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芋仔(lau7 oo-a)通常是指外省籍退伍軍人,外省籍一般百姓不叫老芋仔,是叫阿山仔(a suaN-a)。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芋仔」這個名詞是出現於民國40年代初期。當年臺灣人開始要服兵役(補充兵或常備兵),可是部隊裡外省兵佔絕大多數,臺灣義務兵一個班只有一、二人,因為臺灣兵是少數,常被佔多數的外省兵欺負、壓榨(臺灣兵有家庭,叫家人寄錢來),又無處可申述,只好自嘆自艾,覺得我們臺灣「蕃薯仔」很可憐,常會被「芋仔」欺負又不敢吭聲。「芋仔」的由來是「蕃薯仔」的對稱詞。
「蕃薯仔han tsi-a」起源更早期,在日治時代就有這個名詞,因為日治時代臺灣人也要當兵或軍伕,也一樣常被日本兵欺負,他們也一樣自嘆自艾,覺得身為「蕃薯仔」很可憐,所以把自己嫟稱為「蕃薯仔」。「蕃薯仔」的起源是臺灣的地圖像蕃薯,有個「仔」是代表渺小或卑微的意思。
二戰後臺灣人開始要當國民黨兵是民國40年的鳳山軍士教導團。鳳山的臺灣軍訓練司令是孫立人,後來因發生孫立人案,國民黨不敢啟用這批臺灣軍,所以他們沒有分發到部隊,軍中就沒有「蕃薯仔」和「芋仔」這二個名詞。
鳳山臺灣軍訓練司令部解散後,各地方設立新兵訓練中心(如車籠埔、竹仔坑... ),訓練結束後就分發到部隊當常備兵,臺灣兵和外省兵因有隔閡,「蕃薯仔」和「芋仔」才會在軍中使用。
國民黨軍因戰敗避難臺灣,一避就是70年。當年老蔣帶來這些軍人逐漸年老而退伍,當年在軍中是「芋仔」,現在年紀大了就變成「老芋仔」。
「老芋仔」的「仔」有渺小和卑微的意思,大多數是指低階退伍外省兵,他們是社會邊緣人,只有在選舉時,大家才會知道有他們這群人。而那些外省高官們有權又有錢,享受一般人所不及的榮華富貴,通常這些人我們不叫他們「老芋仔」,他們都自稱是「高級外省人」。
【追蹤臺語】老芋仔
版主: 版主021
Re: 【追蹤臺語】老芋仔
小時候就常常搞不清楚
原住民住山上
為何叫"番仔"
外省人住眷村
卻叫"阿山仔"
"番仔火"是指洋火柴
跟原住民毫無關係
外國人卻叫"阿兜仔"
...........
........
...
(無盡漩渦) (無盡漩渦) (無盡漩渦)
原住民住山上
為何叫"番仔"
外省人住眷村
卻叫"阿山仔"
"番仔火"是指洋火柴
跟原住民毫無關係
外國人卻叫"阿兜仔"
...........
........
...
(無盡漩渦) (無盡漩渦) (無盡漩渦)
把你打醒...都沒米下鍋了. 還想養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