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語的蠻皮(ban7 phue5)是一句很抽象的詞彙,在國語很難找到適當對應詞。蠻皮有頑固、固執、不聽話、叫不動,用打的用罵的也不理不採,性情刁頑,無賴…等等,這種現象我們就稱這個人「蠻皮」ban7 phue5。
孩子快要期中考了,幾次叫他快去復習功課他也不去,坐在電視機前起不來,罵他也沒用,這個孩子叫蠻皮。
蠻皮也有人寫做「慢皮」,是形容動作慢吞吞,叫也叫不動,寫慢皮也有道理在,不過大多數人的寫法是「蠻皮」。
多數人寫蠻皮是指漳泉一帶的閩南人,閩南人原是南蠻人漢化的。從中原人來看南蠻人是一種「番」,所謂「番」是不易溝通的人,叫不動、罵不動、打不動…等等,這種番性的行為就是蠻皮。
蠻皮是一種北方人歧視南方人的貶抑詞,他們認為南方人不講道理,「花搞搞hue kuo5 kuo5」,所以自秦漢以來就稱南方人為南蠻。因為北方人文化水平較高,故稱南蠻人這種特性就叫蠻,閩南人因為接受中原漢文化,當然也自稱南蠻人,也說自己是蠻皮。
其實,所謂「番」是不好解釋的字,我說你番,你也說我番,雙方到底誰是番,應該雙方都是番,也是雙方都不是番。誠如漢人移民臺灣,稱原住民是番,但原住民稱漢人為歹人(phai lang2)。到底番壞還是歹人壞,應該兩者一樣壞,其主要原因是雙方意識不能溝通。
說南蠻人是蠻皮,我也覺能有點「是」,民初之後推行講北方官話(普通話)迄今已百年,但南方人仍然不講普通話。廣東最典型,直到現在,他們的電台、電視、教學等仍然使用廣東話,福建人講普通話也沒有臺灣這樣普及,可見自古以來,南方人就是蠻皮的民族。
【追蹤臺語】蠻皮 1050517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