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語常把「褪褲」(thng3 khoo3)(ㄊㄥ˙ ㄎㄛ˙)沒當動詞用,往往是當形容詞用。也就是形容打賭或賭博輸得很慘的意思,運動會大輸也稱「輸甲褪褲」。
聽說,臺灣人比任何族群的人喜歡博筊(pua7 kiau2賭博),是因為當年鄭成功鼓勵他帶來的軍民賭博。鄭成功知道這些軍民來到臺灣只是過客心裡,定不下心來,大家都會心情浮動,為了安撫他們,只好鼓勵他們賭博。
臺灣人喜歡博筊,博筊必有輸嬴,有輸嬴必有糾紛。所以臺語形容輸嬴比形容醜、美、吃、笑…. 等精緻得多。通常形容「輸」分三等級,輸不多叫「輸甲褲袋仔袋磅籽」,輸很多叫「輸甲褪褲」,輸非常多叫「輸甲褪衫褪褲」。
為何要用褪褲來形容;因為錢是放在褲袋裡,輸到沒有錢了,就說褲袋裡只剩磅籽(pong7 tsi2砝碼),再下去褲子要脫給人家,再下去就是褪衫褪褲,褪衫褪褲就是脫光光,也就是輸光光。
褪褲也可以用在動詞上面,早期臺灣還在貧窮年代,五、六歲以下男小孩夏天常不穿褲子,故叫「褪褲膦」(thng3 khoo3 lan7)。女小孩夏天不脫,故沒有「褪褲屄」(thng3 khoo3 tsi)的詞彙。
古早的大人,不管男的女的,夏天往往打赤膊,叫「褪膊體(thng3 pak4 theh4)(ㄊㄥ˙ㄅㄚk ㄊ一ㄝ˙)。女大人生過小孩就可以脫了(沒生過小孩的女人,年紀再大也不敢膊體),儘管她只是一、二十歲。
年輕媽媽脫起來,奶奶又高又挺,應該算很美(尤其哺乳期間),如果是今天,可能轟動京城,可是在那個年代,大家習以為常,男人也不會特別張大眼睛去欣賞。古早的大人夏天打赤膊,不是只為了涼快,主要是怕磨破衣服,捨不得穿,除非她要出外。
臺灣經濟起飛之後,花在穿衣服算是小錢,大家不會在乎衣服磨破,所以現在大人不會「褪膊體」,小孩也不會褪褲。
【追蹤臺語】褪褲 1050910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