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談到頂港人和下港人,所謂頂就是北,下就是南,今天我們再來談頂郊人和下郊人。
臺灣是移民社會,地域觀念濃厚,所以常會發生分類械鬥,臺灣歷史告訴我們;臺灣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可見分類械鬥之頻繁。
分類械鬥有;閩客拚、漳泉拚、縣縣拚、字姓拚、軒轅拚…. 等,其中艋舺頂下郊拼是一次重要的分類械鬥。
頂下郊拚是頂郊人和下郊人拚,所謂頂郊是指泉州府的惠安、晉江、南安三縣,因為三縣在北,故稱頂郊,下郊是指泉州府的同安縣,它在三縣之南,故稱下郊。而「郊」就是貿易商業。頂下郊拚發生在咸豐3年(1853),因為這時候的艋舺已是商業都市,故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
當年的械鬥是為了爭取艋舺碼頭的通商利益,那時候的通商帆船可以經淡水河上溯到三峽,沿河有許多碼頭,有碼頭就有商業利益。
清道光年間,艋舺發生瘴癘、瘟疫,死者甚眾,於是奉祀晉江的觀音菩薩香火而建成龍山寺,以保佑艋舺居民的平安,龍山寺建成後,就成為頂郊人的活動中心,他們把同安人排除在外。同安人(廈門屬同安)不服氣,他們後來也奉祀自己的鄉土神霞海城隍,並未加入龍山寺的信仰圈,因此兩個信仰圈時常發生矛盾。
同安人(下郊)對頂郊人因碼頭利益問題,加上被排斥在龍山寺信仰圈外,因此於咸豐三年發生了嚴重的械鬥,死傷慘重,頂郊三縣因為人數多,械鬥結果,同安下郊人當然拚輸,只好放棄艋舺碼頭,敗走大稻埕另建碼頭,並且把霞海城隍遷到大稻埕。
殊不知同安人遷到大稻埕後,反而因禍得福,淡水河漸淤積,船僅能通到大稻埕,使他們商業更加繁榮,每年五月十三盛大「迎城隍」,展示他們有錢,也有對頂郊人示威的意涵。
【老仙ㄟ雜談】頂郊人 下郊人
版主: 版主021
Re: 【老仙ㄟ雜談】頂郊人 下郊人
偶們鄉有二十幾個村
每個村都有一個最大的姓氏
聽說以前不同村之間也常械鬥
後來長老們想出通婚的方法
慢慢的村落之間有“交流”
械鬥的情況就慢慢減少....
每個村都有一個最大的姓氏
聽說以前不同村之間也常械鬥
後來長老們想出通婚的方法
慢慢的村落之間有“交流”
械鬥的情況就慢慢減少....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