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尿是人體重要生理功能之一,所以臺語詞彙中談到「有關放尿」的用詞或習俗非常多,比如我們常講「食飯皇帝大」,但也有人講「放尿皇帝大」,表示放尿和食飯都一樣重要。
對小嬰兒來說,放尿叫「噓尿」(ㄒㄧ ㄖㄧㄡ),因為媽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要尿,就定時把他抱起來再吹口哨,嬰兒聽到口哨聲就會尿出來。
上帝創造萬物令人不可思議,凡是動物,都把他們設計成「放尿」公母不同姿勢,公的都是站著尿尿,母的都是蹲的尿尿。例如我們常見到公狗遇到柱子或牆壁,都把右後腿抬高站著尿尿,母狗都是蹲著尿尿。
當然我們人類也跟所有動物一樣,公的也是站著尿尿,母的也是蹲著尿尿,我們常說「查某人放尿漩袂上壁」,就是形容女人再能幹,也不會勝過男人。其實這句臺語已不適用現在社會,例如我們的總統小英就是女的。
臺語形容放尿說:「囝仔人放尿漩過溪,少年人放尿開雙棲,老大人放尿滴著鞋」,這句臺語就是形容放尿與人的年齡有關。說小孩尿很遠,可以尿過溪,少年容易勃起,尿會開叉,老人軟綿綿,尿尿會滴到自己的鞋子。
「上轎才欲放尿-」也是臺語常講的形容諺語。是形容人做事情未能瞻前顧後,遇到急事就手忙腳亂。
「放尿攪砂袂做堆」是形容不團結的意思。例如:臺灣人放尿攪砂袂做堆,是形容臺灣人數百年來,一直被外來政權欺負。
元宵燈謎會,有一則謎題:「查埔人放尿」,猜一酒名,答案是「米酒」。題解是男人尿完後,會用手把龜頭抖一抖,尿才會乾淨。把龜頭抖一抖叫「幌頭」(hainN3 thau5)(ㄏㄞnˋ ㄊㄠ-ㄚ),臺語「幌頭仔」就是米酒。
尿也可以當藥用,凡是小孩發生緊急病,例如小孩熱痙攣、抽筋等,把他嘴巴撬開,灌入男小孩的尿(女孩尿不可),就很快會恢復。大約2-30年前,大人流行喝自己的尿,說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進健康。
最有趣是明治30年,詹振、林李成領導抗日起義,檄文中指責日本政府規定:在戶外隨便放尿要罰錢。
我們如果在戶外尿尿,不得面向北邊,因為文昌帝君是北斗七星之一,面北尿尿,以後不會讀書。
【追蹤臺語】有關放尿 1050813
版主: 版主021
- Ali-aa
- V1
- 文章: 1061
-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8, 2006 10:30 am
- 來自: 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