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繽紛】退休
民國60年代,退休和死亡是同義詞,當年,臺灣人的平均壽命68.8歲(1972),公務員65歲、職工60歲退休,通常退休後兩三年就再見了,所以那時候的人都說:退休就是職退+命休。
那時候的退休金是一次領,不像現在是領月退俸。一般基層公務員一次退,大約可以領到40-50萬元,當年的40-50萬元可以買一棟透天樓仔厝,精算起來可能比現在的月退俸還要好。
我一位林姓國校老師是民國61年以校長退休,他領到一次退48萬多元,那時候三個兒子都相當有成就而各自搬出去住,老婆又早死,所以他領了40多萬元自己一個人住在自宅老家,孤獨寂寞,有錢=沒錢。
或許是孤獨寂寞,他常從沙鹿騎機車到大雅來與我聊天(11km),他常談起年紀大了,子孫又不在身邊,除了抱怨孤獨之外,又不知道這筆退休金怎麼花?子孫們不會向他要錢,自己也吃不了多少,退休金花不完又覺得可惜,讓他常覺得為錢傷腦筋。
我建議他去玩股票,一天輸一點,40多萬輸完了也差不多了,他真的就去玩起股票來。當年電腦不普及,網路也沒有股市,只好到號子去玩,到了號子可以認識許多股友,中午12點結束(以前)和股友一起去吃餐廳,有人聊天又可花錢,日子過得很開心。
當年臺灣股市剛開始普及化,每天都往上飆,一段時間後他又來診所聊天,抱怨40多萬元已變成五百多萬元,怎麼辦?我說玩不完就不要死呀!真的到70-80年代他還在玩,他常聊著說:「不想死的人偏偏會死,要想死的人偏偏死不了」,他到97歲才猝死,身後還遺下不少錢。
民國60年代,臺灣人平均壽命不到70歲,現在是80.7歲(2019),活到8-90歲的人大有人在,過去退休後二、三年就再見,現在的人退休後還有2-30年要活,好在現在是月退俸,如果是一次退,可能會有很多老老人最後當街友。
【五彩繽紛】退休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