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版主: 版主021
-
- 榮譽院長級
- 文章: 59129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 來自: 集合住宅
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聯合報╱公孫策】
2014.06.18 06:08 am
自曉事以來,就一直聽到「升學主義之害」,我們這一代深受聯考之苦,因此教改之聲始終不絕。可是,從十年教改到十二年國教,越改卻越考越多,免試卻試更多;從前「一試定終生」遭詬病,現在變成「一科定終生」!
多個家長與教育團體指控「十二年國教已經被百分之五的菁英家長綁架」。我理解他們的意思,可是卻無法同意他們的說法。
簡單說,人生而不平等,除了財富、階級之外,還包括智力、資質。任何一個文明社會,莫不是靠五%的菁英,來造福全體。我不敢想像,如果台灣的下一代菁英,通通被教育成「一般」,那台灣還想進步,還有未來嗎?
《韓非子》的寓言:一個楚國人到鄭國去賣寶珠。以木蘭做外盒,用桂、椒為木盒薰香,再綴上珠玉,再用玫瑰裝飾,更粘上翠鳥的羽毛。鄭人買了那外盒,卻退還那寶珠。
韓非子寫這個寓言有其取義,但我們對之另有領悟:五%的菁英意味著台灣的未來,他們才是寶珠,而升學制度則是外盒,切不可成天只吵鬧外盒該如何如何,卻使得寶珠遭廢置。
換一個角度,家長團體所指控的,若不是那「五%菁英」,而是指五%的「菁英家長」,那麼,我舉雙手贊成。因為,家長是菁英並不代表他們的下一代是菁英。若因為「菁英家長」的聲音大,以致非菁英家庭的孩子被埋沒在社會下層,那可比八股還糟糕。
清康熙時,發生江南科場舞弊案,江南士子大譁。有人把考場大門上的匾額「貢院」二字,塗改成「賣完」;有人將財神泥像抬進了孔廟。這件大案最後鬧到康熙皇帝親自召集「乾清門御門聽政」,痛斥六部九卿之後,裁決:涉案官民一律處斬,護短的兩江總督噶禮(旗人)革職聽參,舉發弊案卻被奏請革職的江蘇巡撫張伯行為「天下清官第一」,即行復任。(後來累升至禮部尚書,等同教育部長)
那時候是八股取士。考八股是不好的制度,可是它至少可以維持公平,讓天下寒士與世家子弟有平等的競爭機會。
自從廢聯考、行教改以來,弱勢家庭的子弟競爭力大減。一位台大教授告訴我「台大已經找不到家長職業是農林漁牧的學生」——不知已經埋沒了多少人才!
既然教改不能減少學子負擔,不如改回聯考制度算了。至少可以維持公平——除了防弊,更讓弱勢家庭子弟有公平機會。
【2014/06/18 聯合報】
http://www.udn.com/2014/6/18/NEWS/OPINI ... h=fb_share
【聯合報╱公孫策】
2014.06.18 06:08 am
自曉事以來,就一直聽到「升學主義之害」,我們這一代深受聯考之苦,因此教改之聲始終不絕。可是,從十年教改到十二年國教,越改卻越考越多,免試卻試更多;從前「一試定終生」遭詬病,現在變成「一科定終生」!
多個家長與教育團體指控「十二年國教已經被百分之五的菁英家長綁架」。我理解他們的意思,可是卻無法同意他們的說法。
簡單說,人生而不平等,除了財富、階級之外,還包括智力、資質。任何一個文明社會,莫不是靠五%的菁英,來造福全體。我不敢想像,如果台灣的下一代菁英,通通被教育成「一般」,那台灣還想進步,還有未來嗎?
《韓非子》的寓言:一個楚國人到鄭國去賣寶珠。以木蘭做外盒,用桂、椒為木盒薰香,再綴上珠玉,再用玫瑰裝飾,更粘上翠鳥的羽毛。鄭人買了那外盒,卻退還那寶珠。
韓非子寫這個寓言有其取義,但我們對之另有領悟:五%的菁英意味著台灣的未來,他們才是寶珠,而升學制度則是外盒,切不可成天只吵鬧外盒該如何如何,卻使得寶珠遭廢置。
換一個角度,家長團體所指控的,若不是那「五%菁英」,而是指五%的「菁英家長」,那麼,我舉雙手贊成。因為,家長是菁英並不代表他們的下一代是菁英。若因為「菁英家長」的聲音大,以致非菁英家庭的孩子被埋沒在社會下層,那可比八股還糟糕。
清康熙時,發生江南科場舞弊案,江南士子大譁。有人把考場大門上的匾額「貢院」二字,塗改成「賣完」;有人將財神泥像抬進了孔廟。這件大案最後鬧到康熙皇帝親自召集「乾清門御門聽政」,痛斥六部九卿之後,裁決:涉案官民一律處斬,護短的兩江總督噶禮(旗人)革職聽參,舉發弊案卻被奏請革職的江蘇巡撫張伯行為「天下清官第一」,即行復任。(後來累升至禮部尚書,等同教育部長)
那時候是八股取士。考八股是不好的制度,可是它至少可以維持公平,讓天下寒士與世家子弟有平等的競爭機會。
自從廢聯考、行教改以來,弱勢家庭的子弟競爭力大減。一位台大教授告訴我「台大已經找不到家長職業是農林漁牧的學生」——不知已經埋沒了多少人才!
既然教改不能減少學子負擔,不如改回聯考制度算了。至少可以維持公平——除了防弊,更讓弱勢家庭子弟有公平機會。
【2014/06/18 聯合報】
http://www.udn.com/2014/6/18/NEWS/OPINI ... h=fb_share
-
- CR
- 文章: 726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16, 2006 11:58 pm
Re: 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同感.cpl116 寫:小的一直以為聯考是最公平的 考不好就去重考吧
是高官也好,是乞丐也罷,是名人亦可,是凡夫也行,生病的時候,一樣虛弱,受傷的時候,一樣脆弱,能活的活,該去的去.
Re: 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民粹過頭多個家長與教育團體指控「十二年國教已經被百分之五的菁英家長綁架」。
好騙難教
仇富
仇醫
仇菁英
把富打成奸
把醫打成貪
把菁英打成傲
莫名其妙
怎麼不說說人家認真努力審慎積極堅忍刻苦的部分?
一些不擅教育的家長... 教出程度差又只想打混的學生
又想讓他們讀好的大學去佔好的缺
才會一直不斷的想這些不公平的入學方式
聰明一點的就美其名說什麼要減少學生課業壓力那套
蠢的就直接把仇菁英講出來了
- rich
- V2
- 文章: 2894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30, 2006 11:24 am
- 來自: Tainan
-
- V4
- 文章: 4777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11, 2010 10:44 pm
Re: 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其實這議題或許應該考慮用公投來解決....
多辦公聽會..讓正反雙方去解釋給民眾聽..
如果大多數民眾願意回歸聯考..
那是否就該尊重台灣人的選擇~~
小弟還是贊成--或許不完美但至少是公平的聯考.....
多辦公聽會..讓正反雙方去解釋給民眾聽..
如果大多數民眾願意回歸聯考..
那是否就該尊重台灣人的選擇~~
小弟還是贊成--或許不完美但至少是公平的聯考.....
-
- 院長級
- 文章: 27051
-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8, 2006 6:50 pm
Re: 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贊成這種說法!hjh 寫:民粹過頭多個家長與教育團體指控「十二年國教已經被百分之五的菁英家長綁架」。
好騙難教
仇富
仇醫
仇菁英
把富打成奸
把醫打成貪
把菁英打成傲
莫名其妙
怎麼不說說人家認真努力審慎積極堅忍刻苦的部分?
一些不擅教育的家長... 教出程度差又只想打混的學生
又想讓他們讀好的大學去佔好的缺
才會一直不斷的想這些不公平的入學方式
聰明一點的就美其名說什麼要減少學生課業壓力那套
蠢的就直接把仇菁英講出來了
其實醫師是屬於那top 5%! (賊)
Re: 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哎! 就是要有不公平且麻煩的制度存在 才會有混水摸魚跟上下其手的空間嘛! (挖鼻孔)hsu 寫:不管他的名稱是甚麼
其實聯考一直都存在
只是附加了一堆哩哩摳摳的東西而已
讓原本是公平的考試
變的不公平且麻煩
Re: 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聯考最公平,其餘的公平性就很差!尤其是才藝方面,學校沒教,補才藝要花錢,弱勢的小孩哪有閒錢去搞什麼才藝!面試好科系就是比baku,連科展都很誇張,醫療界的愛因斯坦都跑出來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652094
絕對支持聯考,若沒有聯考,像我這種沒才藝、沒baku、普通家庭、沒實驗室可去,只會用功讀書的小孩絕對上不了醫學系 (樂奔) (樂奔) (樂奔)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652094
絕對支持聯考,若沒有聯考,像我這種沒才藝、沒baku、普通家庭、沒實驗室可去,只會用功讀書的小孩絕對上不了醫學系 (樂奔) (樂奔) (樂奔)
- bosmin8299
- R1
- 文章: 140
- 註冊時間: 週二 10月 09, 2007 4:25 pm
- 來自: 666
Re: 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這樣不會太可憐嗎?fatorange 寫:哇! 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ㄝ! (挖鼻孔) (挖鼻孔) (挖鼻孔) 那個標題我完全看不懂.
就算這完全是她獨力完成的,那也只表示她家學淵源. 沒家學的,只好自求多福了.
-
- V1
- 文章: 1618
- 註冊時間: 週二 4月 21, 2009 10:09 pm
Re: 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雙親是高醫大教授 打小就進實驗室 (幸福御守)fatorange 寫:哇! 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ㄝ! (挖鼻孔) (挖鼻孔) (挖鼻孔) 那個標題我完全看不懂.
就算這完全是她獨力完成的,那也只表示她家學淵源. 沒家學的,只好自求多福了.
-
- 部長級
- 文章: 6977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12, 2008 10:22 pm
Re: 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一個選才制度,重點應在能夠選出真正的人才。
聯考是否公平?形式上公平,實質上是不公平的。
因為聯考只能選出“能掌握這種考試形式”的人,
難道就只有會考這種考試形式的人才是我們要的菁英?
魯冰花的名台詞:「有錢人家的小孩什麼都比較會。」
聯考的潛台詞是:「會考試的人什麼都比較會。」
我也認為目前的制度有問題,但這不代表聯考就沒問題。
但這是設計、執行的人的錯,這錯誤沒辦法補救嗎?
我們要的是一個能真正選才的制度,而不是虛偽的公平。
更何況聯考的時候,還是非常多權貴可鑽的漏洞:
變身為港澳僑、外交人員子女、在名不見經傳的小英文演講中得名、
從台大中文轉台大法律等。
一個制度不好,要設法修正以符初衷:選才。
就像目前台灣的民主制度不盡合人意,
卻也不要回專制一樣。
聯考是否公平?形式上公平,實質上是不公平的。
因為聯考只能選出“能掌握這種考試形式”的人,
難道就只有會考這種考試形式的人才是我們要的菁英?
魯冰花的名台詞:「有錢人家的小孩什麼都比較會。」
聯考的潛台詞是:「會考試的人什麼都比較會。」
我也認為目前的制度有問題,但這不代表聯考就沒問題。
但這是設計、執行的人的錯,這錯誤沒辦法補救嗎?
我們要的是一個能真正選才的制度,而不是虛偽的公平。
更何況聯考的時候,還是非常多權貴可鑽的漏洞:
變身為港澳僑、外交人員子女、在名不見經傳的小英文演講中得名、
從台大中文轉台大法律等。
一個制度不好,要設法修正以符初衷:選才。
就像目前台灣的民主制度不盡合人意,
卻也不要回專制一樣。
2019-01-04 回應《告台灣同胞書》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一國兩制
2019-01-04 蔡英文回應「告台灣同胞書」被按讚 柯P諷:一日行情
2019-01-05 諷蔡英文一日行情被噓爆 柯P:我比較務實
2019-05-14 小英強調台非挑釁 柯嗆台灣不是 只有她是
2019-05-14 蔡英文強調不是挑釁者 柯P:她當總統兩岸更安靜還緊張?
2019-05-30 蔡拒一國兩制是挑釁 柯:甚麼都不要講就好
2019-07-05 劉結一提習「告台灣同胞書」 柯P:他總是要講他該講的話 還好啦
2019-01-04 蔡英文回應「告台灣同胞書」被按讚 柯P諷:一日行情
2019-01-05 諷蔡英文一日行情被噓爆 柯P:我比較務實
2019-05-14 小英強調台非挑釁 柯嗆台灣不是 只有她是
2019-05-14 蔡英文強調不是挑釁者 柯P:她當總統兩岸更安靜還緊張?
2019-05-30 蔡拒一國兩制是挑釁 柯:甚麼都不要講就好
2019-07-05 劉結一提習「告台灣同胞書」 柯P:他總是要講他該講的話 還好啦
-
- R2
- 文章: 246
- 註冊時間: 週二 10月 12, 2010 1:32 pm
Re: 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聯考至少比現在的制度公平,現在的制度不但不公平而且壓力也沒減輕,反而更重。一個制度應該往好的方向改,不是越改越糟,不但失去公平性,相反壓力更重,到不如不改。聯考篩選的是資質、腦袋,但現在的制度篩選的是家世、出生、金錢和一堆雜七雜八的音樂、美術、體育比賽得獎,還有作文這種相對主觀的東西,6級分就會比5級分的作文優秀??除非他以後要走相關科系,要不然這些加分項目很不合理。邊實行邊改就一定會改好??方向正確,慢慢走一定會走到,但方向錯誤,怎麼走也不會到達目地。聯考篩選的是資質與頭腦,要不然醫學系的課程高中上到過相關的有多少??現在的制度我看不出來要選什麼人才,若相關科系如音樂系採計音樂才能沒話說,但高中高職採計這些雜七雜八的有何目的,只是加深貧富階級差距!gucci37 寫:一個選才制度,重點應在能夠選出真正的人才。
聯考是否公平?形式上公平,實質上是不公平的。
因為聯考只能選出“能掌握這種考試形式”的人,
難道就只有會考這種考試形式的人才是我們要的菁英?
魯冰花的名台詞:「有錢人家的小孩什麼都比較會。」
聯考的潛台詞是:「會考試的人什麼都比較會。」
我也認為目前的制度有問題,但這不代表聯考就沒問題。
但這是設計、執行的人的錯,這錯誤沒辦法補救嗎?
我們要的是一個能真正選才的制度,而不是虛偽的公平。
更何況聯考的時候,還是非常多權貴可鑽的漏洞:
變身為港澳僑、外交人員子女、在名不見經傳的小英文演講中得名、
從台大中文轉台大法律等。
一個制度不好,要設法修正以符初衷:選才。
就像目前台灣的民主制度不盡合人意,
卻也不要回專制一樣。
選才的目的就是要立足點的平等,選優秀的資質、頭腦─就是學校有教才能列入選才的條件,像這種動則十萬、百萬的東西,學校若沒辦法提供每個人相同的機會,就不應列入評分項目!難道國家要搞到連古人都覺得不妥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嗎?? (打小人) (打小人) (打小人)2013.12.08
【報導/陳宛妤、張雅雯 攝影/石智中、中國時報系 編輯/陳裕盛】
名校跳板 家長花5,000萬 拚發明展金牌
近幾年,台灣學子在各國發明展中屢創佳績,成為橫掃各展的常勝軍,而且年齡層愈來愈低,主要誘因是升學可以加分。為此,不少民間機構專門輔導進軍國際獲獎,報名的學生人數在5年間暴增3倍,台灣家長花在讓小孩出國比賽的錢,每年總額破5,000萬元。 今年度最後一個國際發明展「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十二月一日頒獎,台灣再度蟬聯團體組總冠軍,總獎牌數也創下歷年新高。這樣得獎的新聞已經不意外,光是十一月台灣參展獲獎的新聞,就有來自科威特、比利時、克羅埃西亞、德國紐倫堡、日本東京等;還有四月發布的瑞士日內瓦、六月發布的美國匹茲堡,再加上比較小型的馬來西亞及東歐諸國,林林總總加起來,台灣平均每個月至少參加一個發明展,以二○一三年的得獎成績來看,平均都有八、九成以上的獲獎率。 這次參加「首爾發明展」的小學生比歷年多,也比其他國家多,拿到的一金三銀四銅,年紀最小的竟然只有國小二年級,成績斐然,令各國評審驚歎不已。 「台灣發明協會」執行長陳宗台,帶團參展經驗十多年,最近兩三年卻讓他「疲於奔命」,他才從科威特回來三天,馬上又打包去了首爾,「最近五年報名參展的人數暴增三倍,年齡層下降的原因和教育政策有關,傳統中小學的科展是創新發明的前身,這是台灣贏過其他國家的地方,而且教育部長會表揚,雖然沒有獎金,對學生卻是莫大的鼓勵。」
國中升高中 推甄保送的籌碼
獎牌除了代表榮譽與自信,它更能兌換成推甄或保送的籌碼,國中升高中的學生,若曾代表參加國際科展,甚至可加到一百分,無怪乎不少家長們從小學就開始大筆投資孩子。 今年台北市靜心國小的王志傑、王雪敏兄妹,去了波蘭和俄羅斯的國際發明展,不但是台灣代表團中年紀最小的一組,他們發明的「多功能攜帶式電腦桌」,更一舉拿下金獎以及最佳青少年發明獎。 王媽媽加兄妹倆,三個人去了兩個國家花費超過一百萬元,不過跟王媽媽一樣的家長們都說這樣花很值得。普通遊學一個孩子也要十來萬元,去參加發明展有更高的目標,孩子會用功努力,期待自己發明的東西能夠拿獎牌,這比單純的旅遊更有成就感。 時間推到更早的十年前,明道高中的謝秉叡,是個不愛念書的孩子,卻熱愛發明,高二時他跟著同校高三的哥哥參加創造發明社團,隔年挺進紐倫堡國際發明展,分別拿回一銀一銅,兩人花了超過五十萬元。 不過,幸好有這面獎牌,讓不擅長筆試的謝秉叡,彷彿拿著一面令牌似的,一路保送他進入心目中的南台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不久,哥哥謝智丞則成了《大學生了沒》節目中的發明王紅人,後來謝秉叡也常上節目,被主持人陶晶瑩稱做「發明弟」。當然,這是發明獎的後話了。
靠經驗傳承 很少拿不到獎牌
父母砸錢不手軟的主因,是想提早為孩子籌備加分的獎牌,總比到了中學才手忙腳亂來得好。也難怪,這幾年的發明展得獎被形容成如「團購」般的瘋狂,簡直是另一樁台灣奇蹟。事實上,這些獎牌不難拿,只要明白箇中巧妙,跟對師父、報對參展團,多半都能載譽歸國。 上網搜尋跟發明有關的組織單位,不少是近幾年才成立,可見發明展的市場多麼蓬勃。已有四十多年歷史的「台灣發明協會」,目前代理的發明展都是老字號,像是日內瓦、匹茲堡等,最近幾年增加了新面孔首爾和科威特,連當年的創會成員也都各立門戶,另闢戰場。顯然,需求增加,業者勢必開發新產品,而且是要打有把握的勝仗。 「我們學會二○○九年成立,主要開發的地區,是跟台灣很少往來的前共產國家,去那裡參展很受歡迎,像是民間外交。我們的優勢是會先篩選作品,能打勝仗的才帶出國。」中華創新發明學會會長吳國俊不諱言,透過學會的經驗傳承,很少拿不到獎牌。 目前,中華創新發明學會進駐的小學有十所以上,定期舉辦寒暑假研習營,另有中小學的種子教師研習營、創新發明實務工作坊等等,除了在都會區舉辦,台東和屏東也有,其中又以私立學校較多,公、私立學校比例約三:五。 在基隆市銘傳國中連續舉辦了十二年的「培育發明教室」寒暑假營隊,進駐單位是「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的中華民國代表團,高發育團長以去年為例,營隊第一階段是先透過問卷錄取一百個學生,上課三星期後,第二個階段考試淘汰剩下四十名左右,接著第三階段再檢測,剩下的五名學生教導know how產生,建議製作樣品、申請專利,最後參賽結果,一名學生獲得二○一三年紐倫堡銀牌獎。
挺進發明展 費用二十萬以內
坊間的科學教室也趕上時代潮流,在台北光復南路的一間科學教室,宋德震正在跟學生們測試一項新發明,這個闖紅燈自動斷電/油感應器,即將報名台灣參加「世界青少年發明展」的選拔,「酒駕造成的他人意外死亡通常是因為闖紅燈,如果未來每輛車子都能安裝感應器,在十字路口的感應區前自動斷電,就能減少悲劇發生。這幾年酒駕肇事層出不窮,再多的新對策也遏止不了,跟社會議題有關的發明,比較容易被青睞。」 宋德震在科普教育界十八年,他的強項是帶領學生參加世界機器人比賽,征戰成績也是嚇嚇叫。不過,這兩、三年,很多家長向他詢問關於發明展的競賽,今年他才開始有針對發明展的課程,同樣以機器人自動化控制的原理,設計適合參展的作品。 在這類的研習營課程中,老師會啟發潛能,鼓勵學生留意周遭點滴,突破觀念想東西;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如何準備參賽作品,了解評分的重點及得分比重、分享過去得獎人的經驗、了解各個國際發明展的特性。 吳國俊分析,以瑞士日內瓦發明展費用約二十萬元比較,參加俄羅斯莫斯科發明展約十六萬元,費用較省之餘,在莫斯科很可能得到四面金牌,成本效益高。 另外,若發明人經費不足,可考慮參加小型發明展,「台灣傑出發明人協會」理事長林中興舉例,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發明展總費用約十五萬元,比起其他歐洲先進國家相對便宜;若還要減價,除了德國紐倫堡之外,所有的展都可以透過代理參展,省下個人旅費。
教練兼裁判 代表團無往不利
而據估算,大大小小的國際發明展約二十個,一個展十五至二十名學生參加,每人參展旅費少則十萬元,多則二十萬元,全台父母一年平均就得付出約五千萬元,供小孩出國拿發明獎牌。 有趣的是,這些國際發明展的台灣代理單位成員,不少是該發明展的評審員之一,所以對該展的評分機制充分掌握,口味拿捏恰到好處。當然,按規定他們不評分台灣參賽作品,但至少教練兼裁判的優勢,讓台灣代表團無往不利。 瞧瞧二○一三年台灣參展的獲獎率,平均都有八、九成,動輒蟬聯冠軍、世界第一的台灣之光新聞,表面上確實激勵人心。 然而,這個金牌跟奧運的金牌是兩回事。中華創新發明學會祕書長吳智堯說明,以台北國際發明展及國際慣例,平均獲獎率為五成,而且大會的金、銀、銅獎有一定比例,約三:三:四;也就是說,若有一千件作品參加,獲獎率五成計算,就有一百五十面金牌、一百五十面銀牌與二百面銅牌,這些獎牌統統都要發出去。 「我們參加國際發明展有初選機制,獲獎率八、九成很正常,但是發明不能用第一、第二、第三名來區分,這跟運動比賽不一樣,可以有主觀數字評定,金、銀牌差的是○.一秒。發明獎的評分,是總分最高的一起來分一百五十面金牌,所以發明不是誰是第一高分在比拚,最後技轉成功的常常不是拿最高分的那個金牌作品。」 或許,「金牌」這個字眼被用得太浮濫,人家可沒說金牌就是第一名。如果知道日內瓦有百分之九十八是外國人參展,就明白中立國「來者是客」的禮儀,人家都大老遠跑來共襄盛舉,連個銅牌都沒有就太說不過去了;如果知道匹茲堡可以跨類別參賽,就知道為什麼一個好作品可以包辦三面金牌,巧妙增加總獎牌數;如果知道東歐國家封閉在先,疏於吸取先進科技,就知道為什麼台灣隨性走一遭,就能弄出好幾面獎牌。
一千件專利 僅有三件實施率
出國拿金牌惟一的差別是沒有獎金,有的僅是向經濟部申請補助,而且必須是公告的著名國際發明展才有錢拿。根據智慧財產局補助辦法,發明或創作須在我國取得專利權後四年內,參加著名國際發明展獲得金、銀或銅牌獎者,補助金額亞洲二萬元為限、美洲三萬元為限、歐洲四萬元為限。 對中、小學生而言,需取得專利四年的規定,已經被拒於門外,補助金不是誘因。真正讓人前仆後繼的原因,除了個人榮譽、學校形象,最重要的還是能在個人履歷表上,添上一筆永恆的注記,對升學的加分、對未來的就業加給。 南台科技大學電子系教授唐經洲根據過去幾年的經驗,觀察到一些不正常現象,「即使是有歷史的發明展,例如著名的匹茲堡、紐倫堡與日內瓦發明展,加上這幾年新成立的如馬來西亞、俄羅斯、韓國、義大利與波蘭等等,善於推陳出新的國內與國際廠商幾乎不會參加,這是因為有些發明展雖然標榜國際性質,但經常只是當地國內式的簡易商業市集的聚會,有時幾乎比國內任何一個在台北世貿中心的國際展覽還寒酸。」 創新發明值得鼓勵,當我們看到扶搖直上的獎牌數,強調參加人數破紀錄之際,是不是有更好的辦法,別讓學生們的熱血發明,嘎然終止?根據資料,台灣平均一千件專利,只有三件實施率,歐美國家則是一百件有三件,這之間的落差,我們還要追很久。 時報周刊官網全新登場:
最後由 Einstein 於 週四 6月 19, 2014 10:19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 amin30
- V4
- 文章: 4964
-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02, 2009 9:40 am
- 來自: 藍色星球一個小小小小島
-
- 部長級
- 文章: 6977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12, 2008 10:22 pm
Re: 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你 quote 我的發言,可是你的回文完全忽視我的論點。Einstein 寫:聯考至少比現在的制度公平,現在的制度不但不公平而且壓力也沒減輕,反而更重。一個制度應該往好的方向改,不是越改越糟,不但失去公平性,相反壓力更重,到不如不改。聯考篩選的是資質、腦袋,但現在的制度篩選的是家世、出生、金錢和一堆雜七雜八的音樂、美術、體育比賽得獎,還有作文這種相對主觀的東西,6級分就會比5級分的作文優秀??除非他以後要走相關科系,要不然這些加分項目很不合理。邊實行邊改就一定會改好??方向正確,慢慢走一定會走到,但方向錯誤,怎麼走也不會到達目地。聯考篩選的是資質與頭腦,要不然醫學系的課程高中上到過相關的有多少??現在的制度我看不出來要選什麼人才,若相關科系如音樂系採計音樂才能沒話說,但高中高職採計這些雜七雜八的有何目的,只是加深貧富階級差距!gucci37 寫:一個選才制度,重點應在能夠選出真正的人才。
聯考是否公平?形式上公平,實質上是不公平的。
因為聯考只能選出“能掌握這種考試形式”的人,
難道就只有會考這種考試形式的人才是我們要的菁英?
魯冰花的名台詞:「有錢人家的小孩什麼都比較會。」
聯考的潛台詞是:「會考試的人什麼都比較會。」
我也認為目前的制度有問題,但這不代表聯考就沒問題。
但這是設計、執行的人的錯,這錯誤沒辦法補救嗎?
我們要的是一個能真正選才的制度,而不是虛偽的公平。
更何況聯考的時候,還是非常多權貴可鑽的漏洞:
變身為港澳僑、外交人員子女、在名不見經傳的小英文演講中得名、
從台大中文轉台大法律等。
一個制度不好,要設法修正以符初衷:選才。
就像目前台灣的民主制度不盡合人意,
卻也不要回專制一樣。
選才的目的就是要立足點的平等,選優秀的資質、頭腦─就是學校有教才能列入選才的條件,像這種動則十萬、百萬的東西,學校若沒辦法提供每個人相同的機會,就不應列入評分項目!難道國家要搞到連古人都覺得不妥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嗎?? (打小人) (打小人) (打小人)2013.12.08
【報導/陳宛妤、張雅雯 攝影/石智中、中國時報系 編輯/陳裕盛】
名校跳板 家長花5,000萬 拚發明展金牌
近幾年,台灣學子在各國發明展中屢創佳績,成為橫掃各展的常勝軍,而且年齡層愈來愈低,主要誘因是升學可以加分。為此,不少民間機構專門輔導進軍國際獲獎,報名的學生人數在5年間暴增3倍,台灣家長花在讓小孩出國比賽的錢,每年總額破5,000萬元。 今年度最後一個國際發明展「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十二月一日頒獎,台灣再度蟬聯團體組總冠軍,總獎牌數也創下歷年新高。這樣得獎的新聞已經不意外,光是十一月台灣參展獲獎的新聞,就有來自科威特、比利時、克羅埃西亞、德國紐倫堡、日本東京等;還有四月發布的瑞士日內瓦、六月發布的美國匹茲堡,再加上比較小型的馬來西亞及東歐諸國,林林總總加起來,台灣平均每個月至少參加一個發明展,以二○一三年的得獎成績來看,平均都有八、九成以上的獲獎率。 這次參加「首爾發明展」的小學生比歷年多,也比其他國家多,拿到的一金三銀四銅,年紀最小的竟然只有國小二年級,成績斐然,令各國評審驚歎不已。 「台灣發明協會」執行長陳宗台,帶團參展經驗十多年,最近兩三年卻讓他「疲於奔命」,他才從科威特回來三天,馬上又打包去了首爾,「最近五年報名參展的人數暴增三倍,年齡層下降的原因和教育政策有關,傳統中小學的科展是創新發明的前身,這是台灣贏過其他國家的地方,而且教育部長會表揚,雖然沒有獎金,對學生卻是莫大的鼓勵。」
國中升高中 推甄保送的籌碼
獎牌除了代表榮譽與自信,它更能兌換成推甄或保送的籌碼,國中升高中的學生,若曾代表參加國際科展,甚至可加到一百分,無怪乎不少家長們從小學就開始大筆投資孩子。 今年台北市靜心國小的王志傑、王雪敏兄妹,去了波蘭和俄羅斯的國際發明展,不但是台灣代表團中年紀最小的一組,他們發明的「多功能攜帶式電腦桌」,更一舉拿下金獎以及最佳青少年發明獎。 王媽媽加兄妹倆,三個人去了兩個國家花費超過一百萬元,不過跟王媽媽一樣的家長們都說這樣花很值得。普通遊學一個孩子也要十來萬元,去參加發明展有更高的目標,孩子會用功努力,期待自己發明的東西能夠拿獎牌,這比單純的旅遊更有成就感。 時間推到更早的十年前,明道高中的謝秉叡,是個不愛念書的孩子,卻熱愛發明,高二時他跟著同校高三的哥哥參加創造發明社團,隔年挺進紐倫堡國際發明展,分別拿回一銀一銅,兩人花了超過五十萬元。 不過,幸好有這面獎牌,讓不擅長筆試的謝秉叡,彷彿拿著一面令牌似的,一路保送他進入心目中的南台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不久,哥哥謝智丞則成了《大學生了沒》節目中的發明王紅人,後來謝秉叡也常上節目,被主持人陶晶瑩稱做「發明弟」。當然,這是發明獎的後話了。
靠經驗傳承 很少拿不到獎牌
父母砸錢不手軟的主因,是想提早為孩子籌備加分的獎牌,總比到了中學才手忙腳亂來得好。也難怪,這幾年的發明展得獎被形容成如「團購」般的瘋狂,簡直是另一樁台灣奇蹟。事實上,這些獎牌不難拿,只要明白箇中巧妙,跟對師父、報對參展團,多半都能載譽歸國。 上網搜尋跟發明有關的組織單位,不少是近幾年才成立,可見發明展的市場多麼蓬勃。已有四十多年歷史的「台灣發明協會」,目前代理的發明展都是老字號,像是日內瓦、匹茲堡等,最近幾年增加了新面孔首爾和科威特,連當年的創會成員也都各立門戶,另闢戰場。顯然,需求增加,業者勢必開發新產品,而且是要打有把握的勝仗。 「我們學會二○○九年成立,主要開發的地區,是跟台灣很少往來的前共產國家,去那裡參展很受歡迎,像是民間外交。我們的優勢是會先篩選作品,能打勝仗的才帶出國。」中華創新發明學會會長吳國俊不諱言,透過學會的經驗傳承,很少拿不到獎牌。 目前,中華創新發明學會進駐的小學有十所以上,定期舉辦寒暑假研習營,另有中小學的種子教師研習營、創新發明實務工作坊等等,除了在都會區舉辦,台東和屏東也有,其中又以私立學校較多,公、私立學校比例約三:五。 在基隆市銘傳國中連續舉辦了十二年的「培育發明教室」寒暑假營隊,進駐單位是「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的中華民國代表團,高發育團長以去年為例,營隊第一階段是先透過問卷錄取一百個學生,上課三星期後,第二個階段考試淘汰剩下四十名左右,接著第三階段再檢測,剩下的五名學生教導know how產生,建議製作樣品、申請專利,最後參賽結果,一名學生獲得二○一三年紐倫堡銀牌獎。
挺進發明展 費用二十萬以內
坊間的科學教室也趕上時代潮流,在台北光復南路的一間科學教室,宋德震正在跟學生們測試一項新發明,這個闖紅燈自動斷電/油感應器,即將報名台灣參加「世界青少年發明展」的選拔,「酒駕造成的他人意外死亡通常是因為闖紅燈,如果未來每輛車子都能安裝感應器,在十字路口的感應區前自動斷電,就能減少悲劇發生。這幾年酒駕肇事層出不窮,再多的新對策也遏止不了,跟社會議題有關的發明,比較容易被青睞。」 宋德震在科普教育界十八年,他的強項是帶領學生參加世界機器人比賽,征戰成績也是嚇嚇叫。不過,這兩、三年,很多家長向他詢問關於發明展的競賽,今年他才開始有針對發明展的課程,同樣以機器人自動化控制的原理,設計適合參展的作品。 在這類的研習營課程中,老師會啟發潛能,鼓勵學生留意周遭點滴,突破觀念想東西;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如何準備參賽作品,了解評分的重點及得分比重、分享過去得獎人的經驗、了解各個國際發明展的特性。 吳國俊分析,以瑞士日內瓦發明展費用約二十萬元比較,參加俄羅斯莫斯科發明展約十六萬元,費用較省之餘,在莫斯科很可能得到四面金牌,成本效益高。 另外,若發明人經費不足,可考慮參加小型發明展,「台灣傑出發明人協會」理事長林中興舉例,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發明展總費用約十五萬元,比起其他歐洲先進國家相對便宜;若還要減價,除了德國紐倫堡之外,所有的展都可以透過代理參展,省下個人旅費。
教練兼裁判 代表團無往不利
而據估算,大大小小的國際發明展約二十個,一個展十五至二十名學生參加,每人參展旅費少則十萬元,多則二十萬元,全台父母一年平均就得付出約五千萬元,供小孩出國拿發明獎牌。 有趣的是,這些國際發明展的台灣代理單位成員,不少是該發明展的評審員之一,所以對該展的評分機制充分掌握,口味拿捏恰到好處。當然,按規定他們不評分台灣參賽作品,但至少教練兼裁判的優勢,讓台灣代表團無往不利。 瞧瞧二○一三年台灣參展的獲獎率,平均都有八、九成,動輒蟬聯冠軍、世界第一的台灣之光新聞,表面上確實激勵人心。 然而,這個金牌跟奧運的金牌是兩回事。中華創新發明學會祕書長吳智堯說明,以台北國際發明展及國際慣例,平均獲獎率為五成,而且大會的金、銀、銅獎有一定比例,約三:三:四;也就是說,若有一千件作品參加,獲獎率五成計算,就有一百五十面金牌、一百五十面銀牌與二百面銅牌,這些獎牌統統都要發出去。 「我們參加國際發明展有初選機制,獲獎率八、九成很正常,但是發明不能用第一、第二、第三名來區分,這跟運動比賽不一樣,可以有主觀數字評定,金、銀牌差的是○.一秒。發明獎的評分,是總分最高的一起來分一百五十面金牌,所以發明不是誰是第一高分在比拚,最後技轉成功的常常不是拿最高分的那個金牌作品。」 或許,「金牌」這個字眼被用得太浮濫,人家可沒說金牌就是第一名。如果知道日內瓦有百分之九十八是外國人參展,就明白中立國「來者是客」的禮儀,人家都大老遠跑來共襄盛舉,連個銅牌都沒有就太說不過去了;如果知道匹茲堡可以跨類別參賽,就知道為什麼一個好作品可以包辦三面金牌,巧妙增加總獎牌數;如果知道東歐國家封閉在先,疏於吸取先進科技,就知道為什麼台灣隨性走一遭,就能弄出好幾面獎牌。
一千件專利 僅有三件實施率
出國拿金牌惟一的差別是沒有獎金,有的僅是向經濟部申請補助,而且必須是公告的著名國際發明展才有錢拿。根據智慧財產局補助辦法,發明或創作須在我國取得專利權後四年內,參加著名國際發明展獲得金、銀或銅牌獎者,補助金額亞洲二萬元為限、美洲三萬元為限、歐洲四萬元為限。 對中、小學生而言,需取得專利四年的規定,已經被拒於門外,補助金不是誘因。真正讓人前仆後繼的原因,除了個人榮譽、學校形象,最重要的還是能在個人履歷表上,添上一筆永恆的注記,對升學的加分、對未來的就業加給。 南台科技大學電子系教授唐經洲根據過去幾年的經驗,觀察到一些不正常現象,「即使是有歷史的發明展,例如著名的匹茲堡、紐倫堡與日內瓦發明展,加上這幾年新成立的如馬來西亞、俄羅斯、韓國、義大利與波蘭等等,善於推陳出新的國內與國際廠商幾乎不會參加,這是因為有些發明展雖然標榜國際性質,但經常只是當地國內式的簡易商業市集的聚會,有時幾乎比國內任何一個在台北世貿中心的國際展覽還寒酸。」 創新發明值得鼓勵,當我們看到扶搖直上的獎牌數,強調參加人數破紀錄之際,是不是有更好的辦法,別讓學生們的熱血發明,嘎然終止?根據資料,台灣平均一千件專利,只有三件實施率,歐美國家則是一百件有三件,這之間的落差,我們還要追很久。 時報周刊官網全新登場:
我認為,我原來的發言已足以再次回應你的這個回文,
如果你真的想回應,請再看一遍。
2019-01-04 回應《告台灣同胞書》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一國兩制
2019-01-04 蔡英文回應「告台灣同胞書」被按讚 柯P諷:一日行情
2019-01-05 諷蔡英文一日行情被噓爆 柯P:我比較務實
2019-05-14 小英強調台非挑釁 柯嗆台灣不是 只有她是
2019-05-14 蔡英文強調不是挑釁者 柯P:她當總統兩岸更安靜還緊張?
2019-05-30 蔡拒一國兩制是挑釁 柯:甚麼都不要講就好
2019-07-05 劉結一提習「告台灣同胞書」 柯P:他總是要講他該講的話 還好啦
2019-01-04 蔡英文回應「告台灣同胞書」被按讚 柯P諷:一日行情
2019-01-05 諷蔡英文一日行情被噓爆 柯P:我比較務實
2019-05-14 小英強調台非挑釁 柯嗆台灣不是 只有她是
2019-05-14 蔡英文強調不是挑釁者 柯P:她當總統兩岸更安靜還緊張?
2019-05-30 蔡拒一國兩制是挑釁 柯:甚麼都不要講就好
2019-07-05 劉結一提習「告台灣同胞書」 柯P:他總是要講他該講的話 還好啦
- jameson1031
- V4
- 文章: 4680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07, 2010 9:37 am
- 來自: 高雄
-
- V4
- 文章: 4777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11, 2010 10:44 pm
Re: 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這樣的比喻方法..就像有人跟你說: KMT現在或許不是很好..但是總不該投給以前的暴力DPP........ (無盡漩渦) (無盡漩渦) (無盡漩渦)gucci37 寫:一個選才制度,重點應在能夠選出真正的人才。
聯考是否公平?形式上公平,實質上是不公平的。
沒有任何選才方式是絕對完美與公平.......
但是如果以聯考跟目前的學測來比..聯考公平多了....
聯考少了"用錢堆積出來的才藝"來評比....少了用爸媽去幫忙排隊得來的虛假的志工獎狀來評比......
因為聯考只能選出“能掌握這種考試形式”的人,
難道就只有會考這種考試形式的人才是我們要的菁英?
考試形式?...現在的學測不用考嗎?.....只是題目簡單化..創造出很多滿級分的人罷了..
以前的聯考..每年幾乎都有創新的考題形態(現在的學測我沒考過..所以無法評論)....要光靠掌握"考試形式"拿高分很難吧...
或許去補習班可能有教吧....但是現在的學測跟指考學生都不去補習班的嗎?
魯冰花的名台詞:「有錢人家的小孩什麼都比較會。」
這句話..非常貼切現在的學測模式......有錢人家才藝就是比較好....
聯考的潛台詞是:「會考試的人什麼都比較會。」
老實說..以前從沒聽過這句話..可能我是井底之蛙....
我那年代只聽過..會念書的小孩..老師都比較疼愛..
我也認為目前的制度有問題,但這不代表聯考就沒問題。
但這是設計、執行的人的錯,這錯誤沒辦法補救嗎?
看這幾年實行下來..再看看現在的行政團隊..教育官員......有得補救嗎?
我們要的是一個能真正選才的制度,而不是虛偽的公平。
更何況聯考的時候,還是非常多權貴可鑽的漏洞:
變身為港澳僑、外交人員子女、在名不見經傳的小英文演講中得名、
從台大中文轉台大法律等。
這些占率跟現在的假才藝跟虛偽義工獎狀..實在算少的.....
一個制度不好,要設法修正以符初衷:選才。
就像目前台灣的民主制度不盡合人意,
卻也不要回專制一樣。
Re: 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你 quote 我的發言,可是你的回文完全忽視我的論點。
我認為,我原來的發言已足以再次回應你的這個回文,
如果你真的想回應,請再看一遍。
請問現在的制度有比聯考更能選出真正的人才嗎??現在改的制度號稱能減輕負擔,現在小朋友的負擔有比聯考少嗎??公平性如何??階級流動性如何??聯考雖然也有缺點,但在沒有想出比聯考更好的方法之前,不是要用聯考這種最好的方法、缺點最少的方法嗎??資本主義也有缺點,難道就因為資本主義的缺點,所以採用共產主義更爛的制度!沒有一個制度是十全十美,但相比較而言聯考比現在的制度好太多,不管是取才的公平性、學生課業的負擔性、階級流動性、取才資質以及頭腦的部分,當然有少部分的人才在這種制度下無法凸出他們的才能。但如果用面試、才藝、作文、科展來決定勝負的制度,大部分沒錢的人才更沒希望,哪種制度會遺漏更多真正的人才,不言可喻!台灣現在就是用這種劣幣逐良幣的制度,baku、錢堆吃來的才藝、錢堆出來的科展、相對主觀的作文來區分人才,這是真人才還是假人才?? (打小人) (打小人) (打小人)一個選才制度,重點應在能夠一個選才制度,重點應在能夠選出真正的人才。
。
Re: 去梯言/改回聯考算了
+1jameson1031 寫:人都有私心
換了立場就會換腦袋⋯⋯
來來來看一下以前的討論串:
cwhung 寫:lsb1567 寫:好個內舉不避親,赤裸裸的 ,完全不怕別人閒話 ,...赤裸裸的人性docs 寫:---------------------------------------------tsmc 寫:波波當然優秀 看
季匡華主任(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今年收自己兒子 波蘭醫學院畢業的 當新光放腫住院醫師r1
幹掉一推台灣醫學院畢業的 就知道波爸波媽多強 (完美計劃)
唉!
那不是跟 台中榮總 精神科, 卓良珍,
收自己兒子 卓以平 當住院醫師一樣了嗎...
唉!
在鬼島
「靠爸族」就是「人生勝組」,就是要「贏者通吃」
你又能怎樣?
以前,是老子跟兒子說:
「兒子啊!你要好好努力,咱們家就靠你了!」
現在,是兒子跟老子說:
「老爸呀!你要好好努力,我們家就靠你了!」
現在,這些靠爸的「小波波」
還得離鄉背井,花大錢,偷偷摸摸走後門,才能當醫生
過幾年,全面廢除大學指考
他們就拿著推薦函,大搖大擺地,從國內醫學系正門走進去
你又能怎樣?
奉勸版上的道友
與其在這裡幹譙
不如想辦法,累積人脈金脈
別讓你兒子以後怨你 (不要啊)
-
- Intern
- 文章: 11
-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20, 2014 9:07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