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灑灑列了一堆數字,用來證明健保並沒有對不起醫界,結果被打臉,發現引用數字錯誤健保在費用上是否虧待醫界?至少對開業醫師沒有。以2013年為例,西醫基層健保合約診所共有10,120家,醫師14,684名,給付總額是1,658.6億。亦即平均支付每一診所每月超過136萬,或說每名醫師每月94萬。另外,平均每間診所一年有24,917次門診,以掛號費平均100元計算,就有近250萬的掛號費收入。雖各科成本不同,但扣除房租、水電、人事、藥品等成本,估計每名開業醫平均每月淨收入5、60萬元上下,應雖不中亦不遠矣。當然,豐年有人餓死,荒年也有人撐死,但從以上的平均數,至少可以看出健保基層醫師收入的輪廓。
在普羅大眾薪資倒退16年的情況下,靠著大家繳保費,健保給付總額仍年年增加,且都高於經濟成長率,讓醫師行醫無費用之憂,因此健保對基層醫師應沒有什麼虧欠。....
總而言之,健保並沒有對不起醫界。....
過了一個禮拜,才回文
07月17日 楊志良:我無意挑撥醫病關係-回應對「健保虧欠醫界?」一文的指教
避重就輕,算錯就是算錯!深感抱歉是對誰?不是要抱歉,是要道歉!!明明就試算錯了,回文回的好像自己算錯是小事,摸一摸頭就算了,拜託,你是前衛生署署長耶,現在又在學校教書,還自稱最又 guts 的歐吉桑。現在好了,投書犯了大錯,輕輕帶過,算什麼有 guts ?拙文〈健保虧欠醫界?醫界虧欠健保?〉七月十日在《蘋果日報》刊出後,各方有所指教。重點為誇大醫師收入,挑撥醫師與病人關係。然而對於健保總額的增加,大於經濟成長及一般民眾薪資成長,則無重大異議。
有關數據方面,皆是在健保署網站中,「資訊公開」、「重要統計資料」及「醫務管理」中所查得。102年醫療給付「基層院所」為1768億點,在「總額支付制度」下,「西醫基層」四季平均點值約0.93,因此估計給付總額是1658.6億,平均每名醫師94萬。「醫療給付」續二表中,102年基層院所門診次是252,165千件,因此平均每診所有24,917次。
這些資料中,人數方面是把西醫基層、中醫、牙醫分列,在給付方面則並未註明三者合併,個人因未詳查,也未如某些人指稱我利用「私人關係」取得資訊,完全依照「資訊公開」中的數字,反而因此造成出入,深感抱歉。
再來,本魯蛇要在打沒有guts的楊志良的第二次臉,以下是健保局公開資訊,請自己讀了之
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 ... ta_id=3807 重要財務資訊
表四、影響支出重大原因
這一張表列出影響健保支出的重大原因:新藥、新特材、重大傷病費用、慢性病費用
有哪一項是醫師的收入?這些重大支出,都是花用在被保險人身上,相反地,醫事服務提供者應得最基本的保障:點值,卻逐年縮水。自稱最有guts的歐吉桑閱讀公開資訊卻選擇性取用資料,有guts有什麼用?說穿了就是懷著仇醫的心態刻意要抹黑醫界罷了。身為前衛生署長、大學教授,閱讀公開資訊不清不楚,第一次投書報紙引用錯誤數字在前,第二次澄清又漠視事實不敢承認錯誤。說穿了,就是沒有gu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