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基本上,我是贊成習醫過程中,要有深入社區基層甚至偏遠山區離島的醫療服務學習經驗的,如果有可能的話,海外第三世界落後地區都該去服務幾天體驗一下....
但是,排在哪個階段去, 是可以再討論討論一下.
但是,排在哪個階段去, 是可以再討論討論一下.
卡卡西老師說:
果然是意外性第一的忍者啊!
果然是意外性第一的忍者啊!
- 梅花鹿
- Angel
- 文章: 1580
-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22, 2008 7:35 pm
- 來自: 自由廣闊的台灣荒野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gucci37大請息怒,mdma大應只是有點想要幽默ㄧ下而已gucci37 寫:這位並輩是那一科的?指著精神科就罵我們什麼都不會?mdma 寫:經歷SARS之後,才驚覺,外科只會開刀,小兒科只會看小孩,婦產科只會看女人,精神科則什麼都不會
您在醫院沒照會過精神科?沒轉過病人給精神科?
術業有專攻,可以不要如此輕視其他科別好嗎?
醫學倫理的根源、希波克拉提斯的誓言中就有說,
“不攻擊同業”,您一次攻擊這麼多同業不好吧?
模仿您的句子,套用在那一科都可以。
斗膽替mdma大修改一下好了
偶想應是說"精神科除了不會開刀外,所有'人'的問題的都會"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taipeior
- V3
- 文章: 3276
- 註冊時間: 週六 11月 11, 2006 2:45 am
-
- R3
- 文章: 385
-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01, 2009 11:51 pm
- 來自: 阿猴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我就是精神科的gucci37 寫:這位並輩是那一科的?指著精神科就罵我們什麼都不會?mdma 寫:經歷SARS之後,才驚覺,外科只會開刀,小兒科只會看小孩,婦產科只會看女人,精神科則什麼都不會
您在醫院沒照會過精神科?沒轉過病人給精神科?
術業有專攻,可以不要如此輕視其他科別好嗎?
醫學倫理的根源、希波克拉提斯的誓言中就有說,
“不攻擊同業”,您一次攻擊這麼多同業不好吧?
模仿您的句子,套用在那一科都可以。
SARS時,我深深體會到,鑽入精神科太久,真的許多臨床的東西,基本的內外科基礎,變得非常陌生了,不信你問問現場資深主治(拿到專科三年以上)精神科醫師,哪一個對內外科還有信心?哪幾個還會看胸部X光片?
-
- 指導教授
- 文章: 8219
-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8, 2006 1:03 pm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有醫學院的大學有一個特色就是醫療服務隊特多gucci37 寫: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 ... enter8.htm
2009-1-5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新科醫師們協助扶緣服務協會洗碗筷。(記者王善嬿攝)
新科醫師居家訪視,與老人家話家常。(記者王善嬿攝)
←↙新科醫師們協助扶緣服務協會包愛心便當。(記者王善嬿攝)
記者王善嬿、蔡宗勳/專題報導
看著民眾川流不息上門、師父好整以暇依序幫人收驚,讓初次接觸的家醫科醫師盧佳文相當震撼,感覺眼前這一幕,和患者向醫師求診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收驚是信者恆信的傳統民俗療法,看診則是講求實事求是的醫療科學。
與新港扶緣協會合作
衛生署實施「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新港扶緣服務協會成為合作對象之一,協助安排各合作醫院醫生的社區實務行程,讓新科醫生們以一至兩個星期時間了解社區特色,到社區駐點協助量血壓、分送獨居老人愛心便當、見識收驚民俗療法等課程。
盧佳文表示,「收驚」初體驗,感受很強烈,發現收驚如同看診掛號般,每位客人的生辰八字、求神問卜原委,就像是病歷,每當客人再次上門,師父隨即能翻出以前「掛號」資料,了解其病痛源,透過收驚儀式與閒話家常,紓解客人心裡的隱憂。
親身接觸民俗療法
盧佳文強調,以患者衣服包白米、點三炷香請神,口中誦唸收驚咒語,儀式相當莊嚴,可以感覺到這種另類醫病之間的溝通、信賴,如果現代醫生在看診時,能多點類似的關懷,相信可消除彼此間的隔閡、增加診斷的準確性。
內科醫師張歐高奇則認為幫獨居老人送餐,是很特別的經驗,除了滿足吃的需求外,也利用機會探視,內心很感動。只是鄉下老人愛買電台廣告販售的藥物,讓這群新科醫師費解、憂心。
張歐高奇說,很多老人都有買電台藥物的習慣,深入了解發現,原來老人家已被電台「洗腦」,加上電台主持人三不五時打電話來關心,讓老人家覺得備受關心,對「貼心」的電台主持人也就更加「交心」,紛紛掏腰包買藥。
盧佳文與復健科醫師謝曉芙異口同聲表示,「廣告藥」操控老人健康,在鄉下可說非常嚴重,建議如果能加強社區醫療居家訪視功能,加上醫師改變心態,讓年老患者感到受尊重,應可抑制這類電台藥物蔓延。
人本出發照顧病患
新科醫師「來去新港」之後,大多有一個共同體認,就是醫師一定要有走入社區、走入人群的觀念,因為未來提供的醫療將不再只是「醫病」,而是更有人性、以人為本位去照顧每個人的健康。
盧佳文指出,社區見習讓她收穫很多,建議「社區醫療課程」可分兩階段執行,除現行畢業後第一年外,大五、大六就可以安排深入社區,且時間可增長為一至二個月,看得更多、了解愈深,將有助於日後站到第一線獨當一面。
陳錦煌指出,透過一般醫學訓練的社區課程,讓新生代醫師了解基層各行各業特有的生活習慣,如果帶領人或團體用心、新科醫生有心,相信可以激出火花,讓這群即將在專業領域發光發亮的年輕醫師,體認到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重要,進而實踐預防醫學精神,跳脫有病治病的醫院訓練。
~~~~~~~~~~~~~~~~~~~~~~~~~~~~~~~~~~~~~~~~~~~~~~~~~~~~~~~~~~~~~~~~~~~~~~~~~~~~~~~~~~~~~~~~~~~~~~~`
PGY 越走越偏,最好是幫人洗筷子、包便當才能成為好醫師啦。
那新科法官、檢察官和老師要不要也去洗筷子、包便當?
新科立委和總統要不要?
又是“醫界前輩、大老”想出來的新花招吧,
為什麼法界、杏壇就沒有這種愛折騰後人的“前輩、大老”?
許多醫學生早就從出醫療服務隊中學到更多
- 老烏鴉
- 指導教授
- 文章: 8938
- 註冊時間: 週一 9月 04, 2006 10:20 am
- 來自: 台灣尾
-
- R3
- 文章: 385
-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01, 2009 11:51 pm
- 來自: 阿猴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對不起打個岔
社區醫療就能改變這個現狀嗎
這些是可以安排在大學的學分
不需要在R1做[/quote]
每個階段每個階段看事情,總有不同感受
醫學生看PGY,住院醫看PGY,專科醫看PGY,教授、衛生署高層們...看法都不同
既然我們是醫師,是懸壺濟世的醫師,真正懸壺之前,是否也該花一個月時間,邊渡假邊瞭解窮苦人家,為什麼為了區區健保漲五元十元而叫苦連天,走在路上,看到五元硬幣,大概連彎腰撿都嫌麻煩,可知偏遠離島居民,為了沒公車錢,感冒放成肺炎?
PGY1的醫師們,回去後,大都覺得這個月不是浪費時間,評價也都正面的。在教學醫院緊張忙碌生活之餘,稍做喘息且感受不同層級醫療資源。
雖然不能馬上改變什麼,但是卻也沒傷害到什麼,對吧!?
更何況日積月累的蝴蝶效應,怎知我們下一代不會有更好的醫療品質呢?
社區醫療就能改變這個現狀嗎
這些是可以安排在大學的學分
不需要在R1做[/quote]
每個階段每個階段看事情,總有不同感受
醫學生看PGY,住院醫看PGY,專科醫看PGY,教授、衛生署高層們...看法都不同
既然我們是醫師,是懸壺濟世的醫師,真正懸壺之前,是否也該花一個月時間,邊渡假邊瞭解窮苦人家,為什麼為了區區健保漲五元十元而叫苦連天,走在路上,看到五元硬幣,大概連彎腰撿都嫌麻煩,可知偏遠離島居民,為了沒公車錢,感冒放成肺炎?
PGY1的醫師們,回去後,大都覺得這個月不是浪費時間,評價也都正面的。在教學醫院緊張忙碌生活之餘,稍做喘息且感受不同層級醫療資源。
雖然不能馬上改變什麼,但是卻也沒傷害到什麼,對吧!?
更何況日積月累的蝴蝶效應,怎知我們下一代不會有更好的醫療品質呢?
-
- 部長級
- 文章: 6977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12, 2008 10:22 pm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您要自嘲、devalue 自已、要當搖頭丸是您的幽默,mdma 寫:我就是精神科的gucci37 寫:這位並輩是那一科的?指著精神科就罵我們什麼都不會?mdma 寫:經歷SARS之後,才驚覺,外科只會開刀,小兒科只會看小孩,婦產科只會看女人,精神科則什麼都不會
您在醫院沒照會過精神科?沒轉過病人給精神科?
術業有專攻,可以不要如此輕視其他科別好嗎?
醫學倫理的根源、希波克拉提斯的誓言中就有說,
“不攻擊同業”,您一次攻擊這麼多同業不好吧?
模仿您的句子,套用在那一科都可以。
SARS時,我深深體會到,鑽入精神科太久,真的許多臨床的東西,基本的內外科基礎,變得非常陌生了,不信你問問現場資深主治(拿到專科三年以上)精神科醫師,哪一個對內外科還有信心?哪幾個還會看胸部X光片?
不用把所有精神科醫師都拖下水,我從不以為自已什麼都不會。
你這麼看不起自已的科別,不爽就去轉內科啊。
藍球大帝 Jordan 打棒球也打的很爛,所以他什麼都不會?
你要不要順便也罵一下李遠哲什麼都不會?他對詩經、尚書的認識大概也沒什麼信心,
所以他也什麼都不會?
要建構一般社區醫療網,這論壇上有一大堆開業前輩,他們就是,
我們精神科的比不上他們這一方面,但是精神科難道沒有深入社區嗎?
沒有去homecare?精神科有精神科的社區專業服務,
不會內科,是因為術業有專攻,我很自豪我的精神科專業能力,
從不以我內科比不上內科醫師,接生比不上婦產性醫師,開刀比不上外科醫師為恥。
更況你的回文一開始就跳題了,我從沒說PGY這個制度是錯的,
我說的是如新聞中的方向,是偏的。
2019-01-04 回應《告台灣同胞書》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一國兩制
2019-01-04 蔡英文回應「告台灣同胞書」被按讚 柯P諷:一日行情
2019-01-05 諷蔡英文一日行情被噓爆 柯P:我比較務實
2019-05-14 小英強調台非挑釁 柯嗆台灣不是 只有她是
2019-05-14 蔡英文強調不是挑釁者 柯P:她當總統兩岸更安靜還緊張?
2019-05-30 蔡拒一國兩制是挑釁 柯:甚麼都不要講就好
2019-07-05 劉結一提習「告台灣同胞書」 柯P:他總是要講他該講的話 還好啦
2019-01-04 蔡英文回應「告台灣同胞書」被按讚 柯P諷:一日行情
2019-01-05 諷蔡英文一日行情被噓爆 柯P:我比較務實
2019-05-14 小英強調台非挑釁 柯嗆台灣不是 只有她是
2019-05-14 蔡英文強調不是挑釁者 柯P:她當總統兩岸更安靜還緊張?
2019-05-30 蔡拒一國兩制是挑釁 柯:甚麼都不要講就好
2019-07-05 劉結一提習「告台灣同胞書」 柯P:他總是要講他該講的話 還好啦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社區醫療還列入家醫科必修科目,想當年我們每年都要投入三個月深入偏遠山區去執業。
每天不是看診,就是去社區演講,去社區訪視。
鄉下地方人情味特好,常常會送我們一些農產品。感覺很窩心。
衛生所幾乎是老人早上的聚會場所,而且農忙時刻,門診就門可羅雀。
其實我覺得每個醫師走一下PGY,去體會一下鄉下地方的特殊醫療狀況有何不可?
越專科制度會讓醫師越不敢放手去做,特別是想開業的醫師,一定要去社區觀察一下!
每天不是看診,就是去社區演講,去社區訪視。
鄉下地方人情味特好,常常會送我們一些農產品。感覺很窩心。
衛生所幾乎是老人早上的聚會場所,而且農忙時刻,門診就門可羅雀。
其實我覺得每個醫師走一下PGY,去體會一下鄉下地方的特殊醫療狀況有何不可?
越專科制度會讓醫師越不敢放手去做,特別是想開業的醫師,一定要去社區觀察一下!
-
- 註冊會員
- 文章: 80
- 註冊時間: 週三 7月 18, 2007 4:07 am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1gucci37 寫: PGY 越走越偏,最好是幫人洗筷子、包便當才能成為好醫師啦。
那新科法官、檢察官和老師要不要也去洗筷子、包便當?
新科立委和總統要不要?
又是「醫界前輩、大老」想出來的新花招吧,
為什麼法界、杏壇就沒有這種愛折騰後人的「前輩、大老」?
小心以後有仇醫團體將此發揚光大, 所有醫師每年數月須強制輪流下放,
否則吊銷執照, 這樣她們的醫界內應就爽了 (阿飄)
她們的理由可以是: PGY不是讓人很滿意嗎? 所有醫界不是一致好評嗎? 故為了提升醫療品質, 加強醫師醫德, 即日起擴大實施所有醫界,不可能嗎!? (當然會有大老非常同意, 然後說: 我們大老不用下放, 其他人通通一視同仁)
最後由 ZZZZ 於 週二 1月 06, 2009 10:52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
- R3
- 文章: 385
-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01, 2009 11:51 pm
- 來自: 阿猴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受教,謝謝!gucci37 寫:您要自嘲、devalue 自已、要當搖頭丸是您的幽默,mdma 寫:我就是精神科的gucci37 寫:這位並輩是那一科的?指著精神科就罵我們什麼都不會?mdma 寫:經歷SARS之後,才驚覺,外科只會開刀,小兒科只會看小孩,婦產科只會看女人,精神科則什麼都不會
您在醫院沒照會過精神科?沒轉過病人給精神科?
術業有專攻,可以不要如此輕視其他科別好嗎?
醫學倫理的根源、希波克拉提斯的誓言中就有說,
“不攻擊同業”,您一次攻擊這麼多同業不好吧?
模仿您的句子,套用在那一科都可以。
SARS時,我深深體會到,鑽入精神科太久,真的許多臨床的東西,基本的內外科基礎,變得非常陌生了,不信你問問現場資深主治(拿到專科三年以上)精神科醫師,哪一個對內外科還有信心?哪幾個還會看胸部X光片?
不用把所有精神科醫師都拖下水,我從不以為自已什麼都不會。
你這麼看不起自已的科別,不爽就去轉內科啊。
藍球大帝 Jordan 打棒球也打的很爛,所以他什麼都不會?
你要不要順便也罵一下李遠哲什麼都不會?他對詩經、尚書的認識大概也沒什麼信心,
所以他也什麼都不會?
要建構一般社區醫療網,這論壇上有一大堆開業前輩,他們就是,
我們精神科的比不上他們這一方面,但是精神科難道沒有深入社區嗎?
沒有去homecare?精神科有精神科的社區專業服務,
不會內科,是因為術業有專攻,我很自豪我的精神科專業能力,
從不以我內科比不上內科醫師,接生比不上婦產性醫師,開刀比不上外科醫師為恥。
更況你的回文一開始就跳題了,我從沒說PGY這個制度是錯的,
我說的是如新聞中的方向,是偏的。
-
- V3
- 文章: 3355
-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13, 2006 3:50 pm
- 來自: 他鄉
-
- R3
- 文章: 385
-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01, 2009 11:51 pm
- 來自: 阿猴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ceciltcy 寫:大家都去體驗一下「社區醫療」是很好啦,
不過應該和社會服務有點不一樣吧,
洗碗筷、包便當是很符合大眾對醫師的期待(?)
但絕對不等於「社區醫療」。
證嚴上人,創立慈濟之初,也絕對沒想過她自己.....
到頭來變成個「拾荒婦」(sorry!許多人可能覺得形容不敬,但上人若得知此形容,想必樂於接受,因為各行各業各有貢獻,並無貴賤)
環環相扣之下,藉著送便當,關懷,洗筷子等小細節,更能深入獨居老人內心深層,更能瞭解疾病背後存在著多少辛酸,不是嗎?
-
- R3
- 文章: 375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7, 2008 7:24 am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我以前的醫院有 SARS 病房; 當 全院開會要討論進SARS病房的班表時mdma 寫:各行各業,求新求變
回顧當時,專科醫師制度實施時,不也是罵聲漫天
當大家悶著頭走向專科次專科的同時,卻往往也真的忽略了社區醫學這一區塊
經歷SARS之後,才驚覺,外科只會開刀,小兒科只會看小孩,婦產科只會看女人,精神科則什麼都不會
若非PGY1的實施,試想,大都會區的醫學畢業生,何時才能有機會,深入最基層的社區,看看那些孱弱無依的老人,聞聞那令人作嘔的房間味道
任何事情,兩面看,PGY1有何不好?既不耽誤拿專科,又可偷個閒(說真的,去問問,真的像渡假),更可體會何謂M型底部人的生活困苦情況。
做一行怨一行,再怎麼怨,還是得做,畢竟這行業,已經是百業至少top 10了。
若要怨,只能怨「生不逢時」,為什麼不早生個30-40年,那時候,沒有一個醫療院所會以倒閉收場的。
真的就是... A:我是皮膚科 不會... B: 我是精神科 不會... C: 我是內科 但是家有幼兒老母 不能進
D :我是孩子科 還是得乖乖進去 ... ...
人的本性這裡看的見 不管是哪一科醫師 或是 說不會 在外界眼光都是藉口
這也是以後上面想極力推展PGY的重要原因
mdma 想表達的是這個罷
- taipeior
- V3
- 文章: 3276
- 註冊時間: 週六 11月 11, 2006 2:45 am
-
- V2
- 文章: 2374
- 註冊時間: 週五 4月 04, 2008 10:19 pm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走回頭路,古代外科跟理髮師是混合,進步的社會是分工的老烏鴉 寫:學生時, 也參加過陽明十字軍到基層去做問卷, 多了解一下鄉土民情不是啥壞事.
會有反彈, 大概是自願與被迫的差別吧!
偏遠的地區,應由另外的科別或社區醫學還發展,
不宜對現有的體制全然否定,
就像有包子達人,你能要求他也要會做麵?
-
- V3
- 文章: 3355
-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13, 2006 3:50 pm
- 來自: 他鄉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回收場老闆不等於拾荒婦,mdma 寫:ceciltcy 寫:大家都去體驗一下「社區醫療」是很好啦,
不過應該和社會服務有點不一樣吧,
洗碗筷、包便當是很符合大眾對醫師的期待(?)
但絕對不等於「社區醫療」。
證嚴上人,創立慈濟之初,也絕對沒想過她自己.....
到頭來變成個「拾荒婦」(sorry!許多人可能覺得形容不敬,但上人若得知此形容,想必樂於接受,因為各行各業各有貢獻,並無貴賤)
環環相扣之下,藉著送便當,關懷,洗筷子等小細節,更能深入獨居老人內心深層,更能瞭解疾病背後存在著多少辛酸,不是嗎?
社會服務也不等於社區醫療。
啊,抱歉,我太認真了.........

-
- V4
- 文章: 4240
- 註冊時間: 週一 4月 28, 2008 9:11 pm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PGY1 理念很好
真要改善醫療本位主義
建立全人照顧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
轉診制度的落實
平行 垂直轉診
尤其垂直 上轉下
根本沒做
家醫制度(包含所有基層醫師)的擴大......
讓病人合適在那裡看
就在哪裡看
讓各有專長的醫師
各司其職
才對! (壓力)
真要改善醫療本位主義
建立全人照顧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
轉診制度的落實
平行 垂直轉診
尤其垂直 上轉下
根本沒做
家醫制度(包含所有基層醫師)的擴大......
讓病人合適在那裡看
就在哪裡看
讓各有專長的醫師
各司其職
才對! (壓力)
最後由 kcfc 於 週二 1月 06, 2009 11:54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 老烏鴉
- 指導教授
- 文章: 8938
- 註冊時間: 週一 9月 04, 2006 10:20 am
- 來自: 台灣尾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我呆在center及醫院共12年, 從 intern 到VS被教育的是, LMD 是落伍的, 沒水準的, 常會耽誤病情的, 寫病歷時提到 LMD 也多是輕視的...droveye 寫:走回頭路,古代外科跟理髮師是混合,進步的社會是分工的老烏鴉 寫:學生時, 也參加過陽明十字軍到基層去做問卷, 多了解一下鄉土民情不是啥壞事.
會有反彈, 大概是自願與被迫的差別吧!
偏遠的地區,應由另外的科別或社區醫學還發展,
不宜對現有的體制全然否定,
就像有包子達人,你能要求他也要會做麵?
直到自己當了 LMD 11 年, 才知道基層醫療(社區醫療)是完全不同的, 不是呆在醫院所能體會的. 與高榮的同窗聊起, 他很訝異於開業醫必須對整個社區了解得如此鉅細靡遺!
不是每個R都會自行開業, 但是讓他有機會了解基層醫療也不是啥壞事!
老伴, 老本, 老友, 老狗俱全. 足矣!
- 老烏鴉
- 指導教授
- 文章: 8938
- 註冊時間: 週一 9月 04, 2006 10:20 am
- 來自: 台灣尾
-
- 註冊會員
- 文章: 1531
- 註冊時間: 週五 11月 07, 2008 11:36 pm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說的好 醫師不該是晉惠帝 應該接觸人群 這是應該的mdma 寫:各行各業,求新求變
回顧當時,專科醫師制度實施時,不也是罵聲漫天
當大家悶著頭走向專科次專科的同時,卻往往也真的忽略了社區醫學這一區塊
經歷SARS之後,才驚覺,外科只會開刀,小兒科只會看小孩,婦產科只會看女人,精神科則什麼都不會
若非PGY1的實施,試想,大都會區的醫學畢業生,何時才能有機會,深入最基層的社區,看看那些孱弱無依的老人,聞聞那令人作嘔的房間味道
任何事情,兩面看,PGY1有何不好?既不耽誤拿專科,又可偷個閒(說真的,去問問,真的像渡假),更可體會何謂M型底部人的生活困苦情況。
做一行怨一行,再怎麼怨,還是得做,畢竟這行業,已經是百業至少top 10了。
若要怨,只能怨「生不逢時」,為什麼不早生個30-40年,那時候,沒有一個醫療院所會以倒閉收場的。
生不逢時 這我不同意 試問民國20年的台南二中 請問以現在醫師的程度 誰考的上?
考上台南二中畢業後前幾名才能保送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 , 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一年才收幾個台灣人?? 非全國前十多名菁英份子 誰能當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生?
大老之所以為大老 就是他們經歷了比後進醫師更艱苦的求學過程
早期被日本人排擠
無法將全部時間用於讀書
沒錢點燈火讀書
上課前下課後要農作
開診所後要出診到非常鄉下的區域
每天半夜要起床十數次應付急診病患
連續三天三夜的門診...
經歷了這些 所以他們是大老
-
- 註冊會員
- 文章: 698
-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5:06 pm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是喔~~santo 寫:說的好 醫師不該是晉惠帝 應該接觸人群 這是應該的mdma 寫:各行各業,求新求變
回顧當時,專科醫師制度實施時,不也是罵聲漫天
當大家悶著頭走向專科次專科的同時,卻往往也真的忽略了社區醫學這一區塊
經歷SARS之後,才驚覺,外科只會開刀,小兒科只會看小孩,婦產科只會看女人,精神科則什麼都不會
若非PGY1的實施,試想,大都會區的醫學畢業生,何時才能有機會,深入最基層的社區,看看那些孱弱無依的老人,聞聞那令人作嘔的房間味道
任何事情,兩面看,PGY1有何不好?既不耽誤拿專科,又可偷個閒(說真的,去問問,真的像渡假),更可體會何謂M型底部人的生活困苦情況。
做一行怨一行,再怎麼怨,還是得做,畢竟這行業,已經是百業至少top 10了。
若要怨,只能怨「生不逢時」,為什麼不早生個30-40年,那時候,沒有一個醫療院所會以倒閉收場的。
生不逢時 這我不同意 試問民國20年的台南二中 請問以現在醫師的程度 誰考的上?
考上台南二中畢業後前幾名才能保送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 , 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一年才收幾個台灣人?? 非全國前十多名菁英份子 誰能當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生?
大老之所以為大老 就是他們經歷了比後進醫師更艱苦的求學過程
早期被日本人排擠
無法將全部時間用於讀書
沒錢點燈火讀書
上課前下課後要農作
開診所後要出診到非常鄉下的區域
每天半夜要起床十數次應付急診病患
連續三天三夜的門診...
經歷了這些 所以他們是大老
所以我們應該誓死支持大老所支持的民進黨
-
- CR
- 文章: 791
- 註冊時間: 週四 6月 26, 2008 10:21 am
- 來自: Grey area.....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歹勢! 吐嘈一下.說的好 醫師不該是晉惠帝 應該接觸人群 這是應該的
生不逢時 這我不同意 試問民國20年的台南二中 請問以現在醫師的程度 誰考的上?
考上台南二中畢業後前幾名才能保送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 , 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一年才收幾個台灣人?? 非全國前十多名菁英份子 誰能當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生?
大老之所以為大老 就是他們經歷了比後進醫師更艱苦的求學過程
早期被日本人排擠
無法將全部時間用於讀書
沒錢點燈火讀書
上課前下課後要農作
開診所後要出診到非常鄉下的區域
每天半夜要起床十數次應付急診病患
連續三天三夜的門診...
經歷了這些 所以他們是大老
民國20年距今: 98-20 = 78 年
當時讀南二中上帝大, 算17歲好了(range大些好了 15~20) , 78+(15~20) = 93~98 歲 !!
現在一面批評著下面醫師,一面在上位玩權,沽名釣譽,走後門把子女送去波蘭走後門的大老, 早不是受日本教育那一派,也都沒這樣老啦....
請不要把杜聰明,宋瑞樓.....這些真正令人敬重的大老, 跟這些心口不一的大老混在一起好嗎? 不要侮蔑先賢啊.....
考上醫學院的程度? 這不需您費心,我們只要每年公平制度下有志於醫的優秀高中生,拒絕走後門的!!!
跟民國20年時比? 這很難比較 ! 就像那時的內科聖經 Harrison,可能只有幾百頁; 而現在是兩大冊........連我的"次專科" 在當時也還沒有出現, 如何比較 ???
最後由 blind faith 於 週二 1月 06, 2009 1:23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We are all just prisoners here of our own device'
-
- 指導教授
- 文章: 8219
-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8, 2006 1:03 pm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看了以上這些才發現大家講的大老是不同一群人santo 寫:說的好 醫師不該是晉惠帝 應該接觸人群 這是應該的mdma 寫:各行各業,求新求變
回顧當時,專科醫師制度實施時,不也是罵聲漫天
當大家悶著頭走向專科次專科的同時,卻往往也真的忽略了社區醫學這一區塊
經歷SARS之後,才驚覺,外科只會開刀,小兒科只會看小孩,婦產科只會看女人,精神科則什麼都不會
若非PGY1的實施,試想,大都會區的醫學畢業生,何時才能有機會,深入最基層的社區,看看那些孱弱無依的老人,聞聞那令人作嘔的房間味道
任何事情,兩面看,PGY1有何不好?既不耽誤拿專科,又可偷個閒(說真的,去問問,真的像渡假),更可體會何謂M型底部人的生活困苦情況。
做一行怨一行,再怎麼怨,還是得做,畢竟這行業,已經是百業至少top 10了。
若要怨,只能怨「生不逢時」,為什麼不早生個30-40年,那時候,沒有一個醫療院所會以倒閉收場的。
生不逢時 這我不同意 試問民國20年的台南二中 請問以現在醫師的程度 誰考的上?
考上台南二中畢業後前幾名才能保送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 , 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一年才收幾個台灣人?? 非全國前十多名菁英份子 誰能當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生?
大老之所以為大老 就是他們經歷了比後進醫師更艱苦的求學過程
早期被日本人排擠
無法將全部時間用於讀書
沒錢點燈火讀書
上課前下課後要農作
開診所後要出診到非常鄉下的區域
每天半夜要起床十數次應付急診病患
連續三天三夜的門診...
經歷了這些 所以他們是大老
論輩分您應該跟我們口中的大老是同時代的,您也許也是目前的大老之一
您口中的大老是上一批的大老,距離我們有點遠了
-
- R3
- 文章: 385
-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01, 2009 11:51 pm
- 來自: 阿猴
Re: 社區醫療課 新科醫師震撼教育
WINDOW 寫: 看了以上這些才發現大家講的大老是不同一群人
論輩分您應該跟我們口中的大老是同時代的,您也許也是目前的大老之一
您口中的大老是上一批的大老,距離我們有點遠了
ㄟ......先澄清喔,我不是你們的「大老」
我兒女才國小,沒送去波蘭喔...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