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尚未機械化之前,刈稻仔(kua4 tiu-a)雖然不是民俗活動,但它是農民的一個大節慶,不只有豐富餐宴請刈稻師父(sai hu7),也會宴請知己好友來吃大餐。(刈稻即割稻)。
在那人工農業時代,農民一年到頭都在忙碌田裡的工作,一句俗語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是指食頭路或一般的人,而是指農民。
很多父母罵不愛讀書的兒子說:「你不好好讀書,以後作田好啦!」,從這句罵小孩子的話,就可以知道種田是各行各業中最辛苦的工作。從犁田、踏刈耙、使手耙、扑碌碡(na7 tak7‧整平)、畫線、播田(插秧)、巡田水、趖草、施肥、殺蟲、刈稻。上列只是耕田一季的工作,通常一年是二季,南部有三季者,還有之前的育秧苗也要用很多工作,割起來的稻也要曬谷、風鼓、分類、儲藏…等等,可見作田是忙碌又辛苦的行業。
農民因為一年到頭在辛苦工作,所以都利用刈稻的時候,吃好料來慶豐收,如果遇到歹年冬歉收,也一樣以慶豐收來打牙祭。像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和漢人雖然不同,但他們在秋收後,一樣有豐年祭。
所謂刈稻仔飯就是吃好料的豐年祭,不只請來的刈稻師父吃好料,家人也比平日吃得好。所以從前的農民,每在刈稻時,都會招呼嫁出去的女兒回來吃大餐,遇到好年冬豐收時,也會宴請至親好友來食刈稻仔飯,也就是刈稻仔腥臊(tshe tshau)。
吃刈稻仔飯不要忘記田頭土地公的保佑,所以當天要準備佳餚,挑到田頭拜土地公,向土地公感恩再感恩。
【老仙ㄟ雜談】食刈稻仔飯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