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8/12/01 04:33 唐榮麗/台北報導
土木等四大技師公會鑑定貓纜塔柱及下方土石崩塌,昨日提出初步鑑定報告建議「優先考量遷移」T16塔柱。但台北市府未立即接受遷移建議,表示將等邊坡整治和塔柱加固後,再評估塔柱遷移或原地補強。根據工程進度,明年六月前貓纜不可能復駛。
文山區政大御花園薔蜜風災土石崩塌初步鑑定報告完成,北市土木、結構、水土、大地四大技師公會昨日公布初步結論指出,貓纜T16塔柱位置的下邊坡是舊有崩塌地及向源侵蝕之上游,屬環境地質敏感地區,加上九月連續三颱累積雨量一二七一毫米,致土壤含水量增高,造成土壤軟化及強度降低,使邊坡崩塌。
公會強調,T16塔柱深入地下的井式基礎原十五公尺,因土壤滑落以後目前懸挑約四公尺,若有地震,井式基礎承受的傾倒彎矩增加,既有配筋量也不符原設計的安全需求,下邊坡支撐力道又不足,T16塔柱現況結構及營運有安全顧慮。
四大公會表示,依鑑定調查成果及公共安全因素考量,T16塔柱應遷移或採現地補強方式處理,尤其建議「優先考量遷移」,T16塔柱下方的邊坡整治工程應盡速進行。
台北市長郝龍斌指出,將要求原統包商依這份鑑定結果盡速提出遷移或補強方案,市府沒有既定立場,不排除任何可能,也沒有時間表。但安全第一,其次才是工程可行性、經費。
郝龍斌還強調,市府會遵照技師公會建議,立即進行邊坡整治和塔柱加固工作,預計明年六月颱風季節前完成。在整治與加固未完成前,貓纜繼續停駛。
台北市議員莊瑞雄、劉耀仁、黃向群、王孝維抨擊市府花九百萬委託四大公會鑑定,結果「優先考量遷移」的專業建議卻不算數,反而變成遷移或補強的選擇題。他們質疑郝龍斌早有定見,就是就地修補,卻對外推拖。莊瑞雄還要求T16塔柱應趕快卸下來,以免地震來襲倒塌。
貓纜T16柱位於綾線上,有不可替代性,且前後面臨落差超過百公尺的深崖,根本沒遷移的空間。一位熟悉貓纜的專家強調:「一旦做成遷移決定,等於宣布貓纜停駛」。
這位專家指出,坍塌發生至今兩個月,除了蓋帆布,台北市政府做了什麼搶救措施?同時,台北縣土城市也發生國際路坍塌意外,面積、規模都比貓纜大很多,但台北縣政府當機立斷,連夜施作鋼軌樁並噴漿,防止表土繼續流失,果然通過連續幾場大雨的考驗,貓纜情況卻不斷惡化。他指出,這本來是一件簡單的事,卻因市府緊急應變不足,問題愈搞愈複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