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皆非 明明是定天花板設限成長率 怎麼變成保障?chohen 寫:oldlarge 寫: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 ... 7%E6%95%99
2014年07月17日12:10
拙文〈健保虧欠醫界?醫界虧欠健保?〉七月十日在《蘋果日報》刊出後,各方有所指教。重點為誇大醫師收入,挑撥醫師與病人關係。然而對於健保總額的增加,大於經濟成長及一般民眾薪資成長,則無重大異議。
有關數據方面,皆是在健保署網站中,「資訊公開」、「重要統計資料」及「醫務管理」中所查得。102年醫療給付「基層院所」為1768億點,在「總額支付制度」下,「西醫基層」四季平均點值約0.93,因此估計給付總額是1658.6億,平均每名醫師94萬。「醫療給付」續二表中,102年基層院所門診次是252,165千件,因此平均每診所有24,917次。
這些資料中,人數方面是把西醫基層、中醫、牙醫分列,在給付方面則並未註明三者合併,個人因未詳查,也未如某些人指稱我利用「私人關係」取得資訊,完全依照「資訊公開」中的數字,反而因此造成出入,深感抱歉。
然而拙文的重點在於2009年時,健保曾虧損高達600億,當前穩定健保財務十分不易,每年總額增加都比經濟成長率及薪資成長為高,從社會大眾的角度而言,健保應沒有虧待醫界。更直率的說,若無健保的支撐,今日基層醫療發展當不至如此,醫院更是。醫界的辛勞眾所週知,我對血汗醫院也多所指責。台灣近年,甚至展望未來數年,經濟情勢好轉不可期待,但健保必然要走下去,健保與醫界如何合作,提升民眾就醫水準與自我照顧能力,持續的改革支付制度與醫事團體自律,才是重點。
醫師付出多,收入本來就應比一般受薪階級高,目前(2014年4月)勞工平均薪資為42,361元,而醫院內不少領有專業証照的醫事人員,除非加班,常領不到前述金額,說醫師平均收入是這些人的5至6倍,並不誇大吧!這個比值已高於多數國家醫師與其他醫事人員之比,以及醫師與一般受薪階級之比。當然,台灣醫師工作時間較其他國家醫師為長也是原因之一,這可解釋部份差異。然而台灣近年來,除了炒房炒股的能人異士,一般民眾莫不苦不堪言。醫界擔心收入被誇大影響醫病關係,顯然有不忍人之心,因醫界尚有總額之起碼保障,而一般民眾則無。
討論醫師待遇,若是數據有誤,當然可以指正,我也願意接受,但解讀為挑撥醫病關係,讓民眾對醫界有偏頗的負面印象,造成的傷害難以弭平,則不是本文初衷。更不及少數A健保或傷害病患以冒領商業保險理賠的不良醫師,對醫界的傷害。為增進醫病關係,包括醫界的各方都有不少自省及努力的空間
這句話"因醫界尚有總額之起碼保障,而一般民眾則無", 明明是大多數醫師的惡夢, 怎麼他的意思是對醫界的恩賜? (怒火中燒)
不然試試其他行業也用總額看看
看哪個企業要這種"比全世界醫療成長率費用都低"的"天花板保障"?
人家一年長高六公分 自己的小孩長高兩公分 還好意思大言營養很足 每年都有"長高保證"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