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語生小孩叫「卻囡仔」(khio4 ginN-a),也可以叫生囝(seN kiaN2)。通常叫卻囡仔的比較多,也就是說這個嬰兒是撿來的,撿來的當然是比較沒有價值,這樣才不會被魔鬼抓走,所以生小孩叫卻囡仔是有避邪之用。
過去,「卻囡仔」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不只嬰兒會死掉,往往母親也會死掉。會發生危險主要是因為過去沒有正牌助產士,都是由「生囝婆」接生,因為生囝婆沒有受過正規接生訓練,僅憑自己生過小孩或幫別人生過小孩的經驗,有膽量的人就可以擔任生囝婆了。
直到日治時代,日本人積極訓練產婆(さんば),使產婆分佈到臺灣各角落,卻囡仔死掉的才大大減少。不過日本政府並沒有硬性規定產婆才能幫人接生,所以直到民國五、六十年代,仍然還有生囝婆幫產婦接生,因為請生囝婆接生比較便宜,而且分佈也比較廣泛。大約在民國六十年代初期,政府禁止村里長不得開立出生證明書,從此生囝婆才在臺灣社會消失。
生小孩不順利(嬰兒死或母死)叫做「生了無順序」,這個嬰兒稱為「扑損去」(phah4 sgN2 khi7)。如果嬰兒死掉,就把他丟到河流順水流出海,俗稱「死囝仔放水流」,但是日本人來了之後,嚴禁放水流,必須土埋,否則處罰。過去的習俗是「死貓吊樹頭,死囝仔放水流」,經過日本人的禁止死囝仔放水流後,臺灣人才改為新習俗「死貓吊樹頭,死狗放水流」,現在環保局會處罰。
過去,女人生小孩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所以臺灣俗語:「生會過手雞酒香,生袂過手四塊板」,四塊板就是棺材。因為產婦死亡率高,丈夫有錢的人可以再續弦,沒錢的人就當一輩子路漢跤。記得我小時候,每到寒冷冬天,就會有許多路漢跤聚集在草莩腳(草堆)曬太陽、聊天或抽菸,所以過去農村的草莩(Tshau2 phu5)常發生火災。
「卻囡仔」是家庭中一件大事,尤其生到男孩,就是能夠香火傳承,不僅是產婦的榮幸,也是家庭的榮幸,必須大大慶祝一番,直到21世紀的今天,我們在婚禮上,賀客的「早生貴子」之祝賀詞仍然不絕於耳。
【追蹤臺語】卻囡仔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