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兒時》土壟間
在鄉下,相信大家都有見過碾米廠(米鉸仔bi2 ka-a),那是日本人來了之後,開始有電力,從此稻谷脫殼成米,就是靠碾米廠。過去的農民,稻谷收割後,都是存在家中,米吃完了,就抔一些稻谷去碾米廠挨(ue)成米,所以古早的鄉下,一個村庄起碼有一兩家碾米廠。
可是,筆者小時候的日治時代,臺灣還有很多地方沒有電,沒有電就沒有碾米廠。臺灣在日治之前的清代,吃米就是靠土壟間(thoo5 lang5 king),也就是像碾米廠一樣把稻谷脫殼成米,它不須用電而是用人工的。
土壟間之稱為「間」是店的意思,如同跤梢間(kha sau king)就是妓女店。土壟間不是用電的,而是人工拖的。土壟有二種;小型的是用人的雙手挨磨的,大型的是用牛拖的。其經營方式也分二種,一種是自己挑稻谷去,自己挨磨,這樣比較便宜(只借土壟),另一種是只挑稻谷去,那裡有人幫你磨,這樣要另付工資,比較貴一些。
把稻谷脫殼成米叫挨土壟(ue thoo5 lang5),就類似把米挨成米漿叫做挨粿(ue keh2)。土壟把稻谷挨成米只是糙米,糙米必須再用舂臼(tsing khu7)把它搥成白米才能煮飯吃,所以古早人那麼珍惜吃飯就是米來之不易,記憶中,我們小時候,吃飯把飯粒掉在地上,阿嬤就叫我們撿起來吃,不像現在的人撿起來吃說那很髒不能吃。
土壟類似挨粿的石磨,只是土壟是三合土裝在圓形竹篾籠內,上下二層土壟就可以挨稻谷了,因為土壟是泥土的,不會像石磨那樣重,才不會把稻谷磨碎。
我小時候的日治末期,因戰爭物資缺乏,米就是管制品,那時候的農民收成都必須實報繳給國家,有些農民就私藏一些稻谷不報,這些不報的稻谷也不敢拿到碾米廠去脫殼,就偷偷的用土壟挨成米,然後再偷偷的把它舂成白米,記得我媽媽妯娌都是三更半夜在舂米,因為那個時間不會有警察來抓私藏米。
《回憶兒時》土壟間
版主: 版主021
-
- V1
- 文章: 1246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6, 2008 9:58 am
- 來自: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