賒數(sia siau3)(ㄒㄧㄚ ㄒㄧㄠˋ)與另句臺語「欠數khiam3 siau3」是同義,中國語叫賒帳。自從民國6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後,現在的人買賣東西,已很少有賒帳的現象,所以臺語的「賒數」詞彙已逐漸消失中。
臺灣在過去農業社會時代,買賣東西往往都是賒數。過去的賒數包括各行各業都有,連病人到診所看病也會賒數,現在的人聽起來,覺得不可思議。
農業社會時代,買賣為何要賒數?因為那時候的人,金錢的收入都有一定的時間,不像現在的人金錢進出很活絡。我們舉例說,農民收稻一年二季,即農曆六月和十月,他們稻谷收成後賣了稻谷才會有錢,所以平日的生活日用品都賒數,等稻谷收成後再一次還清。這種情形以農村社區的柑仔店最為典型,農民每天的生活用品都到柑仔店賒數,割稻以後賣了稻谷才一次還清。
所以,柑仔店多少要有一筆資本,才有能力應付眾多的社區的人賒數幾個月,所以沒有一筆資本的柑仔店往往會被賒數到倒店,因為他們用現金批貨來,賣出則是賒數,所以過去的柑仔店,金錢的周轉是一門學問。
有的家庭有農作物以外的收入,所以不一定買東西全賒數,但是偶爾賒數的時候,店家就把他臨時記在白石灰的牆壁上,所以到目前臺語還有一句老臺語:「佮我記占壁咧」,意思是「錢銀三不便」,臨時記在牆壁上。
過去的人有病,隨時要給醫師看病時,但是農家「錢銀三不便」,罹病的時候不一定家裡有現金,所以也要向醫師賒數。過去的家庭多數是大家庭,有的一家2-30口,要看病都要找「扞手頭」(huaN7 tshiu2 thau5)的人拿錢不方便,很多大家庭就在固定診所設帳戶,家人有病就拿帳本去看病,診所在冬頭(tang thau5)後(收割後),再派人一家一家去收帳。
這種現象不只是診所,當年的大醫院也是這麼做。在民國50年代以前的大醫院,都有請專門收帳的人,到各地的賒數戶去收帳,這是現在醫師所無法想像的事情。
【追蹤臺語】賒數 150812
版主: 版主021
Re: 【追蹤臺語】賒數 150812
小時候聽過一個笑話
說附近有個小鬼
老是被阿嬤派去柑仔店
說要蝦一罐豆油
蝦一包鹽
以為說蝦就可以不用付錢
自己跑去說要蝦一枝枝仔冰
結果被店頭家拎著耳朵
送回家兼告狀
屁股結實挨了一頓
(爽) (爽) (爽)
以前人會常看醫生嗎?
不是都是寄藥包?
(咦) (咦) (咦)
說附近有個小鬼
老是被阿嬤派去柑仔店
說要蝦一罐豆油
蝦一包鹽
以為說蝦就可以不用付錢
自己跑去說要蝦一枝枝仔冰
結果被店頭家拎著耳朵
送回家兼告狀
屁股結實挨了一頓
(爽) (爽) (爽)
以前人會常看醫生嗎?
不是都是寄藥包?
(咦) (咦) (咦)
把你打醒...都沒米下鍋了. 還想養狗!
-
- V1
- 文章: 1246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06, 2008 9:58 am
- 來自: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