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50年代以前的人,結婚的良辰吉日都必須找日課師擇日,然後給你一張「日課」,結婚的過程就要按照日課進行。這張日課封面大多寫「百子千孫」,封底多數寫「琴瑟和鳴」,意思是祝福新人子孫滿堂,夫妻白頭偕老。
古早人的舊觀念就是多子多孫多福氣,不像現在的人說,孩子生多了養不起。過去再窮的人也一樣孩子多多益善,他們說,一支草一點露,臺灣自古以來就不會餓死人,所以古早人生五六個孩子算少的,生八九個是普通,生一打一斤不算稀奇。
記得民國40年代初期,臺灣人口八九百萬人時,每年出生嬰兒40多萬人,現在人口2300萬人,每年新坐兒只有17-8萬人,兩相比較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過去兩岸的領導人都是老頭腦,毛澤東說:「人多好辦事」,結果中國人口從戰後的4億突增到13億,臺灣的老立委說:「反攻大陸必須有兵源」,結果臺灣人口從戰後的600萬突增到2300萬,後來兩岸都努力節育,浪費了不知多少人力財力?
臺灣因為有一支草一點露的觀念,民眾生多生少,政府從不會管你生育,臺灣人認為小孩只要不會餓死,順利長大成人,父母就完成責任了,筆者猜想可能過去人口密度低,沒有生存競爭的困擾,才會有這種想法。
臺灣人說;生為人必須負起傳宗接代的任務。這任務分有三步驟;婚嫁、房事、生兒育女。儘管在房事方面有許多禁忌,可是從前的農業社會,入夜之後為了省油燈的油錢,早早就熄燈上床睡覺,但是長長的夜晚都在睡覺嗎?隨便猜也知道多出來的時間是在辦事生小孩,這是過去小孩生多的主要原因。
但是,今天的臺灣已不再是一支草一點露,而是生存競爭劇烈的地方,再也沒人敢要百子千孫,戰後的幾十年的變化,實在令人不敢相信這裡就是古早的臺灣。
【老仙ㄟ雜談】百子千孫
版主: 版主021
Re: 【老仙ㄟ雜談】百子千孫
現在真的太競爭
所以很多都是生一個(無論是男生女生)
光照顧一個也是忙不過來
一旦有腸病毒等疫情要隔離時
雙薪家庭馬上人力短缺
所以
要增加人口紅利幾乎不可能
所以很多都是生一個(無論是男生女生)
光照顧一個也是忙不過來
一旦有腸病毒等疫情要隔離時
雙薪家庭馬上人力短缺
所以
要增加人口紅利幾乎不可能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