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的主幹是來自唐山漢文化,而唐山漢文化是來自中原漢文化,故臺灣文化與唐山或中原文化息息相關。例如;漢文化裡,一個人除了有名之外,也另有乳名、別名、譜名、號、別號、綽號、字、別字、筆名、化名、藝名…. 等等,一個名人往往有十幾個名字,後人要研究一個前人的事蹟,往往有十多個名字湊不攏,讓研究者吃盡苦頭。甚至連他死後,還另外給他一個名字,叫做諡號。
本文就來探討「諡號」。一個人在世時就有許多名字,為何他死後,後人再給他加一個名字呢?看來是多餘的,其實這個諡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名字,因為那是後人給他「蓋棺論定」的名字。
古代的諡號有褒有貶,是亳不留情的,例如;周文王、周武王,他們諡號是文、武,是褒的諡號。凶暴無道的周厲王,諡號是厲,是貶的諡號。朝綱敗壞的幽王諡號是幽,是貶的諡號。又蔣介石後人稱他為殺人魔王,就是類似諡號。馬英九將來可能後人會給他一個「笨」字。
古代,諡號大多數指大人物死後,朝廷或官方給他的「蓋棺論定」所給予,可是後來諡號逐漸成為給人歌功頌德的褒獎手段,也就失去了「蓋棺論定」的功能。到了清代之後,一般庶民也可得諡號,即是私諡,凡是道德功業,聲譽絕倫的人,因得不到朝廷的諡號,而由他們的門人子弟或親屬追贈的。但後來又變質了,任意追贈諡號的情形氾濫。
只褒不抑的諡號是尊榮的象徵,本來應有道德功業,聲譽卓著者始能獲得,可是為何在臺灣諡號使用那麼普遍呢?我認為其原因有二;
第一,早期移民臺灣的人,多數文化水平較低,不知諡號的涵意與用途,就依例成俗,幾乎多數人的牌位都有諡號。第二,早期臺灣人不雅名字特別多,例如:豬屎、水龜、田螺、狗母…. 等等,死後,子孫不忍先人不雅名字登載牌位上,就請人另起一諡號。
【追蹤臺語】諡號 1050521
版主: 版主021
-
- V4
- 文章: 4281
- 註冊時間: 週日 8月 27, 2006 10:30 pm
Re: 【追蹤臺語】諡號 1050521
感謝老仙!
To cure,occasionally
To relieve,often
To comfort,always
-------------------------------------
La Dolce Far Niente,Carpe diem!
To relieve,often
To comfort,always
-------------------------------------
La Dolce Far Niente,Carpe di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