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繽紛】臺灣人是南島語族人漢化的

大雅老仙ㄟ要講故事囉.不到70歲的會員,建議您趕快拿張椅子進來搶位子聽講.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大雅老仙ㄟ
V3
V3
文章: 33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07, 2011 9:13 pm
擁有感謝: 28 次

【五彩繽紛】臺灣人是南島語族人漢化的

文章 大雅老仙ㄟ »

【五彩繽紛】臺灣人是南島語族人漢化的
昨天,本欄PO《戰後陳儀主政下的臺灣》乙文,其中有一段談到「….當年派來接收臺灣的不是唐山人而是中國人陳儀…. 」,結果有關唐山人與中國人的不同,讓讀者熱烈討論。
現在的臺灣人生於終戰前的只有5.1%,而且都是老態龍鍾,真正在社會上活動的是95%戰後出生的人。戰前出生與戰後出生的,腦袋內所裝的內容不會一樣,戰前出生的人很多人都知道臺灣人的祖先是南島語族(平埔族)漢化的,但戰後出生的人都被教育成「大家都是黃帝子孫」,雖然1915日政府做過祖籍調查,也是自認為唐山人居多,原因是日治不久,被調查的人都是出生在清代的臺灣。
許多臺灣人知道很多人的祖先是平埔族,原因是臺灣清治後,禁止唐山人移民臺灣,因為害怕反清復明聲勢又恢復,所以清政府規定只能男人來臺而不能攜眷,娶臺灣平埔女可以,平埔族是女系社會,男人將被女人管得嚴。
其次是只開放正港(安平)入境,移入者必須事先身家調查,因為移民來臺手續麻煩,所以正式申請移民臺灣的人口不多(另有偷渡客)。
據歷史記載;明鄭末期(1683)臺灣人口是20萬人,到嘉慶初{1810)臺灣人口為200萬人,在127年間,臺灣人口翻10倍,猜想不可能從唐山來了那麼多人。俗云;「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何況三留中有一半人病死,如此算來,在127年間要有1200萬人出海到臺灣,人口才會翻10倍,猜想那是不可能的事。
既然沒有那麼多人出海,表示所增加的人口應該是平埔族漢化的。平埔族很多人堅持不漢化,直到光緒11年(1885),劉銘傳給皇帝反對建省奏章;「臺灣沿海八縣之地,番居其六,民居其四…」,可見一直以來,臺灣南島語人多過唐山人。
臺灣南島語族漢化過程如下;青番→熟番化(平埔族)→閩粵唐山化→日本皇民化→中國人化。
頭像
sucker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34161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16, 2008 11:04 pm
來自: 斯巴達
表達感謝: 1 次

Re: 【五彩繽紛】臺灣人是南島語族人漢化的

文章 sucker »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1:231-235, 2001
台灣原鄉論的震撼--族群遺傳基因資料的評析
陳叔倬 許木柱
慈濟大學 中央研究院
華裔學者宿兵(B. Su)與金力(L. Jin)等人發表於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的這個研究,分析了東南亞、台
灣、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波里尼西亞地區的 36 個族群,共計 551 位男性
的 19 個 Y 染色體單一核酐酸多態型(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所組成的
單倍體基因型(haplotype),發現台灣南島民族(即通稱的台灣原住民)普遍出現
的 Y 染色體單倍體基因型,和密克羅尼西亞、波里尼西亞普遍出現的基因型差異
極大:台灣原住民的主要型態為 H6 至 H12(但不同的台灣原住民族群各有不同的
基因型態),密克羅尼西亞、波里尼西亞為 H1, H5, H6 等,而美拉尼西亞則為 H1,
H5, H17。但在島嶼東南亞族群中,前述兩個地區的單倍體基因型都有出現,顯示
島嶼東南亞可能是這兩個地區南島族群共同的起源地。本文進一步使用三種不同
的統計方法計算三個地區的族群遺傳距離(即文中 Dm, Dst, Fst 三組數據),發現
東南亞族群和台灣及密克羅尼西亞、波里尼西亞的遺傳距離大約相等,而台灣和
密克羅尼西亞、波里尼西亞的遺傳距離卻相當大,大約是他們各自與島嶼東南亞
遺傳距離的兩倍多(Su et al. 2000)。由此推論島嶼東南亞提供了兩支獨立遷徙的
路線,一支往北遷移至台灣,另一支則往東移入美拉尼西亞與波里尼西亞。
宿兵等人在這一篇論文發表之前一年,已經檢測東南亞地區 34 個族群 925 位
男性的 Y 染色體單一核酐酸多態型,發現中國大陸北方族群的單倍體型式較少,
且都被大陸南方族群的單倍體型式所包含,因而推測現代人在最後冰河期進入東
亞後由南向北遷移(Su et al. 1999)。而金力與宿兵甫於 2000 年 11 月份在 Nature
Reviews 發表的一篇回顧論文中,更進一步確認現代智人種(homo sapiens)「遠離
非洲」(out of Africa)的理論(Jin and Su 2000),他們認為:現代智人種於六萬至
一萬八千年前的更新世(Pleistocene)最後一個冰河期間進入中南半島,其中一波
由南往北遷移,形成現今東北亞的族群(日本、朝鮮、蒙古),另有一波則往南遷
移,經過馬來西亞與印尼,並往東遷移至大洋洲(p.132)。上述研究所包含的阿美、
排灣、泰雅、雅美等四群台灣原住民的血液檢體,係由我們所執行的 1992 至 1996

陳叔倬˙許木柱
232
年中研院主題計畫「台灣與東南亞南島民族的生物與文化類緣關係之研究」所提
供。
這一些震撼台灣原鄉論的資料主要來自遺傳基因的分析;但是並非所有遺傳
基因的分析都指向這個結論。至目前為止,被用來探討南島族群起源地的基因資
料,除了 Y 染色體之外,還包括紅血球血型、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微衛星體
(microsatellite)、粒線體 DNA(mtDNA)等。值得注意的是,利用不同的指標所
得到的結論往往有相當大的差異。我們在一篇回顧性的文章中已經相當清楚的說
明了相關研究發現的異同,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陳叔倬等(1999)。
在各種族群遺傳指標中,最受重視的是粒線體 DNA 及金力等人所分析的 Y
染色體。粒線體 DNA 是獨立於染色體之外的 DNA 序列,它不像 HLA 或微衛星體
僅能比較族群間基因型的頻率分布,以推斷遺傳特性是否相似;粒線體 DNA 序列
差異能確實顯示族群演化的進程。此外,粒線體 DNA 的突變速率約為核基因的
5-10 倍,因而極為適合區分人種及族群間的差異性。加上它是透過母系遺傳,所
以在追尋母系始祖時特別有效。因此,自 80 年代開始,粒線體 DNA 就被用來研
究同種但不同族群間的遺傳演化關係,最著名的研究是推斷現生人種為 15-20 萬年
前非洲母系起源的「粒線體夏娃假說」(Mitochondria Eve Hypothesis)(Cann et al.
1987)。現今全世界絕大部分的族群皆已完成粒線體 DNA 上高度變異區序列的研
究。
與南島族群起源問題相關的粒線體 DNA 的研究中,最受注意的例子是參與我
們所進行的中研院主題計畫的英國遺傳人類學者 Terry Melton,他分析阿美、排
灣、布農、泰雅四族與其他東南亞和大洋洲的粒線體 DNA 基因序列,探索南島語
族的起源與遷徙。分析結果,發現台灣南島語族與菲律賓自成一群聚,其近側姊
妹群依次為爪哇、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摩鹿加群島等,而根據台灣南島族群間
遺傳變異的相似性,他推測台灣為遺傳獨立區域,環太平洋地區的南島族群極可
能自台灣擴散出去;大洋洲的南島民族由亞洲大陸擴散至台灣,並在產生瓶頸效
應(bottleneck effect),亦即基因型態減少後,向外擴展至東南亞及大洋洲(Melton
et al. 1998)。
除了 Melton 之外,其他的粒線體 DNA 序列分析亦認為台灣為南島民族的原
鄉(Melton et al. 1995, Redd et al. 1995, Sykes et al. 1995)。但是也有學者將上述數
據利用不同的分子演化樹統計方法重新分析,卻提出對立的假設,認為東印尼才
是南島族群的原鄉,而住在印尼的這一批古老原住民,其祖先並非來自中國大陸
的新石器時代人群,而是久居東南亞的更新世遺留下來的人群,可能的地區為婆
羅洲(Borneo)東南部及印尼東部的摩鹿加(Moluccas),根據 P 統計量的分析,

台灣原鄉論的震撼
233
東印尼住民生存的年代早於一萬七千年前(Richards et al. 1998)。
除了分析演化樹的方法有爭議之外,粒線體 DNA 的變異速率太過快速亦為爭
議焦點之一。每一個細胞中的粒線體超過一千個,它容許多量變異的累積。同一
個人可能有超過兩種不同的粒線體高變異區 DNA 序列同時存在,這種高度的變異
速率容易造成族群內的差異與族群間差異相當,因而可能無法確實顯示族群遺傳
的屬性。
在粒線體 DNA 分析爭議不斷之際,Y 染色體上單一核酐酸多態型(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被認為適合用來探討人種之遷移,因為 Y 染色體具有下
列特性:第一,它不是成對的染色體,基因不會重組(recombination),因此它的
DNA 序列變異可以解釋為單純的單點突變(point mutation)所造成,而無需考慮
因為基因重組而導致變異的可能性;第二,它是經由男系遺傳,在遭遇人口遽減
所造成的瓶頸效應時其多態性不易減少,因而用來推斷分裂時間時不至於將時間
縮短,以此來追溯族群的遷徙演化歷程,其可信度較高(Jobling and Tyler-Smith
1995)。
經由前述對於遺傳指標效力的評估,Y 染色體單一核酐酸多態型所組合成的
單倍體基因型是目前探討族群起源與遷移的最佳利器。因此,宿兵、金力等人在
PNAS 論文中所提出的假設--南島族群起源於島嶼東南亞,分批多向遷移至台灣及
大洋洲--從遺傳人類學方法論的角度而言,是相當具有說服力的推論。但是該論文
仍有若干值得進一步確認之處,例如檢測的台灣南島語族只有 58 個檢體,最多為
泰雅族 24 個檢體,依次為排灣 11 個、布農 9 個、雅美 8 個、阿美 6 個,是否因
為檢體數量過少,導致無法檢測出所有的單倍體基因型?目前已普遍出現於全球
族群的 H1,以及普遍出現於非洲地區以外族群的 H5,在台灣原住民中都未發現,
若非檢體數量不足,導致應檢測出 H1、H5 而未檢測出來,就是台灣南島語族經
歷嚴重的人口緊縮,產生瓶頸效應,致使 H1 與 H5 在現生台灣南島語族不存在。
這個問題需要更多台灣南島族群檢體的資訊,若未來發現 H1 與 H5 存在,即台灣
原住民和東南亞族群具有一樣多的基因型,則從遺傳基因的角度而言,台灣原鄉
論亦有可能獲得支持。
此外,為了精確地探究每一族群的起源與擴散,我們需要多種跨科際資料的
相互驗證,特別是古人類 DNA 的檢測及各族群(甚至部落)起源傳說與遷移史的
資料。台灣人類學界多年來累積的研究成果,對這個謎題的解答提供了值得注意
的線索。在最近的一篇論文中,我們根據詳細的民族誌資料,對主張阿美族是往
南擴散始祖族群的台灣原鄉論提出質疑,並指出在這個長時間的遷移過程中,並
沒有足夠的資料證實阿美族人有往南繼續擴散的跡象(許木柱, 陳叔倬 2000)。

陳叔倬˙許木柱
234
過去數十年來,不同學科的研究成果已經提出各種繁雜的資料與假設,使得
爭議已久的南島民族的起源與擴散問題,已經到了開始解謎的關鍵時刻。在即將
到臨的二十一世紀,我們預期將會出現更多具有說服力的科學發現,包括來自語
言學、生物人類學、考古學及文化人類學的研究。人類族群史上一場令人振奮的
學術對話已經悄悄的揭開序幕。
引用文獻
Cann, R. L., M. Stoneking, and A. C. Wilson. 1987. Mitochondrial DNA and human
evolution. Nature 325:31-6.
Jin, L., and B. Su. 2000. Native or immigrations: Modern human origin in East Asia.
[Review] [59 refs] Nature Reviews 1:126-133.
Jobling, M. A., and C. Tyler-Smith. 1995. Fathers and sons: The Y chromosome and
human evolution. [Review] [33 refs] Trends in Genetics 11.11:449-56.
Melton, T., R. Peterson, A. J. Redd, N. Saha, A. S. Sofro, J. Martinson, and M.
Stoneking. 1995. Polynesian genetic affinities with Southeast Asian populations as
identified by mtDNA 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57.2:403-14.
, S. Clifford, J. Martinson, M. Batzer, and M. Stoneking. 1998. Genetic evidence
for the Proto-Austronesian homeland in Asia: mtDNA and nuclear DNA variation
in Taiwanese aboriginal tribe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63.6:1807-1823.
Redd, A. J., N. Takezaki, S. T. Sherry, S. T. McGarvey, A. S. Sofro, and M. Stoneking.
1995.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COII/tRNALys intergenic 9 base pair deletion in
human mitochondrial DNAs from the Pacific.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12.4:604-15.
Richards, M., S. Oppenheimer, and B. Sykes. 1998. mtDNA suggests Polynesian
origins in Eastern Indonesia [letter].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63.4:1234-6.
Su, B., J. Xiao, P. Underhill, R. Deka, W. Zhang, J. Akey, W. Huang, D. Shen, D. Lu, J.
Luo, J. Chu, J. Tan, P. Shen, R. Davis, L. Cavalli-Sforza, R. Chakraborty, M.
Xiong, R. Du, P. Oefner, Z. Chen, and L. Jin. 1999. Y-chromosome evidence for a
northward migration of modern humans into Eastern Asia during the last ice ag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65:1718-1724.
, L. Jin, P. Underhill, J. Martinson, N. Saha, S. T. McGarvey, M. D. Shriver, J. Chu,



20年前的資料 台灣是南島原民的原鄉?! (眼汪汪)
https://youtu.be/rVNbkeZbwHw

人生苦短 要督趁早 我督故我在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

我願化身石橋,受那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淋,只求她從橋上經過

真愛 無私 善良 寬恕 信心 希望
善待身邊的人 找到生命的意義
用積極樂觀又充滿正能量的心態
活在當下 開心面對未來的每一刻



瑞莎的瑞星韻律體操協會 https://risingstar-rg.tw/
歡迎大家捐款支持 (眼汪汪) (眼汪汪)
回覆文章

回到「老仙ㄟ講古論今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