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住民是在民國83年才改為「原住民族」。在之前,稱為山地同胞,甚至更早的高砂族、生番、野番….. 等等。
他們在民國86年通過「還我姓名運動」。原住民在二戰前,都是使用他們的傳統名字。戰後,國民黨接收台灣,規定他們戶籍必須用漢姓漢名。
他們使用漢姓多數選擇和老師、警察、漢人官員同姓,造成父子、兄弟姊妹、不同姓,未來恐造成血緣紊淆。原先,他們本意爭取同血緣關係要同姓(如父子、兄弟),後來演變到還我傳統姓名。
原住民的傳統名字並不是所有原住民都一樣,有的有氏族名或家族名,我們可以把它看成姓氏。有的沒有氏族名或家族名,他們只有名字。
他們的名字也各族相異,有的子父連名,有的女母連名、子母連名、女父連名、自創名…. 等等。
原住民傳統姓名大約有三大類;
(一)姓名制:即有氏族名或家族名,有姓氏的功能。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氏族或家族名。
阿美族:有54個氏族。例如:谷辣斯‧尤達卡(前是名‧後是氏族名)。
賽夏族:有15個氏族。例如:阿味‧沙阿王(前是名‧後是氏族名)。
布農族:有33個氏族。例如:畢馬‧曼可可(前是名‧後氏族名)。
鄒族:有29個氏族。例如:莫爾‧阿卡依查諾(前是名‧後氏族名)。
排灣族;有4個階級。例如:吉歐‧帕沙奴拉(前是名‧後是階級名)。
魯凱族;有3個階級。例如:瓦歐吉‧達德拉娃奴(前是名‧後是階級名)。
卑南族;有10氏族。例如:依明‧巴加洛可(前是名‧後是氏族名)。
(二)連名制;沒有氏族或家族名,只有子父連名制。
泰雅族;例如:瓦里斯‧諾幹(前本人名‧後是父名)
阿美族、卑南族、賽夏族的名字也使用子母連名、子父連名。
(三)從子名;蘭嶼人長子或長孫出生,本人即改名,請見上集。
【想啥就講啥】原住民的傳統名字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