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良/發展國際醫療 有助人盡其才
版主: 版主021
-
- V1
- 文章: 1565
- 註冊時間: 週六 11月 17, 2007 11:02 pm
- 來自: 台北
楊志良/發展國際醫療 有助人盡其才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 ... _ID=518488
2014/06/10
【聯合報╱楊志良】
是否積極推動國際醫療,以及在自由經濟示範區開放國際醫療,最近引起許多爭議及討論。但是台灣在醫療資金、醫學科技、照護品質等層面,在國際上均占有優勢,也是國人很大的驕傲,是台灣少數具國際競爭力的項目之一。任何興革必然有利也有弊,若因為過分的防小弊、除小害,反而將大利也一併除去,實在可惜,因此必須冷靜客觀的嚴謹分析利弊得失。
一般疾病 排擠有限
首先,從需求面上觀之,尋求國際醫療的人士,不太可能是為了小病、急診及慢性病,例如傷風感冒、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拉肚子及一般外傷等。加上法令不容許傳染病人進入台灣就醫,所以除美容、健檢外,國際醫療最大需求就是需要排程的、以外科系為主的選擇性醫療(Elective Surgery)。因此開放國際醫療對國人最常使用的一般疾病治療排擠有限,占台灣醫師人力四成以上的開業醫師,也不致因此大規模改為照顧國際人士。
那麼,會不會因此影響國人的選擇性醫療呢?只要對國內醫療體系稍有瞭解的人士都知道,台灣自從實施健保以來,包括專科醫師在內的醫師人數,以及病床數的成長,都遠超過人口的成長。選擇性醫療的主要項目,如白內障、人工關節、心導管置放支架、縮胃減重、前列腺摘除、心臟、腎臟、肝膽及骨髓移植(適合的配對及來源也是問題)等,都沒有足夠的病患。
限制開放 易失先機
除了特定名醫,其實不少人力及設備是閒置的,在醫院管理上稱為「吃不飽」。此外,如護理、檢驗、放射、復健、職能等等醫療人力及設備,也是供給過剩,只是沒有足夠需求能支付足夠薪資,吸引他們投入職場。
發展國際醫療,增加需求,反而能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也可使更多年輕醫師投入這些專門科別。若此時不開放,大陸經濟日益發展,一旦可以提供更好的條件,人民有遷徙及選擇職業的自由,不可能限制他們「西進」,屆時台灣反而落得一場空。
另一方面,付錢觀光不會心存感激,但醫院救命,病患即使付費,也常心存感激,甚至願提供捐助以支持醫師研究發展。
勞逸不均 五大皆空
至於最被抨擊的「五大皆空」現象,黃煌雄監委根本是「下錯診斷,開錯藥」,問題不在健保,而在醫院管理者。因為健保給付是支付給醫院統籌運用,而非直接給個別醫師(醫事人員),醫院不願支付相應薪資予特別艱苦科別的醫師,勞逸不均,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當然會造成五大皆空。
在目前健保總額支付下,多數醫院仍有盈餘,所以問題是必須有「棍棒」將結餘分給醫事人員。就像SARS後,在各界壓力下,衛生署規定醫院床數與感染科醫師比,否則評鑑就不能通過,很快的各醫院就都有足夠感染科醫師了。因此只是增加支付標準(當然總額再微幅增加也是必要的),不對醫院實施「棍棒」,只是增加醫院結餘,擴建醫院及軍備競賽而已,對改善醫事人員薪資待遇不會有任何幫助。
問題是衛福部敢不敢得罪各大醫院的諸侯,規定各艱困科R1到R3(第一到第三年住院醫師)必須維持多少名人力,否則評鑑就不通過,如此,醫院自然會調整薪資工作條件,以吸引人才。例如目前一般R1薪資為6萬至8萬元,外科10萬元,如果提高到15萬元,還怕沒有「勇醫」投入外科嗎?
設立專區 有利管理
也有人認為目前制度下,醫院已可執行國際醫療,何必設立專區?但醫院內的二類病患混合,即使沒大小眼,健保病人也會懷疑「重國際輕國人」。設立專區反而容易管理,人力與設備利用明確,對國人就醫影響易於評估及調整。
台灣目前經濟發展,最需要的是促進專業人員在地就業,及提高薪資水準(醫院支出半數是薪資),國際醫療可促進更多年輕醫師(醫事人員)加入醫療行業,重大災難時也可有更多餘裕從事救災。
另一方面,Business is Business,國際醫療是商業行為,營業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一毛也不該少,如果規定至少一半外加給健保總額,以促進醫療體系均衡發展,不也是美事一件?
(本文作者楊志良為前衛生署長、現為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2014/06/10
【聯合報╱楊志良】
是否積極推動國際醫療,以及在自由經濟示範區開放國際醫療,最近引起許多爭議及討論。但是台灣在醫療資金、醫學科技、照護品質等層面,在國際上均占有優勢,也是國人很大的驕傲,是台灣少數具國際競爭力的項目之一。任何興革必然有利也有弊,若因為過分的防小弊、除小害,反而將大利也一併除去,實在可惜,因此必須冷靜客觀的嚴謹分析利弊得失。
一般疾病 排擠有限
首先,從需求面上觀之,尋求國際醫療的人士,不太可能是為了小病、急診及慢性病,例如傷風感冒、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拉肚子及一般外傷等。加上法令不容許傳染病人進入台灣就醫,所以除美容、健檢外,國際醫療最大需求就是需要排程的、以外科系為主的選擇性醫療(Elective Surgery)。因此開放國際醫療對國人最常使用的一般疾病治療排擠有限,占台灣醫師人力四成以上的開業醫師,也不致因此大規模改為照顧國際人士。
那麼,會不會因此影響國人的選擇性醫療呢?只要對國內醫療體系稍有瞭解的人士都知道,台灣自從實施健保以來,包括專科醫師在內的醫師人數,以及病床數的成長,都遠超過人口的成長。選擇性醫療的主要項目,如白內障、人工關節、心導管置放支架、縮胃減重、前列腺摘除、心臟、腎臟、肝膽及骨髓移植(適合的配對及來源也是問題)等,都沒有足夠的病患。
限制開放 易失先機
除了特定名醫,其實不少人力及設備是閒置的,在醫院管理上稱為「吃不飽」。此外,如護理、檢驗、放射、復健、職能等等醫療人力及設備,也是供給過剩,只是沒有足夠需求能支付足夠薪資,吸引他們投入職場。
發展國際醫療,增加需求,反而能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也可使更多年輕醫師投入這些專門科別。若此時不開放,大陸經濟日益發展,一旦可以提供更好的條件,人民有遷徙及選擇職業的自由,不可能限制他們「西進」,屆時台灣反而落得一場空。
另一方面,付錢觀光不會心存感激,但醫院救命,病患即使付費,也常心存感激,甚至願提供捐助以支持醫師研究發展。
勞逸不均 五大皆空
至於最被抨擊的「五大皆空」現象,黃煌雄監委根本是「下錯診斷,開錯藥」,問題不在健保,而在醫院管理者。因為健保給付是支付給醫院統籌運用,而非直接給個別醫師(醫事人員),醫院不願支付相應薪資予特別艱苦科別的醫師,勞逸不均,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當然會造成五大皆空。
在目前健保總額支付下,多數醫院仍有盈餘,所以問題是必須有「棍棒」將結餘分給醫事人員。就像SARS後,在各界壓力下,衛生署規定醫院床數與感染科醫師比,否則評鑑就不能通過,很快的各醫院就都有足夠感染科醫師了。因此只是增加支付標準(當然總額再微幅增加也是必要的),不對醫院實施「棍棒」,只是增加醫院結餘,擴建醫院及軍備競賽而已,對改善醫事人員薪資待遇不會有任何幫助。
問題是衛福部敢不敢得罪各大醫院的諸侯,規定各艱困科R1到R3(第一到第三年住院醫師)必須維持多少名人力,否則評鑑就不通過,如此,醫院自然會調整薪資工作條件,以吸引人才。例如目前一般R1薪資為6萬至8萬元,外科10萬元,如果提高到15萬元,還怕沒有「勇醫」投入外科嗎?
設立專區 有利管理
也有人認為目前制度下,醫院已可執行國際醫療,何必設立專區?但醫院內的二類病患混合,即使沒大小眼,健保病人也會懷疑「重國際輕國人」。設立專區反而容易管理,人力與設備利用明確,對國人就醫影響易於評估及調整。
台灣目前經濟發展,最需要的是促進專業人員在地就業,及提高薪資水準(醫院支出半數是薪資),國際醫療可促進更多年輕醫師(醫事人員)加入醫療行業,重大災難時也可有更多餘裕從事救災。
另一方面,Business is Business,國際醫療是商業行為,營業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一毛也不該少,如果規定至少一半外加給健保總額,以促進醫療體系均衡發展,不也是美事一件?
(本文作者楊志良為前衛生署長、現為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
- 註冊會員
- 文章: 177
- 註冊時間: 週四 2月 07, 2013 9:09 am
- cwhung
- V3
- 文章: 3444
- 註冊時間: 週三 5月 23, 2007 7:59 pm
- 來自: 翻臉如翻書的賤寶島
Re: 楊志良/發展國際醫療 有助人盡其才
1. 未實施健保前,有「五大皆空」現象嗎?問題不在健保,是在哪裡?oldlarge 寫: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 ... _ID=518488
2014/06/10
【聯合報╱楊志良】
勞逸不均 五大皆空
至於最被抨擊的「五大皆空」現象,黃煌雄監委根本是「下錯診斷,開錯藥」,問題不在健保,而在醫院管理者。因為健保給付是支付給醫院統籌運用,而非直接給個別醫師(醫事人員),醫院不願支付相應薪資予特別艱苦科別的醫師,勞逸不均,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當然會造成五大皆空。
在目前健保總額支付下,多數醫院仍有盈餘,所以問題是必須有「棍棒」將結餘分給醫事人員。就像SARS後,在各界壓力下,衛生署規定醫院床數與感染科醫師比,否則評鑑就不能通過,很快的各醫院就都有足夠感染科醫師了。因此只是增加支付標準(當然總額再微幅增加也是必要的),不對醫院實施「棍棒」,只是增加醫院結餘,擴建醫院及軍備競賽而已,對改善醫事人員薪資待遇不會有任何幫助。
(本文作者楊志良為前衛生署長、現為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2. 「在目前健保總額支付下,多數醫院仍有盈餘」??那是因為沒有盈餘的醫院,都倒閉了!
通篇就是一整個腦殘!竟還有媒體刊登 (打小人)
後藤新平的名言︰「台灣人民特性︰貪財,怕死,愛面子。」
鬼島醫師的感言︰「健保刁民特性︰貪財,怕死,不要臉。」
鬼島醫師的感言︰「健保刁民特性︰貪財,怕死,不要臉。」
- lotus425
- V2
- 文章: 2900
- 註冊時間: 週六 10月 08, 2011 11:39 pm
- 來自: 台北市信義區
Re: 楊志良/發展國際醫療 有助人盡其才
沒當過醫師的人永遠是醫療門外漢。學者治國,後果不堪設想。
Theory and idealism only works on paper. Reality requires common sense.
醫療院所沒盈餘,連連虧損,錢就會跑到醫療人員口戴?
Theory and idealism only works on paper. Reality requires common sense.
醫療院所沒盈餘,連連虧損,錢就會跑到醫療人員口戴?
"The one thing I fear most is time; time waits for no one and leaves no options."
-
- 註冊會員
- 文章: 1467
- 註冊時間: 週三 6月 23, 2010 10:18 am
Re: 楊志良/發展國際醫療 有助人盡其才
“選擇性醫療的主要項目,如白內障、人工關節、心導管置放支架、縮胃減重、前列腺摘除、心臟、腎臟、肝膽及骨髓移植(適合的配對及來源也是問題)等,都沒有足夠的病患”----這些的病患,因老人化人口,增加,所以都可能增加; 需要配對的就只有器官與骨髓移植。
另一方面,付錢觀光不會心存感激(所以移植的倫理就是觀光移植,就是世界先進民主國家與中國大陸所禁止的!!!,但醫院救命,病患即使付費,也常心存感激(旅遊醫療就是商業行為,不會心存感激!!!),甚至願提供捐助以支持醫師研究發展。
“沒當過醫師的人永遠是醫療門外漢。學者治國,後果不堪設想”…….!!! lotus425
“至於最被抨擊的「五大皆空」現象,黃煌雄監委根本是「下錯診斷,開錯藥」,問題不在健保,而在醫院管理者。因為健保給付是支付給醫院統籌運用,而非直接給個別醫師(醫事人員),醫院不願支付相應薪資予特別艱苦科別的醫師,勞逸不均,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當然會造成五大皆空”;資料是谁提供的???----前衛生署—-楊志良??…….. "少在那邊放鼓吹
整個醫療不就是被某個有史有來最爛的署長搞爛的嗎? 價值政策都被扭曲, 留不住人才."
另一方面,付錢觀光不會心存感激(所以移植的倫理就是觀光移植,就是世界先進民主國家與中國大陸所禁止的!!!,但醫院救命,病患即使付費,也常心存感激(旅遊醫療就是商業行為,不會心存感激!!!),甚至願提供捐助以支持醫師研究發展。
“沒當過醫師的人永遠是醫療門外漢。學者治國,後果不堪設想”…….!!! lotus425
“至於最被抨擊的「五大皆空」現象,黃煌雄監委根本是「下錯診斷,開錯藥」,問題不在健保,而在醫院管理者。因為健保給付是支付給醫院統籌運用,而非直接給個別醫師(醫事人員),醫院不願支付相應薪資予特別艱苦科別的醫師,勞逸不均,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當然會造成五大皆空”;資料是谁提供的???----前衛生署—-楊志良??…….. "少在那邊放鼓吹
整個醫療不就是被某個有史有來最爛的署長搞爛的嗎? 價值政策都被扭曲, 留不住人才."
Re: 楊志良/發展國際醫療 有助人盡其才
+1lotus425 寫:沒當過醫師的人永遠是醫療門外漢。學者治國,後果不堪設想。
Theory and idealism only works on paper. Reality requires common sense.
醫療院所沒盈餘,連連虧損,錢就會跑到醫療人員口戴?
不過現在孩子很可憐
有些畢業想去米國當醫師
卻又怕米國走上健保之路
前景不樂觀
統派追求的和平
真相不是跟對岸中國人和平相處
而是看共產黨要不要打
Re: 楊志良/發展國際醫療 有助人盡其才
hjh 寫:不以人廢言
一個左派人願意推動右派的事務... 還真難得
可惜是下台後才講....... 還講了不少....
會不會是有國際醫療醫院準備請前署長當門神嗎?? (咦)
-
- V4
- 文章: 4076
-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27, 2006 4:24 pm
- 來自: 桃花島 桃花村13號
Re: 楊志良/發展國際醫療 有助人盡其才
(完美計劃) (完美計劃)hjh 寫:不以人廢言
........
可惜是下台後才講....... 還講了不少....
2014-6-10 李偉強司長/自經區國際健康產業/兩岸服貿協議(醫療部分)/高雄市醫師公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 ... 796&type=1
李偉強司長 慎思能辨 口條清晰



有機會 可以參加有李偉強司長的演講 這一場 講得很好 不過不知道 高雄市醫師公會有沒有錄影檔??!!
對自經區 對醫師 醫療產業似乎是好的 只是目前被'服貿'栓在一起 ???!!!
醫改會 病人團體 一面罵台灣的醫師 一面又怕台灣醫生服務外國人



不打針 (微笑) 就是不打針 (微笑)
- yangzetyj
- V1
- 文章: 1374
-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28, 2010 10:57 am
Re: 楊志良/發展國際醫療 有助人盡其才
導遊前車之鑑
重量不重質結果:
政府觀光業績做起來了
導遊這個行業也死掉了
醫療繼續拼廉價
國際醫療做起來了
醫師會怎樣?
..低價中客團氾濫 導遊無薪只能賺購物佣金
.-字+字.自由時報 – 2014年6月9日 上午6:11.
.
...有旅行社取消帶團工作津貼
〔自由時報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馬政府宣示兩年內要讓外國觀光客年破千萬、其中中國客要達四百五十萬,觀光產值揚言上看六、七千億元;但光鮮數據背後,由於低價中國團,讓觀光從業人員卻是「越忙越窮」!有導遊投訴指出,六月起有旅行社不再發給導遊帶中客團的主要收入「工作津貼」,亦即帶團不再發給薪水,導遊想賺錢就得努力帶團進購物店抽佣金,有導遊感慨:「這行真不是人幹的。」
有導遊指出,來台觀光人次增多,但旅遊觀光第一線從業人員的薪資和勞動條件越來越差,淒慘薪水讓人「欲哭無目屎」;鴻毅旅行社董事長蔡家煌擔憂,中客團多是衝人數,「高量低價」,造成導遊薪資不高,只好帶團到購物店購物賺回扣,長久下來,國外旅客來台看不到台灣之美,觀光旅遊變成購物旅遊。
導遊怨觀光人次增卻賺無錢
李姓導遊投訴指出,導遊並無底薪,主要收入是靠每次帶團的工作津貼,十年前的工作津貼每天可領三千到三千五百元,意即每月只要帶三團八天七夜國外團客,再加上購物佣金,「最好的光景可以每月有十幾萬元的進帳」。
但開放中客來台觀光後,低價團打壞市場行情,「旅行社只好找導遊開刀,省成本」。導遊工作津貼近五年來迅速減為二五○○元、一五○○元,甚至一○○○元,現在還有旅行社取消津貼,如果抗議就接不到團,生計堪慮。
另一位蕭姓導遊則抱怨,政府吹噓觀光大餅,卻沒管控低價團、零團費惡化,導遊人員早就供過於求,中客團現已出現華語導遊領不到帶團費用,甚至還有必須倒貼旅行社找團帶的慘況。就算導遊有勇氣檢舉,最後可能也沒了工作。
旅行公會全聯會秘書長許高慶表示,導遊帶中客團每天至少可領一五○○元工作津貼,全聯會若掌握更多具體事證,會協助導遊處理。
觀光局:不排除訂定底薪制
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表示,旅行業管理規則已規範旅行社不得以退佣、小費來抵導遊工作薪資,若有旅行社取消工作津貼就是違法行為。目前由旅行業及旅行公會全聯會擬定的契約範本就是載明中客團每日津貼一五○○元。觀光局將全面清查是否有旅行社不發工作津貼的違法情事。他強調,觀光局已委託學者專家及業者著手進行觀光業薪資制度研究,並與勞動部協商勞工權益,不排除訂出「底薪制」。
重量不重質結果:
政府觀光業績做起來了
導遊這個行業也死掉了
醫療繼續拼廉價
國際醫療做起來了
醫師會怎樣?
..低價中客團氾濫 導遊無薪只能賺購物佣金
.-字+字.自由時報 – 2014年6月9日 上午6:11.
.
...有旅行社取消帶團工作津貼
〔自由時報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馬政府宣示兩年內要讓外國觀光客年破千萬、其中中國客要達四百五十萬,觀光產值揚言上看六、七千億元;但光鮮數據背後,由於低價中國團,讓觀光從業人員卻是「越忙越窮」!有導遊投訴指出,六月起有旅行社不再發給導遊帶中客團的主要收入「工作津貼」,亦即帶團不再發給薪水,導遊想賺錢就得努力帶團進購物店抽佣金,有導遊感慨:「這行真不是人幹的。」
有導遊指出,來台觀光人次增多,但旅遊觀光第一線從業人員的薪資和勞動條件越來越差,淒慘薪水讓人「欲哭無目屎」;鴻毅旅行社董事長蔡家煌擔憂,中客團多是衝人數,「高量低價」,造成導遊薪資不高,只好帶團到購物店購物賺回扣,長久下來,國外旅客來台看不到台灣之美,觀光旅遊變成購物旅遊。
導遊怨觀光人次增卻賺無錢
李姓導遊投訴指出,導遊並無底薪,主要收入是靠每次帶團的工作津貼,十年前的工作津貼每天可領三千到三千五百元,意即每月只要帶三團八天七夜國外團客,再加上購物佣金,「最好的光景可以每月有十幾萬元的進帳」。
但開放中客來台觀光後,低價團打壞市場行情,「旅行社只好找導遊開刀,省成本」。導遊工作津貼近五年來迅速減為二五○○元、一五○○元,甚至一○○○元,現在還有旅行社取消津貼,如果抗議就接不到團,生計堪慮。
另一位蕭姓導遊則抱怨,政府吹噓觀光大餅,卻沒管控低價團、零團費惡化,導遊人員早就供過於求,中客團現已出現華語導遊領不到帶團費用,甚至還有必須倒貼旅行社找團帶的慘況。就算導遊有勇氣檢舉,最後可能也沒了工作。
旅行公會全聯會秘書長許高慶表示,導遊帶中客團每天至少可領一五○○元工作津貼,全聯會若掌握更多具體事證,會協助導遊處理。
觀光局:不排除訂定底薪制
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表示,旅行業管理規則已規範旅行社不得以退佣、小費來抵導遊工作薪資,若有旅行社取消工作津貼就是違法行為。目前由旅行業及旅行公會全聯會擬定的契約範本就是載明中客團每日津貼一五○○元。觀光局將全面清查是否有旅行社不發工作津貼的違法情事。他強調,觀光局已委託學者專家及業者著手進行觀光業薪資制度研究,並與勞動部協商勞工權益,不排除訂出「底薪制」。