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臺灣因醫藥水準較低,加上營養不良,臺灣人的平均壽命都不高,據統計資料顯示,二戰終戰那年,臺灣人平均壽命才48歲。因為壽命短,社會上就會有很多鰥夫和寡婦以及單親家庭。
過去的女人,大多數沒有一技之長,一旦喪偶,她就無法活下去,尤其有孩子的寡婦更糟糕,根本無法把子女養大。喪偶的男性也一樣很糟糕,因為家庭沒有女主人就缺少家庭的完整性,如果有孩子的話,出外工作就會有後顧之憂。反正男或女,只要喪偶都是很糟糕的事。
如果能把鰥夫和寡婦撮合成為夫妻,把不幸的人讓他們再共同組織新家庭,那是成人之美,是好事一樁。可是從前的人大多數貧窮,加上有子女、有公婆、有家族…. 等牽連的問題一大堆,說要再婚也不容易。
早期有一種叫母仔嫁父仔的再婚情形。母仔(bu-a)(ㄇㄨ-ㄚ)就是母女,父仔(pe-a)(ㄅㄟ-ㄚ)就是父子,就是母女嫁給父子,這種親又親的婚姻,真是很理想的事,雖然這種巧合的事不多見,但也會發生。不過這種婚姻會發生二種不同情況的有趣稱謂;
如果母女嫁給父子:母女變成婆與媳、父子變成岳父與女婿。兒子叫爸爸又可叫岳父,叫媽媽又可叫岳母。女兒叫媽媽又可叫婆婆,叫爸爸又可叫公公。
如果母子嫁給父女:母子變成媽媽與女婿,父女變成爸爸與媳婦。
不只他們4個的人的互相間稱謂發生矛盾,連雙方的另外子女之互相稱謂也很複雜,可是古早人說,這種親又親的婚姻是美事,主要的優點是與對方的子女不會發生敵意或排斥。
現在我們的醫藥發達,人人營養豐富,發生喪偶的單親家庭已不多見(離婚除外),社會上已很少有鰥夫和寡婦,當然母仔嫁父仔的婚姻更稀少了,在筆者的印象中,好像幾十年沒有聽說過這種婚事了。
【追蹤臺語】母仔嫁父仔 1050829
版主: 版主021
Re: 【追蹤臺語】母仔嫁父仔 1050829
偶阿公阿媽就是鰥夫寡婦
倒沒有母仔嫁父仔
小時候對老爸的同父異母和同母異父兄弟姐妹霧煞煞
長大一點才完全理解
倒沒有母仔嫁父仔
小時候對老爸的同父異母和同母異父兄弟姐妹霧煞煞
長大一點才完全理解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