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國語稱為粥或稀飯。我小時候一直到入初中,這十幾年都是吃糜長大的。雖然偶爾也有吃乾飯的時候,但是機會不多。什麼機會有乾飯吃呢?就是初一、十五犒軍的時候,就要留一小桶乾飯拜拜,其餘的人也是吃稀飯。各種神明誕辰拜拜、重要節慶(如端午節、過年)才可以吃到乾飯。尤其光復後,米都被送到大陸打國共內戰,我們就不是吃純白米糜,是吃蕃薯箋糜。
我們讀國校,中午也要跑2公里路回家吃午飯,因為稀飯不能帶便當。我們小時候,阿嬤說如果有生病,就可以吃乾飯。什麼樣的病才能吃乾飯呢?就是病到不能起床,不能去上課,就可以吃乾飯了。因為我比較喜歡吃乾飯,所以常常小病裝大病,也就是覺得有一點不適,就故意說是很不舒服,不但有乾飯吃,還可以翹課一天。那時候的乾飯當然很好吃,才會寧可翹課也要躺在床上裝病等吃一碗乾飯。
在那物資缺乏的年代,有病了就可以吃一碗乾飯,煎一個鴨蛋包(荷包蛋),熱乾飯拌豬油醬油,你說有多好吃就有多好吃。我們讀國校時也喜歡遠足,其實我們的遠足是走二、三公里路到海邊去看海而已,海也沒有什麼好看的,主要目的是有便當吃,媽媽都會用蛋炒飯給我們帶便當,實在太好吃了。
大陸淪共後,米不再須要送去大陸打內戰,大家就比較有米飯吃了,不過糧食還是受到國民黨政府的嚴格管制。那時候急急忙忙逃難來臺的200萬人,他們也沒有帶田地來臺灣耕種,他們的200萬張嘴巴當然就是要吃臺灣人種的米。那時候的國民黨政府把這些外省人列第一優先取得米,剩餘的才給臺灣人吃,所以在臺灣經濟起飛之後,臺灣人的吃才逐漸改善。
國府逃難來臺,怎麼照顧這200萬外省人呢?我寫出來,各位就會回憶起過去如何優先照顧這些難民;當年政府對這些難民都有「實物配給制度」,而且由各地農會派專人直接送到家。有哪些實物配給呢?就是米、煤、食油、鹽等,有時候農會的人工作忙,晚幾天送達,他們往上級報告,承辦人員肯定就要倒楣了。所以我們那個年代,如果小孩叫沒有飯吃,媽媽就會說:「去乎阿山ㄟ做囝好啦」。阿山ㄟ就是唐山人,外省人通稱阿山ㄟ。
沒有田地沒有產米的人吃乾飯,有田地有產米的人吃稀飯,世界上有什麼比這個更不公平的事嗎?我入初中,為了帶便當才吃乾飯,我們家裡的人也是吃稀飯多。直到民國40年代後期,臺灣人才慢慢富起來,再到50年代後期及60年代初期,臺灣經濟開始起飛,臺灣人就富起來了,從此大家不再吃稀飯,家家戶戶都是吃乾飯了。
線上的朋友們,您們不要以為吃稀飯就像我們在五星級飯店吃早餐一樣,也很好吃呀!您這樣認為就大錯特錯了。我們在終戰前後所吃的稀飯叫臭蕃薯箋糜,也就是連臭的蕃薯箋也一起煮。後來慢慢改善,就是吃蕃薯箍麋,是新鮮的蕃薯,但水水不鬆。起先蕃薯比米粒多,大約在民國45-6年左右,蕃薯就少一些,米粒多一些。到民國40年代後期,很多人開始吃白米稀飯,叫白糜或清糜。
吃白米稀飯,有人煮得比較濃,我們叫「洘頭糜kho2 thau5 moei5」,比較容易吃飽。有的煮得比較稀,我們叫「泔糜ㄚam2 mouei-a」。記得我讀初二的時候,有一次吃9碗還不覺得很飽,媽媽罵我「爻食gau5 tsia7」,阿嬤說沒有關係啦,他正在長大才會吃那麼多碗。
吃清糜也要配菜,所謂配菜就是自家種的疏菜,或自家做的醃漬品,例如:鹹菜干、菜脯、豆腐乳之類,除非初一、十五或拜拜才有一點肉。我小時候每天都看同樣的配菜,會看得很膩,乾脆就拌醬油吃。有時候偷拌砂糖吃(糖很貴,限制小孩偷吃),拌砂糖吃覺得吃得很爽。
媽媽燒飯很用心,看大家每天都吃一樣的東西會很膩,她就偶爾煮鹹糜。她把稀飯加長豆、香菜、青菜,菜脯幼仔、蝦米、芋頭.... ,拌在一起煮,偶爾吃鹹糜也覺蠻好吃的。
【老仙ㄟ憶兒時】食麋 140613
版主: 版主021
-
- V1
- 文章: 1392
-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05, 2012 12:53 pm
-
- 註冊會員
- 文章: 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11, 2015 5:44 pm
Re: 【老仙ㄟ憶兒時】食麋 140613
吃清糜也要配菜,所謂配菜就是自家種的疏菜,或自家做的醃漬品,例如:鹹菜干、菜脯、豆腐乳之類,除非初一、十五或拜拜才有一點肉。我小時候每天都看同樣的配菜,會看得很膩,乾脆就拌醬油吃。有時候偷拌砂糖吃(糖很貴,限制小孩偷吃),拌砂糖吃覺得吃得很爽。
Re: 【老仙ㄟ憶兒時】食麋 140613
為甚麼拜完後各種神明誕辰拜拜、重要節慶(如端午節、過年)才可以吃到乾飯。
不能加水煮成一大鍋稀飯大家吃?
(咦) (咦) (咦)
小時候我家常煮番薯籤稀飯
很愛吃
因為甜甜的
不懂大人為何不愛
長大才知道
吃稀飯沒力氣幹活
半天就餓了
(壓力) (壓力) (壓力)
把你打醒...都沒米下鍋了. 還想養狗!
-
- Intern
- 文章: 12
- 註冊時間: 週日 2月 09, 2014 2:29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