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早期貧窮的年代,有一種「分乳」(pun ling)的習俗,也就是向有育嬰媽媽乞討母乳,現在的人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在那貧窮年代,「分乳」是司空見慣的事。
早期,臺灣社會貧窮到買不起奶粉,所以街上也沒有店面賣奶粉,生了小孩沒有奶水,只能飼泔糊(am2 koo5),泔糊就是把稀飯燉得很稀很瀾。當然泔糊的營養分是不夠的,所以從前的嬰兒都養得瘦骨如柴。記得5-60年代,衛生所常舉辦小孩的健康比賽,比賽的第一條件就是量體重,越重越好,養得胖嘟嘟的對比賽較有利,剛好與今天相反,今天的小孩健康比賽,太胖是扣分的。
雖然早期也有荷蘭進口的鷹標煉乳,可是煉乳養嬰兒,營養分還是不夠的,何況窮人也買不起。煉乳通常的用途是冰果室的「牛乳冰」,是礤冰澆在上面的。到民國50年代已經有「米麩」(bih2 hu),是米打成粉加糖,雖然營養比不上奶粉,但對大一點的嬰孩還是「有卡贏無」。
古早,很多大人久病不癒(最常見肺結核),或老人家營養不良,奄奄一息,他們都是食物吃不下所造成,那時候的醫師給他的處方是「喝母乳」。但是大人也不能隨便去吸吮婦人的乳房,就由家人拿飯碗去向有在餵小孩母乳的婦人乞討母乳,婦人就把母乳擠在碗裡,拿回去給病人喝,喝了母乳的病人對恢復健康都有很大幫助。
從前,向哺乳媽媽乞紂母乳大多是免費施給,那時候的人認為施給母乳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善事,沒有人會拒絕。乞討母乳不是只有一次,而是常常要去向婦人要,所以病家都會送給婦人豬腳焄土豆吃,據說吃這種東西奶水就會多,臺灣有一句諺語:「豬腳焄土豆,乳水洚洚流」,那就是促進奶水的方法。
民國6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之後,人人都有錢,那時候政府也大量開放進口奶粉。奶粉和大家收入做比例,奶粉變成便宜的東西,人人買得起,所以現在的長期病人已不必再向哺乳媽媽「分乳」了。
【追蹤臺語】分乳 1050404
版主: 版主021
- bikeman
- CR
- 文章: 505
- 註冊時間: 週二 5月 06, 2008 10:55 pm
-
- V4
- 文章: 4281
- 註冊時間: 週日 8月 27, 2006 10:30 pm
Re: 【追蹤臺語】分乳 1050404
To cure,occasionally
To relieve,often
To comfort,always
-------------------------------------
La Dolce Far Niente,Carpe diem!
To relieve,often
To comfort,always
-------------------------------------
La Dolce Far Niente,Carpe diem!
Re: 【追蹤臺語】分乳 1050404
謝謝老仙大大
現在還有母乳庫提供需要的早產兒索取
用不完的還可以做成母乳皂 真的是隨時代而改變
現在還有母乳庫提供需要的早產兒索取
用不完的還可以做成母乳皂 真的是隨時代而改變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