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千百年來就是一個搶吃的民族,就是說,中國歷史上少有豐衣足食的時候,互相搶吃成為一種文化,所以中國人自明末以迄二戰後,人口都維持在4億人左右,直到最近半世紀,戰亂減少,大家有飯吃,人口才急速增加。
清代,臺灣有一句俗語:「台灣錢淹腳目」,是說台灣沒有缺吃過,其實這是當年唐山人成群結隊偷渡台灣的用語,實際上台灣也是搶吃的地方,才會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的現象,都是為了吃才會造反。
其實,大家平均分配,人人吃得夠,就不會有飢荒的發生,台灣俗語說:「相讓有偆,相搶無份」,就是同樣那些東西,大家互讓,那些東西就會有剩下來,如果大家互搶,就會有人搶不到,就沒有他的份。
相信每個人在孩童時期,都有搶吃零食的記憶,10人有5塊餅乾,大家互讓,5塊餅乾就吃不完,如果大家互搶,就會有5個人沒有他的份。
老仙ㄟ年輕時,就有過搶吃的經驗;我是40年代當兵的,當時的軍隊糧食補給不太夠,每次吃飯都會互相搶飯,腳手敏捷的人一下吃大二碗,笨手腳的人吃了一碗飯,再要盛第二碗,飯桶已見底,只能半飽而已。
後來大家妥協盛飯方法;第一碗不要盛太滿,第二碗飯就盛得尖尖滿滿,因為大家都這樣,大家就夠吃,就不會有人半餓肚子。
誠如做生意,為了勝過別家同行,就降價出售,而別家同行也一樣降更多價出售,結果大家都降價,大家都沒賺錢,大家都倒閉,台灣俗語:「仙拚仙‧拚死猴齊天」。
生意人自古以來就有「拼價」的情形,民國50年代就開始有人提倡「不二價」運動,但是不二價仍然可以講價,最後「真不二價」、「真真不二價」、「一定不二價」、「絕對不二價」、「打死嘛不二價」….. ,最後還是拼死猴齊天。
【想啥就講啥】相讓有偆 相搶無份
版主: 版主021
Re: 【想啥就講啥】相讓有偆 相搶無份
當兵搶吃飯
第一碗盛八分滿, 可以吃的比別人快
這樣去盛第二碗的時候
還有飯可以盛
如果第一碗盛的很滿
等你吃完就沒有飯可以盛了
====================
這是我 老爸
以前當兵的經驗
第一碗盛八分滿, 可以吃的比別人快
這樣去盛第二碗的時候
還有飯可以盛
如果第一碗盛的很滿
等你吃完就沒有飯可以盛了
====================
這是我 老爸
以前當兵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