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的前後各五年,是臺灣有史以來最貧窮的十年。貧窮的原因是工商業遭受嚴重的戰爭破壞,衣、食都嚴重缺乏,生活之苦,現代的人無法去想像。
我們以衣服來說,那時候已沒有紡織廠織布,當然街上也見不到布店,沒有布賣就沒有人做新衣服。
那麼缺乏布料的年代,穿衣怎麼辦,絕大多數的人是把舊衣服一補再補,二層三層也繼續補上去,補多了凹凸不平,穿起來很不舒服,但也得穿呀。最容易破的地方是手肘後面和屁股,補了很多層,造成手肘不易彎曲,屁股不好坐椅。
由於缺乏布料,二人輪流穿三條褲子最常見方式。二人穿三條褲子就是要輪流換穿,也就是二天才能洗一次澡兼換褲子,今天我換明天你換。
最常見的「二人公家三領褲」就是夫妻,或年齡相近的兄弟或姐妹。夫妻是大人,不容易弄髒衣服,輪流換褲子比較沒問題。但小孩年齡相近的兄弟或姐妹麻煩就多了,因為小孩容易弄髒衣服,或瀉肚大便污到褲子,那就沒有褲子換了,小小孩「褪褲膦」(thng3 khoo3 lan7ㄊㄥ ㄎㄨㄛ ㄌㄢ)無所謂,大小孩褪褲膦就太尷尬了。
到民國37-8年,美國對臺灣有美援物資來了,最多的就是麵粉,白色麵粉袋上面印有中文「中美合作」,這麵粉袋就給小孩做褲子的好布料,小孩穿出去,屁股後面有「中美合作」字樣,這是當年的一則笑話,說這個小孩是中美合作的。
同這個年代,開始有「和美織仔」布料上市,雖然粗製濫造的布料,做衣服不好看,但是「有卡嬴無」,從此二人公家三領褲才逐漸絕跡。
【老仙ㄟ雜談】二人公家三領褲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