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直上醫學中心部分分擔1200元《從民粹到醫奴:分級醫療的代價與真相》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頭像
mustela
V1
V1
文章: 1254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06 9:26 am
表達感謝: 1 次
擁有感謝: 16 次

2 >直上醫學中心部分分擔1200元《從民粹到醫奴:分級醫療的代價與真相》

文章 mustela »

2 直上醫學中心部分分擔1200元《從民粹到醫奴:分級醫療的代價與真相》

金蓋紅

改革一出,反彈隨之。有人說家住醫學中心附近,習慣了信任的醫師;有人說術後回診不便;有人擔心診所不願轉診、延誤病情。這些聲音真實,也值得傾聽。但若從台灣民粹史與醫奴犧牲史來看,這些反彈不只是情緒,而是制度長期失衡的反射。

台灣醫療長年以「便宜、快速、自由選擇」為榮,卻忽略了代價。醫學中心門診成了全民健保的第一入口,輕症病患佔比高達七成,急重症反而被擠在後排。醫師疲於奔命,住院虧損,急診崩潰,手術壓力山大,卻仍要撐起門診流量,因為那是點值,是升等,是現金流。

這不是醫療,是流量經濟。
這不是選擇,是制度性誤導。

如今改革啟動,未持轉診單者加收五成部分負擔,不是懲罰,而是矯正。不是限制病人,而是讓醫學中心回歸定位:處理急重難罕,承擔教學與研究,而非成為感冒與皮膚癢的第一站。

有人說:「我有錢,為何不能在家附近的醫學中心看診?」
當然可以。只要願意支付1200元部分負擔,沒人阻擋。
以前太便宜,本質上是全民買單;現在只是回歸使用者付費。

但真正的風險,不在病人,而在基層。
部長承諾醫學中心減量不減收,聽來合理,但若基層總額不擴增,病人回流只會讓診所與地區醫院爆量、人力崩潰、點值稀釋,最後只是把壓力從大醫院轉移到小醫院。

分級醫療若無總額擴增與人力補貼,只是分災,不是分工。
改革若無配套,只是轉嫁,不是重建。

我們要的不是行政調整,而是文明選擇。
讓醫學中心回歸定位,讓基層有力承接,讓整體醫療體系不再用錯誤的流量掩蓋真正的失衡。

這條路很長,因為我們不只在改革制度,更在矯正一種集體習慣。
但若我們不開始,就永遠困在民粹的迴圈與醫奴的犧牲裡。
頭像
hjh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9491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05, 2008 11:39 am
來自: Taiwan Formosa
表達感謝: 3 次
擁有感謝: 28 次

Re: 2 >直上醫學中心部分分擔1200元《從民粹到醫奴:分級醫療的代價與真相》

文章 hjh »

mustela 寫: 週三 10月 29, 2025 7:43 pm 2 直上醫學中心部分分擔1200元《從民粹到醫奴:分級醫療的代價與真相》

金蓋紅

改革一出,反彈隨之。有人說家住醫學中心附近,習慣了信任的醫師;有人說術後回診不便;有人擔心診所不願轉診、延誤病情。這些聲音真實,也值得傾聽。但若從台灣民粹史與醫奴犧牲史來看,這些反彈不只是情緒,而是制度長期失衡的反射。

台灣醫療長年以「便宜、快速、自由選擇」為榮,卻忽略了代價。醫學中心門診成了全民健保的第一入口,輕症病患佔比高達七成,急重症反而被擠在後排。醫師疲於奔命,住院虧損,急診崩潰,手術壓力山大,卻仍要撐起門診流量,因為那是點值,是升等,是現金流。

這不是醫療,是流量經濟。
這不是選擇,是制度性誤導。

如今改革啟動,未持轉診單者加收五成部分負擔,不是懲罰,而是矯正。不是限制病人,而是讓醫學中心回歸定位:處理急重難罕,承擔教學與研究,而非成為感冒與皮膚癢的第一站。

有人說:「我有錢,為何不能在家附近的醫學中心看診?」
當然可以。只要願意支付1200元部分負擔,沒人阻擋。
以前太便宜,本質上是全民買單;現在只是回歸使用者付費。

但真正的風險,不在病人,而在基層。
部長承諾醫學中心減量不減收,聽來合理,但若基層總額不擴增,病人回流只會讓診所與地區醫院爆量、人力崩潰、點值稀釋,最後只是把壓力從大醫院轉移到小醫院。

分級醫療若無總額擴增與人力補貼,只是分災,不是分工。
改革若無配套,只是轉嫁,不是重建。

我們要的不是行政調整,而是文明選擇。
讓醫學中心回歸定位,讓基層有力承接,讓整體醫療體系不再用錯誤的流量掩蓋真正的失衡。

這條路很長,因為我們不只在改革制度,更在矯正一種集體習慣。
但若我們不開始,就永遠困在民粹的迴圈與醫奴的犧牲裡。
大大這篇
感覺是參考/回應我這篇耶(https://forum.doctorvoice.org/viewtopic ... 6#p2523186
(sml)
頭像
mustela
V1
V1
文章: 1254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06 9:26 am
表達感謝: 1 次
擁有感謝: 16 次

Re: 2 >直上醫學中心部分分擔1200元《從民粹到醫奴:分級醫療的代價與真相》

文章 mustela »

hjh 寫: 週三 10月 29, 2025 8:28 pm
mustela 寫: 週三 10月 29, 2025 7:43 pm 2 直上醫學中心部分分擔1200元《從民粹到醫奴:分級醫療的代價與真相》

金蓋紅

改革一出,反彈隨之。有人說家住醫學中心附近,習慣了信任的醫師;有人說術後回診不便;有人擔心診所不願轉診、延誤病情。這些聲音真實,也值得傾聽。但若從台灣民粹史與醫奴犧牲史來看,這些反彈不只是情緒,而是制度長期失衡的反射。

台灣醫療長年以「便宜、快速、自由選擇」為榮,卻忽略了代價。醫學中心門診成了全民健保的第一入口,輕症病患佔比高達七成,急重症反而被擠在後排。醫師疲於奔命,住院虧損,急診崩潰,手術壓力山大,卻仍要撐起門診流量,因為那是點值,是升等,是現金流。

這不是醫療,是流量經濟。
這不是選擇,是制度性誤導。

如今改革啟動,未持轉診單者加收五成部分負擔,不是懲罰,而是矯正。不是限制病人,而是讓醫學中心回歸定位:處理急重難罕,承擔教學與研究,而非成為感冒與皮膚癢的第一站。

有人說:「我有錢,為何不能在家附近的醫學中心看診?」
當然可以。只要願意支付1200元部分負擔,沒人阻擋。
以前太便宜,本質上是全民買單;現在只是回歸使用者付費。

但真正的風險,不在病人,而在基層。
部長承諾醫學中心減量不減收,聽來合理,但若基層總額不擴增,病人回流只會讓診所與地區醫院爆量、人力崩潰、點值稀釋,最後只是把壓力從大醫院轉移到小醫院。

分級醫療若無總額擴增與人力補貼,只是分災,不是分工。
改革若無配套,只是轉嫁,不是重建。

我們要的不是行政調整,而是文明選擇。
讓醫學中心回歸定位,讓基層有力承接,讓整體醫療體系不再用錯誤的流量掩蓋真正的失衡。

這條路很長,因為我們不只在改革制度,更在矯正一種集體習慣。
但若我們不開始,就永遠困在民粹的迴圈與醫奴的犧牲裡。
大大這篇
感覺是參考/回應我這篇耶(https://forum.doctorvoice.org/viewtopic ... 6#p2523186
(sml)
YES
(GOODJOB) (cheer)
jack001
CR
CR
文章: 908
註冊時間: 週一 4月 14, 2008 12:41 pm
表達感謝: 48 次
擁有感謝: 12 次

Re: 2 >直上醫學中心部分分擔1200元《從民粹到醫奴:分級醫療的代價與真相》

文章 jack001 »

對喔,我怎麼覺得愈來愈不對勁,感覺部長從頭到尾都沒有關愛到健保基層診所,會不會病患湧到基層,點值掉到0.6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