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語一句選舉俗語:「選舉無師父,用錢買就有」,這句話就明明白白的向世人說明了臺灣這六十多年來的整個選舉文化。
臺灣開始有選舉只有縣市長以下的各級公職人員。至於中央級的公職人員在《動員勘亂時期增修臨時條款》中規定;要等反攻大陸成功後,始得全面改選。
記憶中,我們臺中縣第一次縣長選舉是民國39年,那時候的臺灣人還保存有日本武士道精神,也就是要有知康恥的操守,選舉不用買票,完全看個人的意志去支持某一候選人,而且支持者都是「死忠兼換帖」。如果候選人只有二人或三人,因為不是用錢買的,所以其支持群眾就會按候選人數相差無幾,臺灣各縣市後來幾乎都有什麼派什麼派,就是這樣形成的。
大約在民國四十三、四年之後,民眾因對威權統治的不滿,有較多的異議分子出來競選(大多以青年黨和民社黨身分參選),老K黨開始有危機感,他們就有賄選的動作。那時候不叫買票,叫做「烏紗oo se」,因為不是用錢買票,而是用東西送禮,送禮換選票,故叫「烏紗」。我所知道的送禮起先是一個家庭送一包十兩裝味精(當年味精較貴),也有用紅樂園香菸一條,也有送米粉或砂糖,那時候老K黨也不怕人家說賄選,民眾也不懂什麼叫賄選,所以才會送佔位置的東西。
民國五十七、八年之後,因為送東西體積大,鄰長要一家一家去送也不方便,從此改送現金,一票是10元,此後「烏紗」改稱「買票」,之後又稱「行路工kia5 lo7 kang」。
我已忘記哪一次選舉了,有某一個縣市的投票率竟然高達103%,連死人也爬起來投票,選後才知道是因為買票太多及做票太多的關係。
臺灣的物價一直在漲,買票的錢也跟著水漲船高,從10元→20元→30元到民國八十年代已漲到500元,近二十年來大多維持在500到1,000元左右,但越低層選舉價錢越高,聽說,有的選村長,一票買到5,000元。
也有聽說過,不只老K黨候選人才買票,有極少數不是老K黨的候選人也在買票,不過非老K黨的候選人買票比較危險,因為情治單位會抓非老K黨的候選人,所以才會有許許多多的人說:「法院是老K黨開的」。
【追蹤臺語】選舉無師父
版主: 版主021
Re: 【追蹤臺語】選舉無師父
從老仙的文筆出來
真的是讓人回味無窮的文章
在我很小的時候
看過一次發味精的
大家拿戶口名簿出來領的
(賊) (賊) (賊)
另外在魯冰花的電影裡面也有出現
o-se的橋段
老師比較好
男生可以做一套西裝耶
(眼汪汪) (眼汪汪) (眼汪汪)
真的是讓人回味無窮的文章
在我很小的時候
看過一次發味精的
大家拿戶口名簿出來領的
(賊) (賊) (賊)
另外在魯冰花的電影裡面也有出現
o-se的橋段
老師比較好
男生可以做一套西裝耶
(眼汪汪) (眼汪汪) (眼汪汪)
Re: 【追蹤臺語】選舉無師父
上次聽說還有選舉當天買票的smallant 寫:現在流行買對手的鐵票
一手交錢
一手交身分證
都是投票前一天下午5點開始買
投票當天下午4點以後身分證才還
就是請樁腳注意看看哪些人還沒去投票
開車去接
然後在車上交易
不知道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